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路向何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21 09:07
陸南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7月1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了吉爾吉斯斯坦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協議,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繼續步步推進。但在這之前,塔吉克斯坦外交部長阿斯洛夫在出訪德里時表示,塔吉克斯坦正在研究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利弊,尚未做出是否加入的最終決定。
歐亞經濟聯盟是在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的基礎上成立的。俄、白、哈三國元首於2014年5月29日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商品、資本、服務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並在能源、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推行協調一致的政策。歐亞經濟聯盟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目前的成員國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
發展歷史
蘇聯解體后,后蘇聯空間(主要是獨聯體國家)就在不斷地嘗試啟動一體化的進程。
在蘇聯解體初期,即20世紀90年代初,獨聯體各國領導人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國內亟待解決的問題: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鞏固政權、建立新的國家機構、發展與西方國家的經濟關係等。到1993年,俄羅斯經濟度過嚴重的轉型危機后,就開始著手第一個一體化計劃。1995年1月,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簽署了關稅同盟協議,之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與塔吉克斯坦也先后加入進來。但這個關稅同盟實際上是空有虛名,並沒有實際行動。
接著,在普京執政后的2000年10月10日,這五國在阿斯塔納簽署了關於歐亞經濟共同體協議,該協議在2001年5月30日生效。后來烏茲別克斯坦加入,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作為觀察員參與。但是,這個一體化組織也同樣未能運轉起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俄、白、哈商談建立關稅同盟,該同盟於2010年正式運行。到了2014年5月,俄、白、哈三國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根據條約,歐亞經濟聯盟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
從這個過程可見,俄羅斯實際上一直在力圖推動獨聯體地區一體化的進程。俄羅斯通過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積極推進獨聯體地區一體化的意圖主要有三方面:從經濟上講,通過建立統一的經濟空間加強經貿合作,有利於克服經濟困難;從地緣政治上講,俄羅斯力圖強化與擴大在獨聯體地區特別是中亞地區的影響;從對外政策上講,這些國家聯合在一起,可以更有力地應對與西方國家在政治方面的博弈,避免獨聯體國家在國際社會被邊緣化的危險。
2011年9月,在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大會上,梅德韋杰夫宣布,由普京當選該黨總統候選人。當年10月3日,普京在《訊息報》發表了《歐亞大陸新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日》一文,作為總統競選的一個政策性檔案。該文談及歐亞聯盟意義時指出:
“歐亞聯盟作為大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立足於普遍適用的一體化原則,共用自由、民主和市場規律的統一價值觀。
早在2003年,俄羅斯與歐盟就達成了建立共同經濟空間、協調經濟活動規則(不建立超國家機構)的協議。現在,關稅同盟以及今後的歐亞聯盟將參與與歐盟的對話。這樣,加入歐亞聯盟除了直接的經濟利益外,還可使每個成員以更有利的地位更快地融入歐洲。此外,歐亞聯盟和歐盟合作伙伴合理及平衡的經濟體系能夠為改變整個大陸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態勢創造現實條件。”
對於參加歐亞一體化的哈、白兩國來說,在動機與經濟利益方面都有其共性。對此問題,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a.t.卡布耶夫作了較為深刻的分析。他認為,哈薩克斯坦參加歐亞一體化計劃出於以下四個原因:
一是哈希望通過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的幫助全面進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市場,這樣,其本國企業將得到一個10倍於本國市場的大市場;
