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貨幣戰爭之美國參議員搞垮蔣介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6 17:16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26日,喬治亞州大學歷史性副教授米姆(Stephen Mihm)在彭博觀點網站發文,追述了一段中美之間的貨幣政策往事——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執行“白銀政策”,推高銀價,迫使白銀大量外流的中國放棄銀本位,改用法幣本位制,八年抗戰導致通貨膨脹徹底失控,怨聲載道,成為了國民黨政府失去江山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史為鑒,貨幣政策的調整必須分外小心。

以下即米姆的文章全文:


中國上周貶值人民幣的決定令許多市場觀察家吃了一驚。由於和美元掛鉤的緣故,人民幣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和美元同步走強。伴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外匯市場給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也越來越大,於是,同時也希望強化出口競爭力的中國政府最終決定對壓力讓步,改弦更張。

兩個大國的貨幣政策形成如此盤根錯節的局面,這在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在大蕭條時代,中國就曾經發現,由於美國政策制定者們的錯誤舉措,本國在白銀價格面前突然變得非常脆弱了。

大蕭條几乎可以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每一個重要經濟體都滿目瘡痍,只有一家例外,正是中國。原因非常簡單。1929年,美國和其他主要國家都將自己的貨幣和黃金掛鉤。正如經濟歷史學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曾經指出的,這些國家實質上是給自己戴上了“黃金枷鎖”,最終墜入通貨緊縮的深淵而不能自拔。衰退的衝擊波能夠席捲全世界,大家都採用金本位的固定匯率體系是根本性的原因之一。

可是,中國偏偏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大國,他們實行的是銀本位,即特定單位的貨幣與特定重量的白銀掛鉤。這就使得他們的貨幣擁有了貶值的空間,在大蕭條的衝擊面前,這是一面極為強大的盾牌。另外一位經濟歷史學家邁爾斯(Ramon Myers)的結論是:“在整個世界都在蕭條當中越陷越深時,中國卻甚至連一次全國性的經濟蕭條都不曾經歷。”

1930年代早期,蕭條局面進一步惡化,世界最大的那些經濟體紛紛拋棄了金本位,以確保自己能夠擴張貨幣供應,刺激需求。許多研究者都已經發現,那些當時執行了這種政策的國家確實復甦更加迅速。美國在1933年,也就是羅斯福總統任期的第一年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這也正是中國經濟遭受的第一記重拳,他們失去了由於其他國家堅持金本位而獲得的競爭優勢。他們的貨幣開始升值,使得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昂貴,收支平衡被打破,進口超過了出口。可是,更糟糕的還在后面。

在美國,內華達州參議員皮特曼(Key Pittman)制定了一個計劃,一個后來將被證明給當時的中國政府造成了極大損害的計劃。皮特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他宣稱,中國堅持白銀本位的做法令人擔心,因為這限制了他們在全球市場上的購買力。皮特曼打包票,如果他能夠推高白銀價格,中國就會發現其購買力增加,就會從美國購買更多商品。這樣,兩個國家都可以從中得到好處。

事實上,皮特曼的家鄉內華達州,在經濟上恰恰高度依賴銀礦,這顯然不是巧合。還有,在內華達著名的康斯托克礦脈附近很多暫時關閉的礦井中,皮特曼有大量的投資,這顯然更不是巧合了。

不過,且不論皮特曼的動機有多麼可疑,他確實掌握了高超的政治技巧,也找到了兌現自己利益的好方法,和來自其他銀礦大州的議員們一起,他們最終成功地使得一個全面推高銀價的計劃在國會通過。

皮特曼服國會通過法案,命令財政部購買國內或者國外的白銀,直至持有的白銀相當於美國貨幣供應量的四分之一,或者是銀價達到每盎司1.29美元為止。財政部對此表達了合情合理的憂慮,擔心被人為推高的白銀價格可能會耗盡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白銀儲備。皮特曼卻大手一揮,全然不當一回事。

法案還是開始執行了,財政部開始收購,將銀價推高。1.29美元的這一目標價位意味扣除成本之后,余下的利潤足有64.5美分。這不啻於給白銀利益集團提供了一筆非常可觀的補貼,要知道,財政部動手前,全球市場的白銀價格只有35美分。

銀價迅速上漲,一年內就几乎翻了一番,內華達州的人們興高采烈。

可是在中國,白銀價格的戲劇性上漲卻徹底顛覆了該國的貨幣系統。盡管中國受到的衝擊具體程度如何,經濟學家們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大多數人都認可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解釋,即,這個國家的經濟1934年崩潰了。銀價上漲帶來了大規模的通貨緊縮。出口進一步重跌,1927年至1941年擔任中國政府經濟顧問的揚格(Arthur Young)事后的總結是,正是這一變化導致了中國經濟“從小康轉入深度衰退”。

中國政府試圖阻止白銀流往海外,但是未能如願:1935年,1億7300盎司白銀離開了這個國家。這年的11月,中國政府徹底放棄了舊有的架構,將余下的白銀國有化,實行紙幣本位制。兩年后,日本侵華戰爭正式打響,迫使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大量發行紙幣來應付戰爭需求。沒有了白銀儲備的支持,通貨膨脹很快就徹底失控了。從1937年到1945年,物價的年平均上漲速度超過150%。

對於蔣介石政府,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而對於毛澤東的黨派,這卻是個天賜良機。國民黨政府的公信力和其貨幣一起崩潰了,毛澤東接管了權力。想當初皮特曼參議員提出推高銀價動議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過這樣的結果。

所以,今天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們一定要小心——哪怕只是很微小的調整,也可能會造成巨大的,難以預見的后果。(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