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聯想奪「全球簽證」7天內斥資52億美元併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10 08:47
聯想的胃口越來越大,一周之內耗資52億美元進行併購。
1月23日,聯想集團(HKSE:992)與IBM(NYSE: IBM)共同宣布,聯想計劃收購IBM的x86服務器業務,包括System x,BladeCenter和 Flex 系統刀片服務器以及交換機,基於x86的Flex整合系統,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務器以及相關軟件、刀片網絡和運維。交易總額約為23億美元,20億美元以現金支付,余額以聯想股票支付。
1月30日,聯想集團與谷歌同時宣布收購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智慧手機業務,收購價約29億美元,收購完成時支付14.1億美元,包括6.6億美元現金以及7.5億美元的聯想普通股支付,余下15億美元將以三年期本票支付。
聯想留下來的問題是:並購戰車上的聯想將駛向何方?
上述兩項收購完成之后,聯想在全球智慧手機領域及X86服務領域均排名世界第三。聯想集團CEO兼董事長楊元慶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采訪時表示:與收購IBM PCD業務一樣,聯想集團的目的不是世界第三。聯想目的是世界第一。
從第三到第一需要多長時間?楊元慶認為會比PC業務的發展速度更快。聯想收購IBM PCD之后,歷時十年,聯想PC市場份額從全球第三躍升至全球第一。
楊元慶的理由有兩點,一是歷經整合IBM PCD業務之后,聯想集團積累了更為豐富的整合經驗,整合需要的時間更短;二是收購IBM PCD是“蛇蠶象”,而上述兩起收購屬於“象吞蛇”,聯想集團的業務規模比被並購業務規模更大。
資本市場對於聯想這起並購並不如楊元慶那樣樂觀,自聯想集團宣布並購X86服務器以來,股價從52周最高11.28港元降至8.41港元。資本市場看空上述兩輪並購的原因有二,一是並購帶來的風險,二是期望看到聯想的互聯網思維,比如軟件、IT服務、云計算方面的行動,硬體領域的拓展不符合市場預期。 (接下頁)
[NT:PAGE=$]
事實的另一面則是,如果聯想不在2004年12月並購IBM PCD業務,今日聯想與方正、同方等國內PC廠商一起隕落,不會有“國際化的聯想”這盤大棋;聯想集團當初並購IBM PCD無人看好,股價也一度跌至1.32港元。
十年之后復盤,聯想集團把一件人人不看好的事情變成了一件好事情。實現這一切的秘密是什么?是以楊元慶為首的管理層超強的執行力。
收購急行軍
楊元慶透露的數據顯示:並購之后,聯想集團在中國服務器市場將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為25%左右;全球服務器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約為14%。
第三方數據公司IDC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導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的中國市場,聯想集團+IBM X86服務器合計市場份額約為25.81%,戴爾約為22.08%,惠普約為13.75%,三家市場份額合計約61.64%。聯想集團成為市場第一。
在2013年前三季度全球市場占比中,惠普出貨量約占32.05%,戴爾約占27.28%,聯想+IBM X86服務器約占13.42%,思科約為3.52%,ODM約為14.27%。
楊元慶表示,並購摩托羅拉后,聯想智慧手機業務同樣名列全球第三。第三方數據公司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三星位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第一,市場占有率約為32%;蘋果第三,約為15%;聯想集團與摩托羅拉合計為6%,列全球第三。
PC王者這項桂冠已經不能滿足楊元慶。並購全球市場之后,聯想在智慧手機領域與服務器領域將向兩個維度發展,一是智慧手機與服務器業務國際化,二是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成為服務器、智慧手機領域的全球第一。
在國際化方面,IBM、MOTO的品牌、客戶關係、渠道體系,以及技術與產品將成為聯想集團在智慧手機、服務器領域進行國際化的支撐。聯想如何做到全球規模第一,一是通過拓展現有業務,二是通過並購擴大規模。 (接下頁)
[NT:PAGE=$]
2004年12月,聯想集團並購IBM PCD業務之后,其全球市場占有率由2.2%上升至8%,成為全球第三。聯想接下來開始長達7年的業務整合,至2011年,聯想開始驅動並購戰車,經過短短三年時間,由全球第三躍升至全球第一。
2011年1月27日,聯想與日本NEC PC成立合資公司,聯想一躍成為日本個人電腦市場的NO.1。當年6月1日,聯想集團收購德國Medion公司,並購之后聯想成為德國市場第三,在歐洲消費領域的市場份額擴大到10%。2012年9月5日,聯想收購巴西CCE公司,這次收購使聯想在巴西的份額接近翻番,成為市場第三。
“雲+端”新戰略
上述兩輪收購,聯想集團是虧了,還是賺了?
