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全球央行不正視通膨降溫長期因素 恐傷經濟復甦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全球經濟研究部共同主任哈里斯 (Ethan Harris) 指出,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及其他國家央行領袖正抱持心理學上的「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心態,仍堅信通貨膨脹將升溫,即便實際上通膨卻持續降溫。
《彭博社》週三 (9 日) 報導,哈里斯認為央行官員們現在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將通膨低於目標歸咎於部分衍生自國內的暫時性因素。報導表示,這恐怕會忽略來自全球更持久的影響因素,包括需求微弱、新興市場帶來更多競爭、開發中國家勞動價格低廉、原物料價格下滑,以及生產技術的突破等。
紐約顧問公司 Decision Economics 執行長 Allen Sinai 亦認為,現在全球太多地方出現通貨膨脹遠低於預期的情況,很難將此撇為暫時性現象。
根據《彭博社》統計,全球 121 個經濟體當中,近 2/3 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與一年前相較增幅正在縮小,且當中許多國家的通膨低於央行目標。另根據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調查的經濟學家意見,2 月份全球通膨率估計僅 2%,創 2009 年底以來新低。當時也是全球經濟與衰退博鬥的時後。
事實上投資人也觀察到此趨勢,根據統計,追蹤美國通膨的 ETF (指數型基金) 本月至今已流失 4.364 億美元。
儘管物價降低或許令消費者開心,但通膨降溫卻會讓借款人更難償債,企業要提升獲利也會更困難。更大的危險則來自情況演變為通貨緊縮,吸引預期物價會更低的家戶延後消費,企業也會延後投資及雇用,因為產品的市場需求可能會減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