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政”蔓延可能導致大規模“換班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安邦高級研究員 賀軍
在經濟下行和持續反腐的背景下,國內官員和國有企業的“懶政”現象日漸增多。一位投行界人士最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大型國有企業的董事長,近月在辦公室裝了一架帶有電視的跑步機,每天上下午各跑兩個小時,據稱已經看了七十多套電影。這家公司除了部委指定的項目外,近月沒有主動參加過一次投標。公司自己的招標項目,也沒有其他公司來投標,民企不敢參與,國企懶得參與。
這種情況在官場和國企其實並不少見,“懶政”和“不作為”像傳染病一樣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中蔓延,而且中央不少部委也出現了同樣的怠政傾向。“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成為當前不少官員的真實想法,很多地方的發展因此而慢了下來。李克強總理此前批評的中央批準的項目落不了地,中央財政的資金居然花不出去,就與各地的“懶政”存在一定的關係。從經濟上看,“懶政”現象對中國經濟有一種緩慢的殺傷力,對於本來就內需不足的中國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懶政”也影響了改革的進展。以國企改革為例,國家發改委官網已發文稱,國企改革系列配套檔案已基本形成。但這樣的聲音過去半年幾乎每個月都能聽到,但卻遲遲看不到頂層設計的影子。現在出臺並落實的改革措施只有國企高管薪酬改革這一項,其他改革檔案均未落地。有央企和地方官員表示,即便頂層設計方案出臺后,國企改革的步伐很可能也不會像預期的那么大。有地方官員稱:“據我所知,很多地方都在觀望,別犯錯誤,誰都不想冒尖兒。”
首先要澄清的是,反腐敗不是“懶政”的原因和理由,即使在現象上有先后順序,那也是舊的政商關係中的一種畸形的邏輯,在新形勢下,既不正確,也不應該是常態。因此,現在治理“懶政”就必須在政商利益機制之外想其他的辦法。在經濟新常態下,如果中國的官員體系和國企體系不行動起來,很多事情將無法推進。
如何改變國內“懶政”和“不作為”蔓延的局面?
“懶政”現象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據了解,“反腐”“反四風”導致“懶政”現象抬頭的說法引起了習近平主席的關注,習近平曾對此表示:“所謂‘為官不易’、‘為官不為’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導,加強責任追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表示,“有‘勤’無‘廉’,政失之於公,有‘廉’無‘勤’,政失之於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做不到‘廉’是腐敗,做不到‘勤’也是變相腐敗。”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他說,“對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要嚴厲問責。”
從目前形勢看,當反腐敗運動的大局確定之后,下一步中央將會騰出手來整治“懶政”現象。如果部分官員或國企管理者由於利益問題繼續不作為,一場大規模的“換班底”的行動將難以避免。
實際上,“換班底”的行動已經拉開了序幕。近日,國務院大督查第一批問題處置結果已經公布。經監察部審核,遼寧、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肅、青海7省對59名干部在審批、決策和監督等政策執行過程中懶政怠政、失察失職瀆職等不作為問題,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部分官員被撤職並降級,個別違法者受到刑事處理。其中涉及地廳級5人、縣處級20人。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812”爆炸事件之后問責處理,也透露出了對“懶政”、怠政、瀆職問題的處理模式。檢察機關分別以涉嫌玩忽職守罪、涉嫌濫用職權罪對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武岱、天津港(600717,股吧)(集團)總裁鄭慶躍、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巡視員王金文等11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這種“一抓一條龍”的方式是最值得重視的新模式。雖然責任還可以細分為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治理責任、技術責任、執行責任和運營責任(這是“幾條龍”),但總的來說,現在的處理模式建立了一個新的范例,這對於今後處理懶政、怠政和瀆職問題也有借鑒意義。
至於新班底從何而來,這個問題並不需要擔心,中國有一大批基層官員在等待著晉升的機會,而換班底正是“立”新班子、建隊伍的最好時機。中組部正在實施的全國縣委書記輪訓就是換班底的人事準備之一。
在新形勢下,“不換觀念就換人,不換作風就換人”的情況將會大量出現。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