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bet
美股雷達
2023 年和 2024 年,科技七雄(Meta、亞馬遜、Alphabet、微軟、蘋果、輝達、特斯拉)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公司 2025 年恐面臨挑戰。根據最新報導,僅有 Meta 和亞馬遜 (AMZN-US) 在 2025 年迄今仍保持正增長,而其他公司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
美股雷達
據《巴隆周刊》周五 (7 日) 報導,Alphabet(GOOGL-US) 近期全面撤出對雲端資料服務公司 Snowflake(SNOW-US) 的投資。Alphabet 透過旗下 Google LLC 持有 Snowflake 的股份,並在第四季出售剩餘的 114,554 股,正式清空持股。
美股雷達
中國 AI 公司 DeepSeek 的崛起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低成本 AI 模型被認為可能衝擊市場,甚至一度導致輝達 (NVDA-US) 股價大跌。然而,對美國科技巨頭 Google 來說,這並不會改變其大幅增加在 AI 領域的支出。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公開稱讚 DeepSeek 的工作「非常出色」。
美股雷達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周二 (4 日) 盤後公布 2024 財年第四季 (截至 12/31) 財報,雖然每股盈餘 (EPS) 略高於市場預測,但營收未達預期,導致其股價在盤後重挫。截至發稿,跌逾 8%。公司同時宣布計劃在 2025 年投入 750 億美元資本支出,以持續推動其人工智慧 (AI) 策略。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周五 (25 日) 報導,華爾街一直在尋找輝達 (Nvidia)(NVDA-US) 的潛在替代者,而一名分析師提到了一間在這方面較少被討論的重量級公司:Alphabet(GOOGL-US)。根據 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Alphabet 悄然擁有「對輝達 GPU 最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美股雷達
投行 Stifel 和富國銀行上調了 Alphabet (GOOGL-US) 股票目標價。Stifel 分析師 Mark Kelley 將 Alphabet 股票目標價從 200 美元上調至 225 美元,同時維持買入評級,意味該股可望較上周五收盤價上漲 17%。
美股雷達
Alphabet (GOOGL-US) 旗下自駕車公司 Waymo 周一宣布將把其自動駕駛機器人計程車帶到日本,當前日本已出現自駕車且技術開始普及。Waymo 計劃 2025 年初在東京推出全電動的 Jaguar I-PACE 計程車,其合作夥伴、東京最大的計程車公司日本交通 (Nihon Kotsu) 將負責這些車輛的管理和維護。
美股雷達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周二 (29 日) 盤後公布第三季 (7 月至 9 月) 財報,得益於公司雲端部門的強勁增長,營收與獲利均超出預期,推動股價在盤後交易一度大漲 6%。截至發稿,漲逾 5.5%。Alphabet 營收年增 15%,增幅高於去年同期。
美股雷達
在特斯拉 (TSLA-US) 帶動下,計程車機器人 (Robotaxi) 熱潮興起,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 Waymo 周五 (25 日) 宣布成功籌集 56 億美元,為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籌資活動。
歐亞股
美國科技巨頭特斯拉 (TSLA-US) 和 Alphabet(GOOGL-US) 的財報不如人意,削弱了風險偏好,亞洲股市周三 (24 日) 下跌,而日元飆升至七周高位,也衝擊了日本股市。MSCI 除日本以外最廣泛的亞太股市指數下跌 0.35%,而日本日經指數下跌 1%。
美股雷達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US) 將在 7 月 23 日公布第二季財報,華爾街投行看好新一代人工智慧(AI)模型 Gemini 持續整合,在財報公布前,上調了該搜尋引擎巨頭的目標股價。據《TheStreet》,富國銀行(Wells Fargo)分析師 Ken Gawrelski 在 7 月 8 日將該投行對 Alphabet 的目標價,從 168 美元調升至 187 美元,並維持股價中立的評級。
美股雷達
Alphabet 旗下的谷歌搜尋面臨其他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 AI) 廠商的競爭風險,但 Wedbush 分析師 Scott Devitt 認為,投資人過分擔憂了。Scott Devitt 將 Alphabet 股票列入 Wedbush 「最佳選擇名單」,並將該股的目標價自 160 美元上調至 175 美元。
美股雷達
谷歌 (GOOGL-US) 掌握全球 90% 以上的網路搜尋市場,令其得以銷售數量驚人的廣告,僅去年就價值 2380 億美元,但《巴隆周刊》專欄作家 Eric J. Savitz 指出,隨著人工智慧 (AI) 洪流帶來新競爭,市場擔心其主宰地位將遭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