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
台灣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明 (30) 日於韓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APEC) 期間見面會晤,外界預期美中將討論暫關稅及稀土出口管制,並觸及含台灣議題在內的地緣政治。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 (29) 日表示,總統府樂見美中領袖展開對話,相信只要有助於區域和平穩定、降低衝突風險,台灣都正面看待。
台灣政經
今 (2025) 年 APEC 即將於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在韓國慶州召開,我國代表林信義今 (28) 日啟程前往韓國,並在登機前受訪。林信義表示,此行將向各國領袖及代表團,傳達台灣在半導體、AI、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優勢,推銷台灣,吸引投資、促進交流,進一步提升台灣在 APEC 的地位。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27) 日出席「國家磐石獎暨海外台商磐石獎頒獎典禮」,除了肯定中小企業及台商促進經濟成長,讓台灣經濟繁榮。針對國人關心的美台對等關稅進度,強調將秉持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 4 大原則,並持續爭取最好條件,也希望將暫行稅率 20% 再調降、不疊加,也將爭取《232 條款》稅率獲得最惠國待遇,後續盡速有具體成果。
台灣政經
統統賴清德今 (24) 日出席台灣設計展前,特別針對近期非洲豬瘟議題公開談話,由於近期台中市爆發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行政院已於台中建置豬瘟應變所。賴清德表示,目前政府已在全國建置豬瘟檢疫量能,應變措施都已正確做好完善準備,相信全國應該都能配合,目前希望在 15 日潛伏期內做好防備,但後續防疫工作仍不可放鬆,以避免疫情擴散。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23) 日出席「2025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閉幕」典禮,此次論壇邀集 50 國逾 500 位專家學者齊聚共推淨零轉型。賴清德表示,去 (2024) 年綠色科技產業附加價值已超過 5,000 億元、占國內 GDP 2%,出口近 2,000 億元,目前「循環經濟產業」附加價值更占據綠色科技產業的 3 成,未來將成為帶動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台灣政經
副總統蕭美琴今 (22) 日出席「HITCON CISO Summit 2025 資安長高峰會」時表示,資安為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面對全球資安威脅,台灣必須強化資安韌性,透過政府、產業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共同打造韌性、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
台灣政經
2025 年「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 將於 10 月 31 日在韓國舉行,總統賴清德今 (21) 日出席代表團行前記者會。前經濟部長、台杉投資公司董事長林信義再次擔任 APEC 領袖代表,賴清德也期許林信義及代表團成員,務必向國際傳達台灣「致力強化經濟韌性」、「願意分享先驅產業經驗」及「正加速推動以人為本的 AI 發展」等三項主張。
台灣政經
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於今 (21) 日的臨時國會中獲得過半數支持勝選,成為第 104 任首相,也是首位日本女首相。總統賴清德除了在第一時間代表政府與國人祝賀外,也強調台日是共享價值的「堅實夥伴」,期盼雙方關係友好深化,持續推動雙邊在半導體、能源及 AI 等領域的合作,讓台日共榮發展。
台灣政經
副總統蕭美琴今 (14) 日下午前往台中出席「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大會」,除了肯定工具機產業為「我國工業之母」,更強調是工具機業為支撐台灣製造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工具機業好,整體產業才能有永續發展、持續轉型的機會。蕭美琴致詞時表示,上午她出席紡織展時,深刻體會到工具機為台灣工業之母,也感受到紡織業與工具機業息息相關,如同公會所提「團結、轉型、再出發」,在時局挑戰越大時,轉型更是重要的關鍵點。
台灣政經
副總統蕭美琴今 (14) 日出席「2025 年台北紡織展 TITAS 開幕」時表示,紡織業是台灣在國際間最早打出名號的產業之一,從代工走向研發創新,展現堅強的技術實力與永續決心,政府正推動「百工百業 ‧AI 應用」計畫,希望透過 AI 導入紡織業在產品開發、品質管理到生產效率各方面都能持續升級,讓「MIT」產品成為高品質保證。
台灣政經
今 (10) 日為雙十國慶日,總統賴清德也在上午國慶大典上宣示,台灣明 (2026) 年度的國防預算將依照北約標準,超過全國年度 GDP 的 3%,也會在 2030 年前,達到 GDP 的 5%,以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也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10) 日上午於國慶大典上發表就任第 2 年的國慶演說,賴清德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在經濟及產業上面臨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但台灣沒有被擊倒,除了股市再創新高,就業狀況也是近 25 年來最好;亞洲開發銀行將今 (2025)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將上調至 5.1%,除了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也超越了中國。
台灣政經
今 (2025) 年「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 將與本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於韓國慶州舉行,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 (8) 日宣布,賴清德總統經慎重考慮,決定再度敦請總統府資政、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前經濟部長林信義代表出席 APEC 經濟領袖會議 (AELM)。
台灣政經
台灣首顆自製光學遙測「福衛 8 號」首顆衛星「齊柏林衛星」,於今 (7) 日從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 (TASA) 運抵美國,預計今 (2025) 年 11 月發射,總統賴清德表示,該顆衛星就像已故的導演齊柏林,透過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期許「齊柏林衛星」未來讓關懷飛得更高、看得更廣,繼續守護台灣,也強調衛星關鍵元件自製率高達 84%,也成為台灣競逐太空市場的重要門票。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近期接受美國電子媒體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台美經貿關係及我國社福政策進行回應。對台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 AI 產業發展等領域為經濟合作夥伴,賴清德表示,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系中,美國獲 80%利益,仍居於龍頭地位,台灣除了樂意跟美國共同努力,美國在邁入 AI 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 (2330-TW) 將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政經
賴清德總統今 (3) 日前往屏東參香祈福,向當地鄉親說明政府照顧民眾的各項政策,並感謝民眾發揮愛心與團結互助的精神。賴清德在致詞時強調,台灣近期股市破紀錄創新高,經濟成長率也是亞洲四小龍第一,甚至贏過日本、美國及中國,呼籲民眾要對台灣有信心。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30) 日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 (Luke Lindberg) 時表示,台灣業者規劃在未來 4 年採購近 100 億美元 (約台幣 3,050 億元) 的美國農產品,包括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等,除了加速台灣畜產業生產效率,也有助於提升台灣糧食安全。
台灣政經
因應颱風造成花蓮重災,賴清德總統今 (25) 日前往花蓮國軍前進指揮所,關心受災民眾及災後復原情形。賴清德表示,針對遭沖毀馬太鞍溪橋,已指示交通部全力搶修,預計下 (10) 月底前,先搭建便橋,4 個月完成結構性便橋,在明 (2026) 年底前建好永久橋梁,也允諾總工程費 24.5 億元由中央全額負擔。
台灣政經
副總統蕭美琴今 (25) 日出席第六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近期因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不幸造成 15 位國人喪生。蕭美琴在致詞時表示,她以昨 (24) 日前往花蓮勘災所見指出,長照不僅是日常課題,在收容中心多是長者,甚至還有身心障礙者,凸顯偏鄉老化的嚴峻挑戰,呼籲除日常長照外,更要建立防災知識與訓練。
台灣政經
近期強颱樺加沙重創花蓮地區,也導致當地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成嚴重傷亡,據統計,今 (24) 日累計已有 14 人死亡、34 人受傷,還有 129 人失聯。總統賴清德表示,對馬太鞍溪溢流所致的嚴重災情,他以三軍統帥身分,已下令國軍全力馳援花蓮,在颱風警報發布時,就已整備逾 27,800 人,隨時可投入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