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錢淹腳目?埃利安:企業不增加投資 長期停滯局勢難逆轉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埃利安認為,缺少投資是經濟發展隱憂(圖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很多大企業的股東近期可能挺開心,因為企業手上現金太多,很多選擇「回饋」股東,加深股東們的口袋深度。但 Pimco 前 CEO 埃利安 (Mohamed A. El-Erian) 認為,如此做法對實質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
埃利安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指出,近年的西方經濟,出現如 Larry Summers 所說的長期停滯 (secular stagnation) ,或者另一些人稱為「日本化」,都在說明因為多年來先進國家經濟成長不足,產生了實質風險,不僅危害本國經濟,也讓全球經濟發展蒙上陰影。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增加企業投資,可以有效降低風險。而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後,許多中大型企業已經回復元氣,已經有足夠的資金增加人力,投資新工廠及設備,而且獲利也來到新高,現金愈疊愈高。而且這些現金堆積的成效有限,因為現行利率是接近零的歷史低點。
但是,絕大多數企業的做法,卻不是注入新投資,擴展設備及開發市場。他們選擇把利潤還給股東。僅去年 1 年,美國企業批准的回購股票計畫,就超過 6000 億美元,從任何角度看,都是驚人的高額數字。而且,許多企業提高了每季發還給股東的股利,在 2014 年頭兩個月,這樣的現象依然持續。
而股東雖然由企業中拿到不少報酬,但多數獲得的錢,也只能再重回金融領域循環,鮮少再成為企業投資的資本。這對提高經濟成長、擴大就業,避免形成新一代失落的工人,乃至於解決貧富不均,都沒有什麼幫助。
先進國家的企業投資提高,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埃利安認為,有 6 大因素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意願:
首先,企業對產品的未來需求感到憂心。有鑑於經濟溫和上揚,美國聯準有意收緊寬鬆規模,而新興市場成長放緩,由企業看來,這不是什麼大規模擴張的好機會。
第二,考慮到中國對驅動全球需求的影響力,對這個全球第 2 大經濟體的前景預期,會影響跨國企業的獲利預測。而中國現因信貸過度擴張及影子銀行問題,必須調結構因應,許多公司對此感到焦慮。(接下頁)
[NT:PAGE=$]
第三,企業了解,創新是當前全球競爭力的關鍵,但創新和資本投入並無直接關係。創新的關鍵,在於是否開發出「殺手級應用」,許多公司不期待「正常」的投資規模放在創新,可以產生相應的回報。
第四,長期的成本效益分析,會影響投資意願,但潛在投資人對此無從評估。在美國,很多公司預期預算改革,但他們如今無從得知這對未來營運利益的衝擊。而在歐洲,政治家意識到要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但企業對此也還得不到清晰的認識。
第五,降低風險的空間,並沒有原本金融發展時預想的那麼大。雖然公司有更多的避險工具可用,但由於長期市場不完全,以及公私合作的限制等影響,公司管理經濟下行風險的能力仍然不足。
最後,多數的企業領導人明白,近年的得利是拜央行貨幣政策之賜。央行利用貨幣政策換取企業從傷痛癒合的時間。但央行沒有工具可以真正帶來經濟成長,這也讓企業領導人不安,更別說長年的購債,讓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是未來的隱憂。
當然,好消息時,經濟成長的趨勢依舊,至少今年還會看到先進國家經濟成長。不幸的是,缺乏足夠的投資,要達到更快的成長變得難以達成,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會變得不足。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