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頓知識在:投資-創業生態系統迎來新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0 17:19
導語:美國沃頓商學院旗下電子雜誌《沃頓知識在》周二刊登題為《投資-創業生態系統的新模式》(The Next Generation Model for the Investor-startup Ecosystem)的評論文章稱,隨科技行業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人都從.com泡沫的破滅中吸去了教訓,對彼此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挑戰。
以下為文章全文:
行業趨勢
沃頓商學院最近在舊金山地區展開的一項校友調查顯示,現在的創業公司想要的不只是一張支票,他們還希望獲得更多的運營幫助和行業技能。
2013年11月,對126位效力於年輕企業的科技公司高管進行的調查表明,與1990年代.com時代不同的是,這些公司比以往更加看重技能和人脈。
這種轉變也跟風險投資家的投資標準提高有關。風險投資公司不再僅僅看重在熱門行業的份額不斷增長的公司——至少對脫離了種子階段的投資,他們的確持有這種觀點。現在的投資者堅持要求企業具備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
“投資者不再盲目支持一家公司,創業公司也不再僅憑進軍熱門市場而受到追捧。”沃頓商學院管理學兼職副教授賽卡特·喬胡瑞(Saikat Chaudhuri),“企業必須要思考盈利問題。”
當投資者渴望看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證據時,創業公司反過來也渴望他們的支持者能夠提供更多幫助,而不僅僅是給錢了事。Y-Combinator、500 Startups、RocketSpace、Rock Health、Plung and Play等孵化器和加速器之所以如雨后春筍般湧現,很大程度上源於這種需求。即使是Andreessen Horowitz、KPCB和紅杉資本這樣的大牌風險投資機構,也不再僅僅提供資金。“運營、招聘、營銷、行業技能和人脈,這些東西都非常重要。”喬胡瑞。
在調查中,有3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根據行業背景和人脈選擇支持者。所有選項中,只有選擇資本水平的受訪者比例高於這一數字,達到35%。創業公司看重的其他因素還包括投資者帶來的戰略和商業利益、投資決策的制定速度和個人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名氣大小和估值高低也十分重要,但在創業公司看重的因素中卻排名較低。參加本次調查的受訪者,有半數以上來自員工人數等於或少於50人的企業,多數都從事互聯網、生物科技、社交網絡、生命科學等行業。另外,54%的受訪者年齡都在36至55歲之間。
喬胡瑞指出,隨創業公司需求的改變,風險投資公司也必須做出一定的調整。除了資金外,風險投資公司越來越需要聘用一些行業和運營專家。事實上,56%的受訪者表示,風險投資公司展開“實質性調整”才能與創業社區保持同步。對於社交媒體、消費應用、移動網絡、Web 2.0領域的創業公司尤其如此,因為這類企業無論是開發品還是吸引用戶,需要的資金都不是太大。
沃頓管理學教授拉菲·阿密特(Raffi Amit)表示,風險投資行業已經經歷了“地震式”的變化。“該行業正在收縮。”他指出,2000年大約有1000家風險投資公司,現在只有300家仍在活躍。不過,盡管風險投資公司的數量減少了,但創業公司的投資來源反而更大了,因為包括“超級天使”、孵化器和籌平台等其他資金來源都在迅猛增長。
與此同時,創辦一家公司所需的資金卻大幅減少,推動創業浪潮再度興起。不過,盡管創業公司可能很容易籌集初期資金,但很多卻難以在第二輪融資中獲得更多資本,甚至乾脆死掉。因此,阿密特指出,擁有具備運營經驗的投資者將是一大重要優勢。“很多創業者都很年輕,從來沒有經營過公司。有一個‘過來人’幫助他們避免陷阱將大有裨益。”