二是意在獲得從中亞經俄羅斯至歐盟的能源運輸干線管道。長期以來,哈薩克斯坦一直試圖與歐洲用戶直接簽訂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合同,但遭到俄羅斯的阻止,結果哈企業只能在邊境將自己的原料賣給俄羅斯企業,而俄羅斯企業再以更高的價格將這些石油、天然氣轉手賣給歐盟。對此哈總理馬西莫夫在接受《生意人》報采訪時說,如果不解決能源運輸問題,那么“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就沒有住何意義”;
三是哈希望通過以更低的稅收吸引大量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企業到哈投資。良好的投資環境也是哈的一大優勢。在2012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中,俄羅斯名列第112位,白俄羅斯名列第58位,哈薩克斯坦名列第49位;
四是對國際原材料市場的高度依賴、來自伊斯蘭國家的挑戰以及國內政治體制的不穩定使哈精英意識到,國家需要一個強大的外部合作伙伴。鑒於美國和歐盟距離遙遠,在危機情況下未必能前來援助,只有與俄羅斯和中國結盟,這時俄羅斯的庇護就更受歡迎。
對白俄羅斯來說,其參加歐亞一體化計劃,主要因為這是在不危及盧卡申科現行制度的情況下改善國家經濟形勢的唯一途徑。
在2010年總統選舉和2012年議會選舉后,白俄羅斯處於被西方國家孤立的狀態,盧卡申科試圖與歐盟和美國談判以解除制裁,但沒有成功。此外,俄白歐亞經濟之間的貿易戰——俄羅斯拒絕向白俄羅斯提供無出口關稅的石油,對白農產品(000061,股吧)出口俄羅斯實行禁運,有力地打擊了白俄羅斯經濟。因此,對白俄羅斯來說,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一體化是保證其獲得俄廉價石油(這些石油在白俄羅斯煉油廠加工后賣到歐盟,是白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以及保證白農產品和機械產品自由進入主要市場的唯一可行的途徑。(參見a.t.卡布耶夫:《誰是歐亞經濟聯盟的受益者》,刊於 《歐亞經濟》,2015年第3期,第10--12頁。)
從俄、白、哈關稅同盟最後發展為歐亞經濟聯盟,對俄羅斯在推進歐亞經濟一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並且意義在不斷的加大。亞美尼亞與吉爾吉斯坦已成為成員國,還有約40個國家和組織表示了愿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自貿區的意愿(參見《歐亞經濟》,2015年第3期,第15頁)。
顯然,歐亞經濟聯盟除了有利於擴大成員國之間的市場空間,提高經貿合作水平,推進融入亞太地區的進程外,對當今與今後一個時期由於烏克蘭危機面臨不利國際環境的俄羅斯來說,其還能在應對外部戰略擠壓與區域安全方面發揮作用。
還將面臨的困難
盡管歐亞經濟聯盟的啟動是推動歐亞一體化的重要步驟,但它在相當一個時期里作用有限,歐亞一體化進程不會很順利,還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首先,在推進貿易合作中,不少實際問題有待解決。這里涉及的問題有:
一是能源領域不同的利益訴求,能源領域的一體化不可能很快實現。俄羅斯堅持認為,由於油氣和電力行業的戰略性質,其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一體化步伐應比其他行業慢,要在2019年7月1日前才能出現共同能源市場。白與哈都不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能源在兩國的經濟中都占有很大比重,他們希望在能源領域的一體化中獲益。由於時間漫長,很多人懷疑屆時能源領域一體化實現的可能性。
二是成員國對歐亞一體化的目標與實現時間有著不同的認知。
三是建立統一的貨幣問題絕非易事。俄羅斯方面早就公開闡明了這一主張,即歐亞經濟聯盟應有統一的貨幣和統一的發行中心,但很明顯,統一的貨幣和統一的發行中心是盧布和莫斯科。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對此極力反對。一方面,鑒於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結構根本不同,貨幣匯率與石油價格緊密相連;另一方面,白俄羅斯認為,要規範一種假想的統一貨幣的匯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參見《歐亞經濟》,2015年第3期,第12-13頁)。
其次,在俄羅斯的思想深處,力圖通過經濟聯盟最後發展成政治聯盟,這對大多獨聯體國家來說,特別是中亞國家,是難以接受的。
這些國家認為,如果這個聯盟發展成政治聯盟,很可能就會影響其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中亞國家有著十分強烈的民族國家獨立主權的意識與敏感性。
再次,對俄羅斯來講,其經濟本身是個軟肋。
歐亞聯盟由俄羅斯主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俄要起到主導國家的作用,不只是做組織協調工作,還必須對歐亞聯盟參與國在經濟上給予利益。對經濟較為落后的中亞國家來說,加入歐亞聯盟自然希望從俄羅斯得到經濟實惠。而問題是,近幾年來俄經濟增速大幅度下滑。2013年gdp增速降為1.3%,2014年增長0.6%。而且,俄經濟這種下行趨勢具有中期或較長時期的特點。
