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
台股新聞
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平台 10 月上線後,今 (9) 日公告首筆國內碳權成交,根據國內減量額度平台資料,此次成交的專案為台北 101 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成交噸數為 30 噸,總成交金額為 10.5 萬元,買家為台灣地方再生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政經
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典禮今 (21) 日盛大登場,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也介紹國內減量額度平台,指出國內減量額度主要有兩個法定用途,包括環評增量抵換以及抵減碳費。 田建中進一步表示,未來廠商若要擴廠,碳排量勢必提升,而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有 1/10 取得環評抵換,是 offset 的概念,也就是抵換新增的碳排量;另一個則是抵減碳費,田建中認為,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剛性需求。
台灣政經
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典禮今 (21) 日盛大登場,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於致詞時分享,國內減量額度平台五大特色,包括多元產業共創減碳量能、經濟誘因加速產業淨零、指定平台卻表交易安全、交易機制接軌國際,以及公開透明健全市場發展,宣示碳交易開啟碳交易的新時代。
台灣政經
國內碳權交易正式啟動,目前國內碳權商品已有 6 個專案在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上架,合計上架碳權噸數共 6080 噸。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目前環境部已核發 37 個抵換專案額度,預計後續可上架潛在噸數有 2000 多萬噸。 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啟動典禮今 (21) 日在高雄盛大登場,田建中接受媒體訪問指出,目前第一批上架至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共有 6 個專案,包括中鋼 (2002-TW)、奇美、台北 101、漢寶農業、漢寶農畜產,以及漢程客運,合計有 6080 噸上架,每噸價格落在 2500 至 4000 元間。
台股新聞
碳交所與證交所一同舉辦「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典禮」將於下周一 (21 日) 登場,並與國發會、環境部、金管會、經濟部與高雄市政府等跨部會共同揭開台灣綠色轉型的新篇章。 碳交所指出,隨著台灣進入碳有價時代,碳交易已成為推動產業減量、促進綠色經濟轉型的關鍵機制。
台股新聞
山陀兒颱風來勢洶洶,碳交所原定本周三 (2 日) 舉辦的「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典禮暨企業分享會」延期舉辦,將延至 10 月 21 日舉行。 碳交所指出,此次活動由國發會、環境部、金管會、經濟部及高雄市政府等跨部會指導,藉由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推動國內企業參與碳交易及減碳行動,並提供企業間交流減碳實踐的機會。
美股雷達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META-US) 同意從巴西投資銀行 BTG Pactual 的林業部門購買至 2038 年最多 390 萬碳權。兩家公司在周三 (18 日) 的聲明中沒有透露交易價值。根據數據提供者 Allied Offsets 的數據,上周林業碳權的平均價格為每份 4.22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