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的新焦點還表明,在2000年的.com泡沫破滅之后,科技領域吸取了慘痛的經驗,變得越來越成熟。風險投資公司現在也越發謹慎。“他們不再把投資範圍攤的太薄,而是希望等到一家企業表現出更強的確定性,然后再向更有前景的公司多投一些錢。”喬胡瑞。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摩根士丹利前分析師、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KPCB合伙人瑪麗·米克(Mary Meker)。“她是最看好行業前景的人之一。”喬胡瑞指出。米克之所以被風險投資行業看重,就是憑藉她對整個行業以及戰略方向的把握。“她仍然負責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喬胡瑞補充,“但她現在變得更加謹慎了。”
沃頓舊金山分院副院長道格·考羅姆(Doug Collom)持有不同觀點。“當今有一個很顯著的現象,叫做‘A輪粉碎’——最近還出現了‘B輪粉碎’——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風險投資公司在企業發展早期,通過種子投資提供了適度的資金,但卻沒有進行多少盡職調查所致。”他,“之后,當這些創業公司通過種子投資籌集的資金燒光后,便希望籌集更大規模的資金,例如200萬至500萬美元,或者更多。這時,風險投資家便會更加細緻地了解后續投資是否有保障。很多公司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風險投資機構未能提供后續投資帶來的衝擊過大所致。”
硅谷品質
從公司數量、交易數量和投資金額來看,硅谷仍然遠遠領先於其他任何一個科技中心。盡管有56%的受訪者相信,舊金山灣區仍然因為資本充裕以及創新和冒險文化而佔據重要地位,但同樣有人頗有怨言。硅谷的居住和創業成本是企業高管最為不滿的兩大因素,有38%的受訪者給予其極高的排名。其次是人才競爭。“人們已經逐漸看到硅谷生態系統的弱點,”喬胡瑞指出,“這是一個重大變化。”
其他擔憂還包括灣區的交通、高稅率,以及對接受傳統訓練的人的偏見。一位受訪者表示,硅谷對女性和經驗豐富的人接受程度不高,這導致很多企業家被“看不見的障礙”阻擋,但這卻“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
還有一位受訪者指出,硅谷正在形成一種文化:“這裏的所有人似乎都開始認為,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與舊金山灣區使用相同的媒體和技術。”
然而,硅谷的缺點恰恰為其他城市創造了機會,倘若能夠提供更低的居住成本和對企業更友好的政策,便可為當地聚集更多科技創業者。喬胡瑞:“他們需要提供正確的框架,以便創業和創新能夠繁榮壯大。”
提到灣區面臨的最大挑戰時,有28%的受訪者提到了過高的居住成本,23%提到了各級政府不夠友好的監管環境。
其他擔憂還包括員工的移民障礙、總統和國會在美國經濟問題上陷入的僵局,以及獲取高技能勞動力的難度。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在競爭上構成的威脅排名較低,多數人都只將其視為普通因素。
從歷史經驗來看,硅谷並非所有技術的理想之地,其他城市能夠提供硅谷所不具備的優勢。“硅谷並非樣樣精通。”喬胡瑞指出。例如,醫療健康設備和無網能源都不是硅谷的專長。“你不會奢望這些技術來到加州。他們需要不同的環境來優化創新。”他。
不過,從吸引科技創業公司的角度來看,硅谷仍然遙遙領先波士頓、奧斯汀和北卡羅來納的三角研究園區。有90%的受訪者對該地區的持續繁榮表達了信心。“他們認為這裏仍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喬胡瑞。
但令喬胡瑞最感意外的是,創公司在加州和美國擴張的意願仍然很強。在調查中,有9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擴張,有41.7%眼於加州的增長計劃,25%眼於美國其他各州。只有5.2%嚮往中國,3.1%提到印度,2.1%瞄準歐洲。“我原本以為中國、印度等地的得分會比較高。”他指出。
這種欠缺國際視野的回應令喬胡瑞感到困擾,因為這些年輕公司可能因此失去儘早探索新興經濟體的機會。他還指出,風險投資家也會詢問創業公司的國際戰略。“不思考國際戰略是個錯誤。”他,“各種市場都在繁榮,所以不要錯過機會。實話,我很失望。”(書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