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
國際政經
《金融時報》周五 (7 日) 報導指出,中國正穩步成為全球綠能技術的領導者。專家分析,這波低成本技術輸出,可能改寫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政策布局,並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版圖。中國雖非電動車與相關技術的創始者,但在成本、規模與供應鏈整合上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當前全球脫碳趨勢的主要推手,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帶來顯著影響。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在今年新機 iPhone 17 Air 的全球宣傳中,原本以「拇指與食指捏起」的手勢示範手機超薄設計,但南韓官網與當地宣傳圖卻意外移除了這個手勢,畫面僅保留手機側影,引發網路熱議與文化討論。部分媒體指出,蘋果此次做法屬於刻意在地化,以避開在南韓可能造成的文化敏感與消費者反彈。
台股新聞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 (6488-TW) 今 (5)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目前已接獲部分客戶急單,預期今年首季是全年低點,之後將逐步向上成長,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且看好三大正面因素,包括供應鏈在地化、低成本 AI 模型與先進封裝技術,都有利於公司與矽晶圓產業發展,而毛利率則大致持平去年。
大陸政經
消費電子復甦、新能源車、人工智慧(AI)應用等需求釋放,帶動中國國產本土晶圓代工廠商業績增長,客戶與供應鏈雙雙奔赴「在地化」模式。「我們訂單最近都接不過來,基本都是(中國)國內訂單。」一位深圳本地指標性晶圓代工廠商工程師表示,大概從去年第三季開始,產能利用率顯著提升,即便春節放假期間,在崗工程師幾乎是「一頂三」工作強度。
台股新聞
保險業高度關注的「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第四階段在地化及過渡性調適措施今 (31) 日正式出爐,共有六大重點,其中,依照台灣本地資料調降死亡、長壽、罹病、脫退等新興風險係數,整體來說,將會拉高 ICS 資本適足率、減少風險資本,保險局長王麗惠表示,未來會持續觀察國際金融環境,滾動式檢討,不過,暫無第五階段在地化及過渡性措施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