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油價大跌陰謀論四起 誰最獲利?誰最受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27日決定不減產後,國際油價28日出現大幅下跌。觀察人士認為,這輪油價下跌不僅是因為供求失衡,還暗藏國際政治因素,不排除美國、沙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聯手對俄羅斯、伊朗發動價格戰,以打壓其經濟。不管幕後原因如何,油價下跌確是正在上演的現實。那麼,在這輪油價下跌中,誰能獲利,而誰又最受傷呢?
中新網援引《北京青年報》報導,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創下近5年多來的最低點,收于每桶66.15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跌至每桶70.15美元。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開始從每桶100多美元的高位持續下跌,主要歸因於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疲軟、美國頁巖油增產部分導致供應過剩等。
美國花旗銀行分析師日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當前,全球每天石油供應量超出需求量約70萬桶。「石油價格資訊服務」首席石油分析師湯姆·克洛澤預測,國際油價還要下跌每桶5到10美元才能企穩。
專家認為,總的來說,油價下跌使得進口石油的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消費者獲利,但對於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石油出口國來說卻是壞消息。此外,如果油價長期維持在低位,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國內的頁巖油生產。
北美:石油公司或終止開採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油價下跌無疑讓美國經濟受益良多。目前,美國國內汽油價格已經降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達到每加侖2.79美元(約相當於每升0.74美元),比今年6月下跌近1美元。分析師克洛澤預測,美國汽油價格還會繼續下跌至每加侖2.5美元至2.7美元。
同樣,在加拿大一些地區,汽油價格已經跌破每升1美元的心理價位。
然而,對於美國和加拿大國內一些石油生產公司來說,油價下跌並非利好消息。這些石油公司從墨西哥灣深海、美國陸地頁巖層、加拿大油砂中開採石油,成本很高。如果油價繼續下跌,這些公司將不得不中止一些開採活動。
分析人士認為,歐佩剋日前決定維持產量,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維持傳統的市場份額,打壓美國頁巖油開採。近年來,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正不斷擠壓著OPEC的市場空間。
西歐:拖累經濟整體表現
歐洲許多國家都是石油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經濟發展,因為更低的能源價格不僅減少生產成本,而且能夠節約消費者開支。本月,德國汽油價格已經從9月初的每升1.53歐元跌至每升1.42歐元。
但油價下跌也會加劇一個讓歐洲頭疼的難題,那就是低通貨膨脹率,這將使得希臘等國難以減少債務。歐洲央行一直希望將通貨膨脹率由目前的0.3%提到2%左右。
此外,受低油價影響,英國、挪威等少數歐洲石油生產國收入下跌,這將拖累歐洲經濟的整體表現。
俄羅斯:經濟制裁後雪上加霜
俄羅斯國家收入的50%來自石油出口,油價下跌對其衝擊顯而易見。受西方國家制裁和投資外流影響,俄羅斯經濟已顯疲態,油價下跌更讓其雪上加霜。
俄羅斯政府24日估算,因西方制裁,俄羅斯每年將損失大約400億美元,因油價「跳水」將損失大約1000億美元,國民經濟正承受嚴峻挑戰。
對於俄羅斯消費者來說,雖然國際油價下跌,但受盧布貶值影響,國內油價並未下降,反而出現微漲。目前,莫斯科每升汽油價格為35.99盧布,高於兩個月前的每升35.53盧布。
委內瑞拉:政府收入受嚴重影響
作為OPEC成員國,委內瑞拉主張通過減產提高油價。近年來,委內瑞拉石油產量持續下滑,再加上油價下跌,政府收入已經受到嚴重影響。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28日下令政府減少預算,大幅降低政府高級官員的工資,包括他本人的薪資。
中國:節省鉅額外匯支出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處於下行通道。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份開始,中國進口原油的平均單價連續下跌,而進口量則不斷增加。若按照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來簡單計算,25%的跌幅將使得中國2014年進口油價節省超過200億美元成本。
專家認為,低油價有助於中國節省鉅額外匯支出,並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水準。此外,油價下跌也為中國加快建設石油戰略儲備創造了機會。(接下頁)
[NT:PAGE=$]
中國廣播網報導,有分析認為,OPEC此舉是放任油價下跌,是斷臂求生。但實際上,OPEC內部對不減產的決定並非一致擁護。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雖然現在我們沒能夠實現恢復油價,但我們將會繼續努力,直到油價回到它應有的價格,也就是每桶一百美元左右。
國際油價為何一跌再跌,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表示,不排除這是針對俄羅斯的一場政治陰謀。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駐俄羅斯記者曹勝濟: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國際油價下跌的背後是一系列國家政策,石油價格不是以市場為基準,而是摻雜了很多國家的政治因素。不過普京表示,由於主要石油出口國都是按照80-95美元的油價制定預算,所以石油價格下跌也會讓製造陰謀的人受到損失。
油價持續下跌真的是一場陰謀嗎?按照一般邏輯推斷,油價下跌,最受影響的無疑是產油國。那為何OPEC依然決定不減產?連俄羅斯也宣佈不減產同時還增產呢?
中國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曉平:如果說陰謀的油價的問題,那大家會聯想,因為過去曾經出現過雷根總統的時候和沙特合謀,在80年代的時候壓低油價,最終導致蘇聯解體,所以一開始這個降低油價總讓人看到這樣一個影子。當然還有另一種陰謀論認為,沙特想借這個機會打擊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俄羅斯這一次表示他們不會減產,他們還要增產。所以也可以看到俄羅斯和沙特也有一個合謀,來打壓美國的頁巖氣革命。
在韓曉平看來,半年來油價下跌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如果說沙特、俄羅斯聯手,決議打壓美國,國際油價依然還有下跌的空間。
韓曉平表示,如果說問題的始作俑者是非常規油氣的突破,那麼如果價格能夠低於非常規油氣的成本,這一段時間非常規油氣的開發就可能會遲緩。從價格來說,油砂開採大概90美元,頁巖油氣的開採大概需要70美元,它在60美元的時候,油砂或者深海油氣、頁巖油氣的開發可能都無利可圖了,堅持一段時間這些企業可能就不能繼續融到資金。所以對於俄羅斯也好、沙特也好,定一個相對比較低的目標,比如說60美元,堅持一段時間可能他們就會達到目的。
由於沙特、俄羅斯產油成本依然足以和美國硬抗,這輪價格大戰,最慘的恐怕將是高成本的產油國,比如委內瑞拉。
韓曉平指出,委內瑞拉的成本是比較高的,需要對地下進行加溫才能夠把油採出來,所以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再加上委內瑞拉的創新能力很弱,另外要大量投入到社會福利上去,所以很可能最終導致巴塞羅下臺。
油價下跌對中國的影響如何?英國《獨立報》26日稱,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從油價下跌中獲益,其中以GDP的2.5%進口石油的中國也是一個主要的受惠國。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問題專家陳鳳英認為,國際油價走低對中國利大於弊:
陳鳳英表示,中國是進口石油國,進口率已經到了60%,低油價實際上對中國有3個窗口已經開啟,一個就是可以用同樣的價格進口更多的石油,事實上中國還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我想低油價時期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我們的儲備可以調整,因為石油儲備市場有戰略儲備,還有就是商業儲備,最大問題還有一個資源儲備,我們已經有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實際上低油價我們應該考慮一個商業儲備,我想另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多元方面考慮市場,這樣我們的空間就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