因此,俄羅斯在歐亞聯盟中的主導作用將受到制約。而且,中亞國家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一直在大國之間搞平衡外交,大搞實用主義,一旦從歐亞聯盟中難以獲得其所需的經濟利益,必然會拉緊與中國或美國的關係。
另外,中亞國家本身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經濟發展水平低,各國水平有不少差異,中亞五國之間就很難形成統一的經濟空間。相互在領土(烏、吉、塔三國間)、水資源利用、哈與烏爭奪地區大國地位等方面也還存在一定分歧。
最後還有烏克蘭問題的影響。
俄一直十分重視烏克蘭參與歐亞一體化進程。烏克蘭不論從經濟還是綜合國力來講,都居獨聯體中的第二位。它的國土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居第二位。俄羅斯充分認識到,烏是俄再次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離開了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強大的歐亞大國。正如布熱津斯基談到烏對俄羅斯重要性時指出的:“沒有烏克蘭,俄羅斯不能成為帝國。”俄與烏克蘭加強經濟合作具有頭等的重要意義,比中亞國家更重要。
雖然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已既成事實,2014年4月17日,烏克蘭、俄羅斯、美國與歐盟四方在日內瓦會談達成協議,之后又簽訂停戰協議,但這並不意味著烏克蘭危機的結束。俄與烏及西方國家將就烏今後的走向繼續展開劇烈的爭斗,在此情況下,烏根本不可能考慮加入俄主導的歐亞聯盟,而是一心想加入歐盟。在這一點上,2015年啟動的歐亞聯盟,也是顯得十分弱勢。
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合作問題
今年5月,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陪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在會見歐亞經濟委員會貿易委員斯列普涅夫時,高虎城表示,中國將通過即將啟動的經貿合作伙伴關係協定談判,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最終與后者建立自貿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領域十分廣泛,我認為,應把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與能源兩大領域的合作作為重點。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應先走一步。“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就要有路,即要形成經濟帶就要鋪設交通運輸頻道。“絲綢之路”將是一條特殊的從亞洲(具體說從中國西部)到歐洲的交通運輸走廊,這是一條幾乎穿越整個歐亞大陸的跨國運輸走廊。
俄羅斯學者塔季揚娜·戈洛瓦諾娃在談到這一運輸走廊的意義時指出:這將使中、俄與中亞各國的經貿合作邁出新的一步。新的運輸頻道建成,不只能便利商品和服務貿易的流通,還可以催生出新的工業群、新的產業和技術。如這一計劃能實現,中國將縮短貨運周期。現在中國商品走海路到歐洲需要45天,走西伯利亞大鐵路需要兩個星期,走新的絲綢之路則不超過10天。這條運輸走廊的建設會使俄羅斯、中亞國家都將得益。她還指出,俄羅斯是贏家,因為可以利用過境運輸國的所有便利條件,總統普京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也曾談到這一項目的重要性。哈薩克斯坦肯定也會從中獲益,它現在已經在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賺錢了,如今有大量貨物經哈通往歐洲。
問題是,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亞國家,在交通運輸設施方面並不很發達,特別是俄羅斯東部地區較為落后。《俄羅斯聯邦遠東和外貝加爾1996-2005年及2010年前社會經濟發展專項綱要》指出:“遠東和外貝加爾占俄羅斯疆土的40%,交通運輸網欠發達。這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與全國的平均數相比,按1萬平方公里計算,該地區公共使用的鐵路經營長度比全國少2/3,硬面公里比全國少4/5。”
早在2006年3月22日,普京在中俄經濟論壇上談到加強兩國區域合作問題時就指出:“地區合作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發展地區的基礎設施,包括建立邊境貿易綜合體、過境站和過橋頻道。我們希望,無論是俄羅斯的還是中國的企業家應把現錢投出來建設基礎設施。”2015年4月30日,俄媒報導:中俄財團中標莫斯科—喀山高鐵(全長770公里)。中俄還計劃於2016年初簽署關於建設莫斯科—北京高鐵線路的政府間協定。
哈薩克斯坦在世界銀行的支援下,制定了“2020年前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及發展規劃”。哈總統認為,運輸領域正成為歐亞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從上述計劃來看,哈在交通運輸設施建設方面面臨著巨大的任務,如要對3萬公里的干線公路進行翻修,2020年前將4500公里的國道建為一級公路。鐵路建設現代化也是哈發展交通運輸中的一個重點,要建設若干新的鐵路線,還要翻修650個火車頭、2萬個貨運車廂和1138個客運車廂。另外,在運營聯合運輸物流公司的框架內,哈、俄、白三國的鐵路部門還要解決基於同一視窗、統一規程、相同定價標準等原則基礎上的一體化服務。
