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首先什么是中等收入陷,前兩年世界銀行他們提出來的一個報告,提出一個警示怎么跨越中等收入陷井。他們提出的問題是當很多國家當人均收入達到了中等或者進入中等水平以后就出現了經濟停滯,也就是說掉入了陷井。你比如說拉美,其實主要大家用的例子是拉美。它不是最先進的國家,最先進的是歐洲北美,因此它走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中等收入國家,比亞洲、非洲收入高,這些中等收入國家到了那個階段就開始出問題,一個危機接一個危機,失去十年又失去十年,阿根廷有一段時間因為匯率稍微過了一萬美元,但是三十年在那徘徊就沒有超過一萬美元,巴西最近幾年剛剛超過一萬美元,也是在過去達到五千美元開始折騰,失去十年又失去十年,大家把這種現象叫做中等收入陷井。為什么到了中等收入會出現陷,會出現增長的困難,為什么到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停滯,而且用這個東西來解釋中國的現象,解釋新型市場的國家的現象。你到了這個階段,你的收入已經比那些低收入國家、落后國家高了,這時候你再搞過去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你的競爭力已經不如那些國家了。你的高新科技還不行,你還沒有創新能力,你長期依賴低成本的產業,更使你忽視了創新能力的培養,你又競爭不過高收入國家,高不成低不就,你卡在了中間,既不能做低收入國家做的那些事情,又不能做高新科技這些事情,你就掉入一個中等收入陷井,這是一個通常的描述。針對的是中國這些年收入增長,收入提高,包括我后面講的農民工的短缺,農民工收入的提高,我這沒有農民工收入提高的圖,如果畫出圖的話每年的增長速度把百分之七、八一下跳到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十六。在一個很高位上運行了幾年,至少過去四五年的時間。
這時候就會出現什么?因為競爭力喪失了,產業開始轉移,經濟開始空心化。當時拉美發生過,亞洲四小龍,特別是韓國和台灣也發生過,韓國台灣正好趕上中國經濟的崛起,八十年代的時候,大量韓國企業、台灣企業轉移到中國,使得台灣和韓國的企業出現空心化,那時候他們也有一些這樣的情況,就把這一系列的現象稱作中等收入陷井。基本上的一個邏輯就是說你的成本的競爭力消失了,中國現在也很擔心,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也在叫這個事,沿海地區很多企業在叫成本提高給他們帶來的壓力。成本提高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勞動成本本身提高,另一方面我們的匯率在升值。企業就感到了壓力,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競爭力就是成本的比較同樣的產品,比你的成本高低了。外面的訂單就不能接了,因為價格太低了,以前能接的現在接不下來了,開始感到壓力。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一些產業開始向東南亞地區轉移,越南、孟加拉、泰國,都有轉移。還有轉移到其它地方的情況,空心化的一些現象開始出現,所以國際上的一些人警告這個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我們就要分析分析什么叫中等收入陷井了,究竟有沒有中等收入陷井。有的人說根本沒有什么中等收入陷井,有的人說到處都是陷井。
剛才說這些事情無非指的是一件事情就是競爭力下降。什么叫競爭力,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地區)或一個企業的一種生產能力,取決於勞動生產力與成本的相對關係,決定是否可以用同等成本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或者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同樣的產品,這塊寫錯了。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競爭力是一種能力,最終體現的其實就是一個效率概念,就是你的成本和收益的關係,花成本買的這些生產要素的生產力的關係。每個要素有每個要素的生產力,綜合起來還有全要素生產力,反正是一種生產力概念,是一種經濟效率概念。無論是經濟學、管理學,企業經營最終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所謂競爭力喪失不喪失取決於成本和收益的比較。
在這就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叫做勞動成本的概念,一個叫做工資的概念,單位平均工資也好,還是工資總額也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工資指的是對勞動者一個人支付的貨幣,勞動成本指的是單位產品當中工資成本所占的份額,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以人為單位,一個是以產品為單位,或者是一個產值為單位。總產值當中有多少是工人的工資,有多少是資產的利潤等等,增加值里面是由誰貢獻的。勞動成本的概念跟勞動工資有關係,中間隔著一個東西,叫做勞動生產力。工資可以提高,但是如果生產力提高的更快的話,勞動成本可以降低。現在先看這張圖,藍線是工資提高的情況,我們國家到2009年以前的一個統計,工資是在不斷提高,由於勞動生產力提高,紅線是單位產品勞動成本是下降的。因此工資提高不一定競爭力下降,競爭力是怎么體現的,競爭力是單位產品,假定是一定的質量的,同質產品當中的成本的高低決定你的競爭力的高低。所以很多企業,盡管中國的工資在提高但是沒有走,而且掙錢越來越多,是因為在工資提高的情況下勞動生產力提高的更快,因此它的單位產品當中的勞動成本降的更低,競爭力反而會提高不會喪失。
因此進入到中等收入不等於必然喪失競爭力。這是第一個可以推出的結論。第一個推論就是工資到了中等,生產力如果提的更高就不會有陷井。而且生產力、競爭力反而會增長的更快,因為工資雖然提到,但是勞動成本反而會下降。因此在這里的核心問題就是在工資和勞動成本之間,中間環節是勞動生產力的環節,給我們的提示是如果我們能夠不斷的提高生產力的話,我們就不會因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喪失競爭力。這塊就需要多說幾句了。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