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目前中國樓市投資後能有回報的城市只有20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9 08:21


中原集團研究總監劉淵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中指出,如果這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不活躍,買房人都是買新房為主,那將來出售變現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一個城市每年的二手房成交金額超過新房的一半,作為二手市場活躍的標准的話,符合這個標准的城市應該不超過20個。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最近,盡管中國一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收緊,但樓市熱度卻不見退散,反而有蔓延至更多二三線城市的跡象。其中不僅有南京、蘇州、天津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石家莊、長沙、西安、湘潭等中西部城市也傳來新房銷售活躍、價格上漲的新聞。隨着樓市熱度的蔓延,最近這段時間也不時有各地朋友來咨詢我,是否可以趁着這輪市場反彈,投資一套房子?


朋友們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從過往的經驗看,房價一旦上漲,漲幅比工資增長快的多。如果不買房,手頭的余錢和房價比起來,無形中就縮水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很實際的問題,現在該不該買房投資?

先說下我的看法:我覺得目前中國大多數城市的房產,都不值得投資。

首先,既然是投資,不是自住,就必須要考慮將來脫手的問題。不管目前我們投資的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未來出售的時候都是作為二手房來交易的。如果這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不活躍,買房人都是買新房為主,那將來出售變現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一個城市每年的二手房成交金額超過新房的一半,作為二手市場活躍的標准的話,符合這個標准的城市應該不超過20個。去掉「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剩下只有十幾個。僅這一個標准,就能排除國內大多數城市了。

也有朋友可能會說,現在二手市場不發達,未來不一定也不發達。說不定過兩年等我們出售的時候,二手市場就發展起來了,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話不錯,一線城市也不是生來二手市場就這麼發達的。那麼,決定二手市場發展的因素是哪些?從一線城市的經驗看,二手市場的崛起一般需要符合這幾個條件:首先是土地資源有限,新房供應量下降,買房人只能選擇二手房。其次,外來人口多,租房和中低端購房需求多,使得各種品質的二手房都能找到出路。

對照這兩條標准,目前中國大多數二三線城市還是不具備條件的。外來人口數量多、增長穩定的主要集中在排名前十位的城市。而除了一線以外,二三線城市普遍土地供應充足,很多開發商手里還有很多未開發的土地。關於這一點我們做過量化分析,數據統計,2009年以來,40個重點城市中歷年累計居住用地出讓面積(可建建築面積)與同期新建住宅銷售面積對比,結論是一線城市土地供不應求,二三線供大於求。排名越靠後的城市,土地供應越充足。

解決了投資退出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投資周期和回報率的問題。

我把投資周期設定在1-3年。如果時間短於1年的,一般稱作「炒房」。其實非專業炒家一般不容易做到短炒。市場上在售的新房絕大多數是期房。從預售到交房、拿到產證,一般要2年甚至更長時間。而按現行政策法規,沒拿到產證之前是不能轉手交易的。二手房雖然沒有這個限制,但涉及上下家匹配,貸款辦理、過戶手續等,兩次買賣流程走完,花上半年以上時間也是很正常的。所以,1-3年是大多數投資性買房需要的時間。這里我們之所以不考慮更長時間,主要是長期來看變數太多。回想2011-2012年樓市限購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想不到今天會有力度這麼大的救市政策吧?

而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說,至少跑贏大多數的常見理財產品顯然是必須條件。因為房產交易流程復雜,流動性也低,所以對回報率的要求要更高一點。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房子將來出售時的各種稅費成本。包括2年內要交增值稅(原營業稅)、契稅、個稅,二手中介費,以及貸款利息等等,加起來大約占房價的10%。所以回報率要比同期理財產品高出10個點,才是真正的回報。不過,考慮到買房可以用按揭,如果用足槓杆的話,可以讓本金收益率提高2-3倍。那麼,我們的投資能有多高的收益率?

目前一線城市都有限購,而且3月底以來上海、深圳政策更加收緊,非本地戶籍居民投資需求受嚴格限制。所以大多數人只能考慮投資一線以外的其他城市,那麼這些城市的房價漲幅能有多高?能否接近一線城市的漲幅?

我們采用國家統計局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作為評價指標,考察以下兩個時間段:

首先看2011-2014年期間,在此期間,限購限貸政策在各大城市落地執行,其中,一線城市比其他城市執行的更嚴格。而各城市房價上漲的結果是,一線城市4年中累計上漲了18.5%,一線以外的其他城市累計上漲了5.8%。折合成年化漲幅,一線城市平均每年漲4.33%,其他城市平均每年漲1.42%,每年漲幅差了將近3個百分點。可見在同樣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仍然是高於其他城市的。(補充說明一下,統計局70個城市房價指數在2013年調整過算法,所以之前的漲幅偏低,之後的比較正常。我們這里主要是比較不同城市間的差異,所以還是可比的。)

第二個考察時間段是2015年初至今。隨着「930」、「330」政策的落地,各城市房貸方面的限制基本全部取消,一線以外城市限購也基本取消。在這樣的情況下,從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一線城市房價累計漲了16.1%,一線以外其他城市漲了-0.6%。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遠大於其他城市,而這還是在限購沒放松條件下達成的。

這組對比數據告訴我們,即使受到抑制,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動力也遠大於其他城市。作為一個投資者,在不能投資一線城市的情況下,隨意轉向二三線城市是不理性的。這也反過來說明,靠壓住一線城市,把需求引導到其他二三線城市,從而實現去庫存的做法,其實是不容易實現的。

雖然二三線城市整體回報低於一線,但其中有些城市房價最近漲的也很快,那這些城市是不是就值得投資?

雖然有些城市目前的新房庫存消化周期已經下降到6個月以下。由於供不應求,開發商紛紛醞釀漲價。很多朋友也正是看到了這點,開始考慮是否應該跟進投資。

但如前文所提,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土地供應是充足的,前幾年出讓的土地很多都在開發商手里。在供不應求的局面下,開發商會積極加快新開工。根本不需要等政府來增加土地供應。而在目前的預售制度下,一片土地從開工到符合預售條件,最短只需要3、4個月。因此大多數二三線城市,是具備增加供應的基礎的。我們判斷一個城市的供應壓力,不僅要看眼前的庫存消化周期,也要看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壓力。隨着下半年供應的增加,預計很多二三線城市目前供不應求的局面將能得到有效緩解。

而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這輪銷售反彈,二線城市有投資需求推動的跡象。而三四線城市則有去庫存壓力下,政策刺激、財政補貼的效果。這兩類需求能否持續,都是值得探討的。如果由於經濟增長,收入提高,人口增長導致住房需求增加,那這種需求是可持續的。但以目前我們的經濟和人口情況,實現這樣的增長還是有難度的。(FT中文網)

(作者系中原集團研究總監)。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