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周彥武:銀行壞賬的最后買單者是全體納稅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1 08:44


和訊專欄作者、美信咨詢首席經濟學家周彥武
和訊專欄作者 周彥武

通貨膨脹難現,銀行壞賬的最後買單者是全體納稅人


金融機構的壞賬或者說窟窿早就形成了,錢已經被揮霍一空或轉移到海外了,中國人提前透支了經濟繁榮,通貨膨脹已經發生過了。

很多人擔心經濟下滑,房地產崩潰,導致金融機構壞賬大增達數十萬億,央行印鈔來填補壞賬窟窿,勢必會造成嚴重通貨膨脹,我個人認為不可能,央行不大可能通過印鈔來填補壞賬窟窿,而是通過財政收入來填補,此舉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有可能通縮。這就是再貸款,央行在1999年已經用過一次。

2014年以后,考慮到原有的流動性再貸款承擔了流動性供給和信貸支援的功能,央行重新對再貸款體系進行劃分,進一步細分為流動性再貸款、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金融穩定再貸款和專項政策性再貸款。由於《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可以決定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數額、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貸款期限不得超過1年”,因此再貸款最長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而且資金來源只能是“貨幣發行、財政存款和法定存款準備金存款”,也就是基礎貨幣的概念。

央行原則上不允許向非銀行機構貸款,但在國務院許可范圍內,央行可以發放再貸款且期限不受一年的限制。《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十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但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除外”。實際上,為收購不良資產,人民銀行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的再貸款多為五年期。此外為維護金融穩定,央行也給地方政府提供過貸款。

最典型的就是亞洲金融風暴中的1999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1.4萬億元的巨款壞賬果斷剝離,對口設立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也就是壞帳銀行),以求換得金融業和整體經濟的輕裝改革。財政部作為唯一股東向每家公司注資100億元,並擔保四大amc從央行獲得6041億元再貸款;amc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行8110億元金融債券,以此按1:1的對價購買不良資產。

總結“壞賬銀行”過去十年,明顯特點就是在上萬億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上“成效不大”,壞賬只是挪了窩但錢並沒清算。更為嚴重的是,amc在十年運營中本身又在不斷產生新的欠賬。據統計,包括四家amc在成立初期以及2005年再度剝離不良資產,央行提供給amc的再貸款高達1.2萬億;amc向四家銀行發行的8110億元債券10年到期時也無法償還。

也就是說,4家amc政策性業務回收的現金在扣除各項費用之后,絕大部分用於支付央行再貸款和金融債的利息,所剩下的能夠償還本金的微乎其微。以華融公司為例,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末,華融公司共回收現金543.9億元,而同時期,華融公司向工行支付全部累計應付金融債券利息389.16億元,同時向人民銀行支付再貸款利息45.78億元,還有累計費用支出為28.91億元,三項合計已達463.85億元。

老賬還沒處理完,超過萬億的政策性業務虧損掛在了amc的賬上,這就是“壞賬銀行”十年后所面臨的尷尬現實。不過amc在選擇后續改革路徑的時候,事業單位政府“管飽”的優越性再次體現。2009年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宣布持有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2470億債券延期十年;隨后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跟進延期債券10年,利率維持年息2.25%不變,財政部繼續對債券提供擔保。

另外,amc欠央行的5739億再貸款則停息掛賬。正常情況下央行為保障資產負債大致平衡,每增加一筆債權就該印相應的鈔票。每還一筆錢,也要注銷一筆基礎貨幣。停息掛賬意味著左邊amc不用再償還貸款,右邊也不再縮減貨幣,但流動性仍然停留在市場上

從amc接收不良資產開始,所謂“政策性收購”就是個數字遊戲。十幾年后,amc欠央行約1萬億,簽四大國有銀行8200億,原購入的1.4萬億不良資產只有20%現金回收。無論這些欠款是進入“共管賬戶”還是債券延期、停息掛賬,都不過是在國家資產負債表的不同科目下“左兜換右兜”。但債務就是債務,企業核銷要靠利潤,財政核銷要靠納稅,央行核銷要靠通脹。

在amc運作期間,關於國有資產流失的爭論一直非常普遍。首先是“大限將至”的時間壓力讓amc不得不在后期以迅速清空庫存為目的實施“大甩賣”。曾參加過amc資產包拍賣的業內人士稱,因為經濟周期而形成的不良資產如果必須在行政指令下的2006年底前處置完成,肯定會導致“賤賣”。他還透露,amc為防范與私人交易時的道德風險,更傾向於將不良資產賣給政府,價格自然也壓的很低。最為極端的例子發生在2006年,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將18.67億國有金融不良資產低價轉讓,價格不足債權的1%。購買人隨手僅靠其中一筆債權(約占總額1.4%),不僅收回了1800萬的投入還另賺800萬元。

實際不止amc,在1997-2001年期間,大量資不抵債的中小金融機構被關閉,為了兌付這些金融機構的債務,26個省市以財政擔保獲得了1400億元的央行再貸款。這些貸款到最後基本上都是停息掛帳。

2014年央行再貸款正式浮出水面,2014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4年已經下發支農再貸款500億元,支小再貸款500億元。區區1000億不足掛齒,然而這是為銀行們做了擔保,有專門的壞賬銀行,商業銀行完全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壞賬銀行也不擔心,反正有央行的再貸款。同時萬一資本流出,外匯儲備減少,基礎貨幣投放不足,再貸款可能會在短期內承擔部分基礎貨幣投放的職責。此外,通過再貸款曲線購買政策性金融債(“中國版qe”)也是可能的擴張基礎貨幣的途徑。

最牛之處在於這個qe不會造成通脹,而只可能會造成通縮。央行與財政部不是創利企業,由央行和財政部承擔不過是由納稅人承擔成本的隱諱說法。分析中央財政拯救銀行壞賬的具體方法,也可以證明是如何為壞賬買單的。當壞賬積累的一定程度,銀行只有用自身利潤核銷壞賬才是直接支付。再貸款實際就是用納稅人的錢注資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的壞賬或者說窟窿早就形成了,錢已經被揮霍一空或轉移到海外了,現在是納稅人來補窟窿,市場上的錢不會增多,相反,可能減少。因為財政存款被用去堵窟窿了。

amc向四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是由中央財政擔保的,這種隱形擔保的形式雖然不是直接的、一次性的買單,但最終是由中央財政間接、延期支付的。央行再貸款雖然目前已停息掛賬,最後也還是通過稅收,民眾買單。總的來說,起初的銀行不良資產經過amc處置后並沒有減少,如今通過市場化改革又再塞回財政體系,壞賬在被轉移、被延期支付的同時仍然在被放大、被惡化,最終接盤的只能是全體納稅人。

財政存款或者說央行手頭的基礎貨幣不夠用怎么辦,那央行就可能開動印鈔機了,不過鑒於1999年央行和財政部玩過一次再貸款,央行最後的選項才是開動印鈔機。

周彥武,和訊專欄作者,多年從事行業研究工作。涉及行業包括:電視面板、晶片行業、汽車行業、造船行業等。

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