目前,中國有兩條鐵路與哈連接,一條是在阿拉山口,一條在霍爾果斯口岸。在這一口岸依托鐵路,中哈兩國已建立起跨國國際合作中心與國際合作區,預計到2018年貨運量可達到2500萬噸。中哈兩國鐵路、公路的相通,意味著中國與中亞各國都相連接了起來。之后,再建中吉、中烏鐵路,就可以形成較為完整的中亞立體交通網。
以上情況說明,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亞國家,要適應“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發展的需要,加強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但這些國家在資金與技術等方面都需要發展與國外合作。因此,中國在這一領域可以成為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一帶一路”已達成協議或正在商談中的大項目很多,僅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的經濟走廊就有: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海上絲綢之路既包括港口網絡建設,也包括投資產業園區,還包括海上安全合作機制,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等(參見張君榮:《“一帶一路”進入落實之年》,載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3月8日)。
能源的合作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也具有重要與現實意義,在我看來,主要理由有:
第一,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地理上比較接近的國家集中著大的能源生產國與出口國和大的能源消費國與進口國。前者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國;后者有中國、印度等國。能源資源國與消費國兩者之間的合作,對雙方的能源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上面提到的一些國家之間,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已有相當的基礎。拿中俄兩國來說,經過雙方努力能源合作已經取得不少進展:2014年中國從俄進口石油3310.82萬噸(占中國進口石油總量的10.7%),這個供應量將逐步增加;2015年5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量超過沙特,躍居中國頭號石油供應國,並且在電力、煤與核能方面都有合作。而2014年5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還在上海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可以說,該項合同簽署是中俄能源合作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
另外,2013年,哈薩克斯坦向中國出口石油1198.06萬噸;2013年土庫曼斯坦向中國出口天然氣241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22%,占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一半。烏茲別克斯坦對中國出口天然氣也逐年增加,到2016年可能達到250億立方米。
第三,今後,中、俄、哈、烏與土國家之間的油氣合作,將會日益加深,朝著上、中、下游多領域方向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據俄2015年4月8日報導,俄將邀中國投資具有巨大潛力的萬科爾油田,該油田是俄近30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日產40多萬桶,中國入股10%的股份。
在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關係問題時,有兩種觀點具有片面性:一是認為兩者完全吻合,不存存任何矛盾;另一種意見是把兩者之間差異看得過大,相互不相容。
我認為,不論在地緣政治還是在地緣經濟利益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都是不同的。歐亞聯盟完全由俄羅斯主導,而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中國與中亞在經濟上相連接。這些決定了在客觀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就存在競爭性因素。
但是也不能把兩者之間差異看得過大,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的參與國雖然有許多是重合的,地域上的交叉十分明顯,在功能亦有雷同之處。因此只要中國對中亞政策得當,就可使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聯盟兩者相互在利益上趨向一致,弱化競爭性因素。為了協調好兩者的關係,2015年5月習近平訪俄時,中俄雙方承諾要做好兩者之間的對接,兩國發表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聯合聲明》。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