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曾國藩外孫女傳奇人生 宋美齡當儐相引風波(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7 08:34


1923年,聶其璧(右五)、周仁(右四)結婚照,宋美齡(右六)當儐相


年輕時的聶其璧

開埠以后的上海灘,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有東土西風的滋養熏陶,使她們的學識和教養、氣質和風度,有著特殊的風韻與光彩。

本文是關於曾國藩的外孫女聶其璧傳奇人生中的點滴往事,她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許多“最後的閨秀”們人生的縮影。

聶家花園最調皮的女孩

黃浦江邊靠近霍山路、惠民路的地方,過去有個聶家花園,占地數十畝,是甲午戰爭時期的上海道臺聶緝的家園。這是一處中西合璧的、相當現代的海派園林。

聶緝於辛亥革命那年去世,而他的夫人卻很長壽,很有名,是民國書法家,世稱崇德老人,她就是曾國藩最小的女兒曾紀芬。

在道臺大人聶緝去世后的三十多年里,曾紀芬是聶家花園的領袖,她使聶氏家族人才輩出。

聶緝、曾紀芬夫婦有十二個孩子,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兒子多半是上海灘有名望的實業家,女兒們也都嫁得體面。

從早期的聶家全家福來看,男士大都一襲長衫,女的一律緊身小襖,圍繞著曾紀芬左右整齊地排開,傳統得令人敬畏。但是有一個小姐例外,每次照相總是一身花衣花裙,燙著頭髮,一臉萬事不屑的神氣。她就是聶家最小的女兒聶其璧(女兒中行四,又稱聶四小姐,在所有孩子中排名倒數第二),是個絕對反傳統的現代派。

與她的哥哥姐姐不同的是,聶其璧從小沒有讀多少私塾,而是在教會學校上學,認識了不少外國老師和同學。她生性活潑,聰明伶俐,喜歡文藝活動,很討大家喜歡。按照聶家的規矩,女孩子晚上是不可以出門的,可是聶其璧不干,她要出去看戲、看電影、會朋友,她有很多活動要參加,誰說也不聽。院子大門緊閉也不要緊,要么爬窗子,要么上墻頭,跳下去就是……她從小喜歡獨往獨來,膽大包天,萬事都有自己的主意,不在乎別人對她有什么看法。中學畢業后,聶其璧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了,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一口流利的英語,使她結交了更多的洋朋友,包括來滬的好萊塢電影明星。她喜歡出入社交場合,哪里熱鬧哪里去。為此,她母親還特地關照過傭人,要看好四小姐,莫讓她出大門。可是四小姐性格像個男孩子,才不管那一套呢,老太太拿她也沒辦法。

聶其璧只有在一個場合聽話,就是陪母親上教堂做禮拜。她的母親曾紀芬與一般的中國老太太不同,沒有信佛教,而是信基督教。聶其璧喜歡聽教堂里的音樂,那優美的旋律像是鎮靜劑,使她的心境平靜如水。

請宋美齡當儐相之風波

聶其璧陪母親上教堂(虹口的景靈堂)做禮拜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認識了宋美齡。因為兩家的老太太都信基督教,當時都住在虹口一帶,年紀大了,上教堂都需有人陪。宋家老太太倪桂珍常由宋美齡陪同,宋子文開車接送(那時他們都已經從國外留學回來);聶家老太太曾紀芬就由聶其璧陪著,有時也由媳婦陪同,日子久了,兩家人成了好朋友,小姐、媳婦們相互常有走動,宋美齡也就成了聶家花園的常客。

1923年,聶四小姐要出閣辦喜事了,新郎官是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回來,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務長的周仁教授(其祖母是晚清洋務重臣盛宣懷的姐姐,與盛家的親戚關係很多)。經兩家的老太太商量,邀請尚在閨閣的宋美齡小姐充當儐相。宋美齡爽快地答應了。那天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來到聶家,還戴了一串珍珠項鏈。