2004年,聯想收購IBM PCD業務時,該業務2003年創造營收達95.66億美元(該年聯想集團PC業務營收約為20億美元),收購價格是17.7億美元,並入聯想集團員工約為1.2萬人;IBM X86服務器2013年營收約為50億美元,並入聯想集團約為7500人,收購價格為23億美元。
此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價格是125億美金,同樣的業務,聯想集團的收購則為29億美元,並入聯想集團員工3500人。
營收、並入的員工數目並不關鍵,關鍵是並入的業務與公司長遠戰略是否匹配:如果可以支撐公司長遠的戰略,實現業務升級,才能稱為成功的並購。
獨立IT分析師孫永杰認為,並購X86服務器業務之后,聯想已具備了與惠普、戴爾等以X86架構為主的廠商競爭的實力。例如含在並購的IBM X86服務器業務中的Pure Flex融合基礎架構(服務器、存儲、網絡、軟件等的整合)系列產品,就與惠普的CloudSystem、VCE聯盟的vBlock、NetApp的FlexPod、戴爾的靈動系統(Active System)等是直接的競爭關係。
早在2012年8月1日,聯想與EMC宣布計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EMC以其旗下艾美加(Iomega)入股,聯想將以現金注資。聯想在新公司中持股51%,EMC持股49%,新公司將專注於向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的分支機構提供NAS存儲系統。 (接下頁)
[NT:PAGE=$]
EMC是存儲服務領域的世界第一,此次合作大大提高了聯想在行業標準服務器和網絡存儲解決方案領域的地位,使聯想快速成為企業級市場的重要競爭者。
2012年9月18日,聯想收購了美國的Stoneware公司,以加強和擴展其產品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云計算解決方案,提升提供商業和消費云產品的能力。
至於摩托羅拉手機的並購,楊元慶認為獲得5個方面資產,分別是品牌、專利、技術實力、產品線豐富程度、關鍵市場(比如美國市場)。聯想移動產品目前主要在中國銷售,而摩托羅拉則是面向全球的移動終端品牌。
至此聯想業務包括PC計算終端(臺式機+筆記本),移動計算終端(智慧手機),家庭計算終端(智慧電視),企業計算(服務器),存儲,軟件與云服務。未來的聯想業務是什么樣的架構?是“云+端”,而不是硬體規模化。
“云+端”,是楊元慶目前為聯想規劃的全部,51億美元的收購意在於此。
為了實現這一業務目的,聯想剛剛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1月28日,聯想宣布后端業務集團將被分為四個業務集團,分別是PC業務集團、移動設備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云服務業務集團。
其中PC業務集團由現任領導聯想歐洲中東和非洲區(EMEA)的蘭奇(曾任宏碁全球總裁)負責;移動業務集團 (包括智慧手機、平板、智慧電視)由目前領導Lenovo業務集團(消費和移動產品)的劉軍來負責;企業級業務集團(包括服務器和存儲器),由現任領導美洲區的Gerry Smith 負責;云服務業務集團(包括軟件與服務)由現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賀志強負責。
事實上,通過上述兩輪並購,聯想還將IBM、谷歌拉入了自己的生態圈。部分收購通過聯想股票支付,這樣IBM、谷歌就變成了聯想集團的股東。在共同利益下,能為聯想集團向“云+端”發展的道路上給予有限的支援。
執行力是關鍵
通過上述兩輪收購,摩托羅拉與IBM給聯想集團帶來的“全球簽證”,前者對聯想手機而言,后者對聯想服務器而言,就像2004年收購IBM PCD之后,IBM成為聯想PC的“歐美簽證”。
楊元慶表示,摩托羅拉在全球贏得了大量主流運營商的青睞和長期合作,在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摩托羅拉與包括Verizon、AT&T、Sprint、T-Mobile、U.S.Cellular,以及O2和沃達豐在內的頂級運營商都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借助收購摩托羅拉,也能夠快速建立與頂級電信運營商的合作,這種優勢將為其Lenovo品牌的智慧手機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帶來便利。 (接下頁)
[NT:PAGE=$]
在服務器行業,IBM除了有X86服務器系列產品外,還依托Power System產品線(這一部分業務將繼續保留),IBM面對客戶有穩定性高的口碑。
“全球簽證”與“全球市場”之間卻有遙遠距離,聯想如何跨越?
聯想的能力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成本控制能力,也就是柳傳志常講的“毛巾擰水”;二是對客戶的理解與服務能力;三是卓越的運營能力。每個公司都有不同的能力,比如IBM,其能力在於技術與對科技潮流的引領。因此,聯想主營業務是在成熟產品領域的成功,而IBM則是以技術創新主導的產品領域獲得成功。
聯想最初學習惠普的分銷模式,消化吸收后成為大聯想營銷生態,后來被楊元慶總結為“關係型+交易業務模式”。聯想在中國PC市場的成功,是這一模式的中國實踐;收購IBM的PC業務后獲得全球PC桂冠,是這一模式的全球實踐。
成本、運營與服務靠的是什么?靠是執行力。執行力正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
有聯想前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聯想集團副總裁向楊元慶匯報時,年初訂計劃的時候額頭冒汗,年終做總結時雙腿打顫。作為聯想集團的高管,既要有雄心,有一個打動領袖的目標,又要在年終超額完成任務,避免末位淘汰。
當年聯想集團並購IBM的時候,包括柳傳志在內的聯想高管對於聯想集團並購IBM業務的前景頗為猶疑:蛇吞象,能否吞得下去?聯想收購IBM PCD之后為何成功,將全球簽證變成全球市場?歸根結底就是執行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