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中國領導人推進改革有充分理由小步慢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0 15:40
(圖:AFP)
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人有一點看法相當一致:中國擁抱自由市場的速度過於緩慢。不過就目前來看,更大的風險或許來自速度太快。
記住中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這很重要。對於任何一個大型經濟體而言,協調發展都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這個問題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尤其尖銳,貧困與表現落後的過往記錄會讓所有人都沒有投資的興趣。
這時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推動策略,讓政府、企業和銀行方向一致。只有通過這種協調一致的行動,各國才能形成網絡效應和規模效益,讓各項投資取得回報 -- 並吸引更多投資。
在日本和南韓等規模較小的亞洲國家,把握方向的是技術官員。日本的經濟產業省決定著哪些行業和企業可獲得信貸、貿易配額和其他資源,從而解決了日本的協調問題。
人們經常以為中國遵循的是同樣的模式。然而事實上,中國的人口過於龐大,地域過於廣袤,治理過於混亂,這一模式在中國無法發揮效力。
相反,從歷史上看,中國政府一直採用的是一種更寬鬆的協調機制。就其核心而言,就是制定宏偉的成長目標,通過國有銀行引導信貸進入關鍵部門,嚴格控制資訊(包括有關經濟形勢的資訊),以維持國內外對中國的信心。在中國的早期發展階段,這種方式可謂卓有成效。
然而,其代價也已開始顯現。從鋼材到汽車到體育用品,中國眾多行業都遇到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鑒於中國的債務負擔如今已接近國內生產毛額的250%,其後果變得越來越難以掌控。
長期的解決方案確實取決於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提高效率。政府已經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利率走向市場化,匯率更具彈性,土地和能源價格已經放開。
不過,進一步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延伸閱讀: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