這本是兩家人友好往來的一件好事,誰知過了四十多年,到了十年浩劫的時候,聶其璧的麻煩來了,成了她的一大罪狀。“文革”中的造反派們武斷地認為,不可能是宋美齡為聶家作儐相,一定是聶其璧為拍宋家馬屁,前去為宋美齡當儐相。於是大動干戈,一再審問她與宋美齡有什么關係。更有甚者,有的造反派連什么是儐相都不知道,還逼問她:“你跟宋美齡到底是什么關係?宋美齡為什么要送你一個‘冰箱’?”弄得她哭笑不得。

其實那些造反派哪里知道,當年的聶家是上海道臺(相當於上海市市長)之家,遠要比當時的宋家顯赫。聶其璧是道臺之女,曾國藩的外孫女,其三哥聶云臺又是大實業家、上海總商會會長,真的是有錢有勢。而宋家的聲威是4年之后(即1927年)蔣宋聯姻之后才振作起來的。

當時宋家老太爺宋耀如已經去世,宋家大姐宋藹齡曾在盛家(盛宣懷家)當家庭教師,雖已嫁孔祥熙,但此時的孔祥熙還沒有發達。宋子文從美國回來后的頭幾年,在上海到處碰壁,他追求盛家的七小姐盛愛頤,盛家還嫌他窮。其二姐宋慶齡嫁了孫中山先生,然而辛亥革命后南北對峙,形勢復雜,常在動盪的生活中……如此懸殊的家境,不學無術的造反派是根本不了解的。

然而“文革”中的聶其璧有口莫辨,因為她和丈夫的結婚照被造反派抄家抄走了。

直到“文革”后落實政策,她的親戚蔡粹盎女士(蔡元培先生的女兒。周仁教授的姐姐是蔡元培先生的夫人,周仁是蔡元培先生的內弟)從發還的抄家物資中,發現了他們的結婚照,特意給她送來。聶其璧高興地說:“這下可好了,這張照片可以為我平反了。大家可以看清楚了,的確是宋美齡為我作儐相嘛!”

孤身追星好萊塢

聶其璧還是個有名的電影迷,非常崇拜美國好萊塢大明星,一有新片上映,必定去看。1939年,不知是個什么契機,她決定獨自到美國走一趟,去親眼看望一下她所崇拜的電影明星。那時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對電影依舊那么癡情。然而丈夫的工作永遠非常忙,不可能陪她前去,那她就一個人去!

“文革”以前,她家一直保存著她那次萬里出行的珍貴記錄——一本光彩奪目的老照片集。那里面有聶其璧與許多好萊塢大明星的合影,有與《亂世佳人》的男主角克拉克·蓋博、《蘇伊士》的主角泰羅·鮑華、《羅賓漢》的主角艾洛·弗林的合影;有與《魂斷藍橋》的男主角羅拔·泰勒的合影;還有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以及當時還是童星的秀蘭·鄧波兒等等。還有些電影明星聽說她是專程從遙遠的東方來看望他們的,就主動拿出自己親筆簽名的照片送給她。

她離開美國后還去了法國,當時就有人警告她,快走吧,歐洲要打仗了。果然,她剛回國不久,歐戰就爆發了。

飯桌上小小的“戰爭”

一個從小被全家人寵愛慣了的小姐,婚后能否適應家庭主婦角色的轉變,家里人都有些擔心。誰知聶四小姐居然很自然地、似乎是一眨眼就成長為一家之長了。

她的丈夫周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冶金專家和陶瓷專家,中國科學社和《科學》雜志的發起人之一,早年與胡適、竺可楨等著名學者同一批留學美國,回國后先是擔任上海交大教授兼教務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工程研究所所長等。他只有吃晚飯的時候才能和家人聚在一起,晚飯后還要繼續忙工作。

聶其璧是湖南人,丈夫是江蘇人,她喜歡帶點辣味,丈夫則喜歡帶點甜味,她認為好吃的東西丈夫未必覺得好吃。在丈夫不主動夾菜的情況下,妻子就主動把她認為好吃的菜往丈夫碗里夾。

