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救樓市 新華社:拐點雖現 放鬆調控當三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08 10:40
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乃大勢所趨,但眼下,地方政府若因為降價而「救市」,讓開發商心頭一熱,卻易讓老百姓心頭一涼。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5月份的數據表明,大陸多個城市住宅成交量價齊跌,近日不少城市開始出台放鬆樓市調控政策。對此,新華社昨(7)日發文指,樓市雖然現「拐點」,但是否應該放鬆調控,應當三思而行。
香港《文匯報》報導,文章援引業內專家稱,從銷售數據及市場預期來看,大陸樓市成交回調之勢已確立。但樓市降溫並不等於房價一定會出現總體下跌,或者跌幅比較大的現象,它是一個區域分化、項目分化的趨勢。當下樓市確已呈分化態勢,風險固不可忽視,危機亦不宜放大。從長遠來看,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乃大勢所趨,但眼下,地方政府若因為降價而「救市」,讓開發商心頭一熱,卻易讓老百姓心頭一涼。
儘管中國京、滬等一線城市房地產熱情未減,但部分二三線城市卻寒意漸增。4月以來,南寧、無錫、天津等地紛傳出台樓市新政,通過調整限購範圍、放鬆戶籍限制、提供財稅支持各種手段,為樓市調控政策鬆綁。杭州、常州、無錫等城市樓盤率先降價。安徽省銅陵市更出台政策,購買商品住房可享受政府契稅補貼、購買第二套住房部分首付降至四成、外地居民購房可遷入戶籍。被市場解讀為「救市」信號。
但調查發現,業內主流觀點堅持認為大陸樓市仍然處於可控、可為的態勢,業界的主流做法亦與「樓市雪崩」論相去甚遠。
萬科總裁郁亮認為,樓市現在是由黃金進入白銀時代,行業發展空間仍很大。中國的城市化還遠未結束,無論是拆除重建,還是進行功能改造,都給這個行業帶來很多機會。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也稱,樓市「崩盤」論言之過激。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稱,從商品住宅市場的存貨量和消化速度來看,預計一年半時間基本上可以接近底部。
專家認為,政府放鬆對市場的管制本身無可厚非,從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來看,也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如果純粹為了「救市」而出台刺激政策則大可不必,也有悖於樓市調控的初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不能因為現在一些具體的下調案例,就說房價會普遍「大跳水」,出現「崩盤」。正常的市場是要允許價格波動的,應該體現出一定的市場風險。此前,房地產市場一直是個單邊市,現在出現市場分化,正好是一個矯正的契機。在市場出現分化後,地方政府應該相機抉擇,讓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權宜之計退出歷史舞台。再跟上中長期制度建設,應能有效防止超出正常幅度的強烈大反彈。
楊紅旭表示,政府更應該維護市場的穩健運行,而不是看到降價就急於「救市」,甚至干涉開發商的定價行為。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市場主體,開發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都屬於自主的商業經營行為,這正是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現。從長遠來看,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是大勢所趨,一些地方政府選擇「救市」,應當三思慎行。
- 如何低成本實現子女留學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