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拉爾森:西方應向亞洲學習如何戳破金融泡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1 08:48


【核心提示】可以確定的是,亞洲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繼續無視亞洲的經驗只能說明,無論多么想創新思路,西方監管機構還是沒有完全克服最初讓他們陷入麻煩的原因——思想短視.

是時候讓亞洲的監管機構教教西方如何戳破金融泡沫了。過去幾年,歐美決策者一直在進行激烈辯論,目的是尋找抹平經濟周期性起伏波動的新手段。他們應該多關注下亞洲的經驗。


西方當下流行的“宏觀審慎”政策,是反思上一輪經濟繁榮中犯下的錯誤的產物。不管是央行還是監管機構,都沒有為信貸拉動的資產價格飆漲承擔責任。正是資產價格暴漲最終導致了危機的爆發。他們希望能做得更好,但截至目前,西方的辯論仍多半停留在理論層面。雖然有少數國家成立了專門機構用來識別和戳破泡沫,但在這方面做過大量工作的國家極少。

亞洲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從20世紀90年代晚期(當時該地區的金融危機損害了完全自由市場的信譽)開始,許多亞洲政府就開始努力遏制資產價格攀高。監管機構動用了一系列工具來應對;這些工具,包括限制房屋按揭比例、限制利息支付占收入的比重,以及強迫銀行留存額外流動性以阻止過度放貸等,當時在西方還是禁忌。

西方監管機構似乎不太關心這些試驗。所以,本周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還被上了一堂課: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一位前美聯儲官員和英國金融政策委員會成員,向他們發表了一場演講,主題是“中國能從英美宏觀政策中學到什么”。如果真的需要“授課”,那也應該把聽課的人和上課的人換一下位置才對。

現在來評論宏觀審慎技術是否管用還為時過早。香港和新加坡采用這些手段似乎沒能做到讓他們的銀行完全不受利率攀升的影響。盡管當局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是過熱了,而且已經出現了崩盤的跡象。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亞洲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繼續無視亞洲的經驗只能說明,無論多么想創新思路,西方監管機構還是沒有完全克服最初讓他們陷入麻煩的原因——思想短視。

彼得•塔爾•拉爾森breakingviews在倫敦的助理編輯,主要負責金融服務和監管方面的報導。在加入路透之前,彼得在金融時報工作了10年。在這期間,曾負責信貸危機期間全球銀行業的報導以及主導9.11以及后續事件的報導。彼得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作者為路透breakingviews專欄作家,本文僅為個人觀點。編譯:yan)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