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美企壟斷市值前十騰訊阿里有望衝2000億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劉瓊

2月27日,互聯網公司騰訊股票再創新高,盤中最高漲至614港元,創上市以來新高。按盤中價計算,騰訊的市值達到11492億港元,約合1481億美元。十家進入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強榜的中國企業,只有騰訊一家是非國企。


江湖中,總是后浪推前浪。金融危機之后,曾一度超越美國企業高居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一的中石油,沒有能保持住“市值江湖”老大的地位,2013年底已經退至第12位;而曾在2012年年底排名前十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通信現在也都退出十強之列。

諮詢機構世華科盈(GlocalWin)公佈的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截至2013年12月31日)顯示,過去幾個月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出現顯著變化。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收復失地,而新興市場國家漸漸失去往日風頭。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上述排名榜從第一名到第十名全部為美國企業壟斷。其中,蘋果以5000億美元市值高居榜首,其后分別是谷歌、埃克森美孚、伯克希爾·哈撒韋、通用電氣、強生、沃爾瑪、雪佛龍以及富國銀行。

未來還有哪些中國企業會有希望衝擊這一榜單,甚至進入2000億美元俱樂部,以及躋身前十強?

美國壟斷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十

“公司的市值是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程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費一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它不單單以公司的財務數據為判斷,更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信心和認可程度。

當然市值也受到政治、經濟等市場環境的影響,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認為,全球市值排名榜單每年有變化進出也很正常。思科曾藉著互聯網泡沫,2000年初登上了市值第一的寶座。但目前的股價只有2000年3月史上最高峰的四分之一左右。之后,微軟、谷歌、甲骨文、埃克森美孚、中石油等先后登頂最大市值公司行列。

在中國股市大牛的時候,最多也曾有4家中國企業進入前十榜單(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移動通信)。

不過上述中國公司無法長久待在前十的“圈子”,費一文認為,更重要的是,資源類、銀行類這類壟斷性公司雖然規模大,但是效率不高、創造力不足、盈利模式陳舊,投資者對其並不看好。

施光耀也認為,中國目前的A股市場正在經歷由於經濟環境的變化導致的投資者偏好、價值取向等的變化。過去一年間上證指數的變化不大,但是傳統、資源行業的估值卻降低很多,有的銀行股股價甚至跌破每股凈資;雖然去年反映新經濟的創業板有較高的估值增長表現,但這些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

在市場估值標準變化的狀況下,有的傳統公司雖然盈利表現不錯,其市值卻出現下降的趨勢。“盈利水平只是代表在昨天舊的機制下的業績和利潤狀況,但資本市場對一個公司的估值卻是在看這個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施光耀表示,如果那些曾經排名前列的傳統公司,不將舊模式轉變,則市場估值還會繼續降低。

比如,銀行類公司如果不能面對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等趨勢而立體轉型(符合未來趨勢的品、技術等多方面轉型),則其未來資金成本等會提升而盈利水平會不斷下降。

[NT:PAGE=$]維持“江湖地位”靠價值創造

分析維持全球市值排行榜前十“江湖地位”的公司,費一文注意到,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諸如沃爾瑪、強生等處於傳統行業的公司,一種是蘋果、谷歌等新興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能留在全球市值排行榜前列的傳統行業公司,運營模式往往不是傳統的,比如沃爾瑪,如果只是停留在傳統的零售門店上,它可能和其他賣場一樣受到網絡的巨大衝擊而生命力有限,但是沃爾瑪早就把數字化變革視為一項橫跨四分之一世紀的使命而非權宜之計。

曾經出現在全球市值榜前十的中國公司,是否可以通過合適的市值管理方式來維持它們的地位呢?

施光耀認為,市值管理的任何技術方式都是外部維護力量,這些公司更需要的是內生不斷創造價值,因為資本市場買的是未來。

“企業的質地、行為規範、內在價值是構成企業市場價值的基礎。”施光耀分析。

中國黑馬何時出現

2013年底全球市值排行榜前十中,排名第10位的富國銀行市值也有2391.49億美元。而在全球市值排名100中雖有10家中國企業,但都是銀行、石油、通信類的壟斷類型的國企。哪些企業未來能衝擊全球市值榜前十?

“中國民營企業有這樣的機制和條件,也有創新的衝動和基因,有相對於國有企業來更靈活的激勵機制、更高的投入出效率,並且歷史負擔小。”施光耀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民營企業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條件,那就是中國巨大的市場和人口帶來的發展潛力,“任何一個行業如果能滿足這樣市場消費群體的需求,都會大有前途”。

“科技互聯網類的公司可能是第一批衝上全球市值排行榜單的民營企業,”上海玄壇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裁顧亮表示,“一是因為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戶,並且互聯網行業沒有門檻,給了這些民營企業足夠的商業契機,另一方面,相比製造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與國外的相關企業起跑都差不多。”

2013年12月31日,騰訊以1187.3億美元的市值在全球IT企業市值排名中第12,作為中國首家市值過千億美元的IT企業,其2013年股價漲幅也接近100%。並且無論從收入還是利潤的指標來看,騰訊當時都超過了美國最流行的社交平台Facebook,后者以1341.5億美元的市值使其從去年的全球IT企業市值第15名躋身第8位。而受到今年年前“微信紅包”大熱的刺激,騰訊公司股價甚至還曾再創新高,市值首次突破10000億港元大關。

分析認為,從市值角度看,與騰訊最為類似的公司Facebook,兩者的用戶數較為接近,但騰訊在移動端的地位和商業化變現能力方面遠遠強過Facebook,因此其達到20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並不虛幻。

在持續升溫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與騰訊角力的中國在零售平台阿里巴巴一直被傳將進行IPO,路透社最近對8位分析師進行了調查,他們對阿里巴巴的估值設定在1400億美元左右,在顧亮看來,IPO后的阿里巴巴也是大有希望進入全球市值榜前十。

相比而言,顧亮認為,中國醫藥、汽車、工業等製造業,與國際企業相比,缺乏晶片、發動機、液晶面板等方面的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創造性競爭力方面與國外企業還有很大差距。製圖/張逸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