通常這種情況下,周仁教授都是忍受了的。有一次不知為什么,教授先生竟然反抗了,說:“我不要吃。”兩人打起了嘴仗。兒子們立場堅定地支援父親。

當父親的見孩子們也卷入了“戰爭”,不得了,事情要鬧大了,為了息事寧人,就趕快把夫人執意要他吃的那個菜囫圇吞棗地咽下去了。

關鍵時刻顯身手

聶其璧平時總是一身花枝招展、濃妝艷抹,在上海街頭一片藍灰色海洋的年頭,她依舊是連衫裙、燙發頭,走在馬路上無論是衣飾還是舉動,都很夸張。淮海路上的面包房和咖啡店的老板沒有不認識她的,伙計們都親切地喚她“美國外婆”。

不了解她的人以為她只會吃喝玩樂,其實不然,她只是小事不上心,不屑於去計較,而到了關鍵時刻才“該出手時就出手”的。

抗戰時,所有國民黨政府機關撤退到內地,她隨丈夫輾轉大西南,歷盡千辛萬苦。她識大體,顧大局,不僅沒有怨言,關鍵時刻還能幫上丈夫的忙。

那時周仁先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要內遷,大量的儀器設備和書刊資料裝成若干個大箱子,先乘船運到越南的河內,然后再轉火車到昆明。戰時運輸的緊張是可想而知的。火車站里軍人和難民鋪天蓋地,誰也不來理會這幫書生。工程研究所的大小箱子堆在火車站的站臺上,簡直像小山一樣,但誰也沒有辦法把它們運走。

工作人員當時還面臨一個困難,因為越南長期被法國人統治,火車站系統通用法語,主要管事都是法國人,不會法語就無法辦事。聶其璧知道后挺身而出,她英語、法語都內行,幫助丈夫一起想辦法。她東一個電話,西一個電話,一會兒找站長,一會兒找朋友,在火車站上指揮若定,威風凜凜,結果不多時就被她搞定了。火車站終於調撥來幾節車廂,幫助他們把東西運走了。周仁先生和研究所的同事真是謝天謝地,一時愁云散盡,大家不得不對這位花枝招展的夫人刮目相看。

十年浩劫當中,夫婦倆的處境可想而知。當時周仁先生已經身患重病,無力面對沖到家里來的造反派,這時又是聶其璧挺身而出,代替丈夫回答那些原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問題。在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時,她就以哭來表示對抗。她沒完沒了地哭,哭得昏天黑地,造反派反而拿她沒辦法。

永遠的大家風范

聶四小姐跟她母親一樣長壽,也活到了九十歲。她性格好動,感情豐富,好打抱不平,親戚和朋友中無論誰有錢沒錢,她一視同仁。一旦發現誰受了冤枉和欺負,她不可忍受,一定是拔刀相助。

粉碎“四人幫”后的頭幾年,有關單位已經宣布對周仁教授平反,落實政策,聶其璧的處境大有好轉,而且每周有一天可以免費使用一輛公車。而她的阿姨盛愛頤仍舊住在五原路一棟房子的汽車間里,沒有落實政策,兒子被發配到安徽一個山村,女兒大學畢業后分配在福建工作,她已年邁,孤單一人,生活上有不少困難。聶其璧認為這不公平,決心幫助她。在盛愛頤的女兒莊元貞來滬探親時,就用她的公車帶上她們娘兒倆,直奔市委統戰部。

當時市委統戰部還在南京西路青海路對面的一棟老洋房里(現歸春蘭空調公司使用),她下車后直奔部長辦公室找部長。可是統戰部長那天不在,辦公室的人看她來頭很大,一身海外華僑的打扮,口口聲聲要找部長解決問題,誰也不敢得罪她,還端茶倒水好言相待。

跟在后邊的盛愛頤和莊元貞看傻了,因為她們多年來總是受人訓斥,很久沒有受到這樣的款待了。從市委統戰部出來后,她又帶她們去市僑聯反映情況,要求落實政策,那急切的勁頭,好像應當落實政策的不是盛愛頤,而是她聶其璧似的。

后來在她和其他親戚的積極推動下,盛愛頤的女兒終於回到了母親身邊。

摘自《上海灘名們閨秀》宋路霞著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天天新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