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外資逃亡愈演愈烈 中國前路變數多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8月17日,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中國近年來,尤其是2007年以來的信貸大繁榮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於受吸引而來的外國投資和熱錢,而現在,人民幣迫不得已的貶值本就可能引發外資信心動搖,再加上美國即將進入加息周期,中國必然將進入大解套時代,而地方債問題、股市問題、特別提款權問題等等,都只能讓中國未來的走向增添更多變數。

以下即斯蒂芬的文章全文:


關於中國經濟,有太多的未解之謎,而其中之一就是,他們規模空前的信貸繁榮到底有多少是構築在外國資本基礎上的?中國政府上周冒險做出了人民幣貶值的決定后,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答案了。

2005年以來,美元升值了大約30%之多,而中國還能夠一直堅持掛鉤,堅持強勢人民幣政策,很大程度上都應該歸功於大量投資和熱錢的湧入,但是,現在趨勢已經反轉,大家徹底進入了海圖未曾收錄的領域。從香港的存款儲戶到歐洲的高收益率債券持有者,大家過去十年一直堅信的共識已經被顛覆,而資本流入的解套或許將會引起地震一般的反響。

一些專家認為,中國上周令人吃驚的人民幣貶值決定其實只不過是一次遲來的矯正而已,目標是更多將匯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但是,似乎還是另外一種解釋更加令人信服——中國人民銀行在萬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既定的匯率政策;之前的一系列變故帶來了巨大的問題,讓他們做出了最終的判斷:繼續保持與美元掛鉤已經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這種解釋也從上周五發布的數據獲得了進一步的支持:7月間發生了199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中國銀行控制的外匯基金減少了足足2491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證據在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銀行間同業拆借成本急劇竄升,意味大量投資者正在放棄人民幣。上周當中,上海銀行業隔夜拆借利率猛增1380個基點,達到1.667%,創下近四個月的紀錄,一月期拆借利率猛漲至2.495%,為近一周最高。

相當時間之內,北京都因為試圖挑戰“三元悖論”——同時保持資本賬戶封閉、貨幣政策獨立和操控匯率——而備受壓力。伴隨中國央行不斷購買人民幣以支持匯率,以及從經濟當中抽取流動性的做法,資本外流的痛楚日益強化。

政府一直在試圖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來為處境不佳的經濟構築一個可靠的底部,這本身就已經是個很不輕鬆的任務。可是,股市的風暴還為央行帶來了額外的壓力,他們被迫承擔起了終極責任,通過一個大規模的國家買進計劃來防止價格下跌。

似乎是嫌中國人民銀行任務太少似的,又一副擔子被壓在了他們肩膀上——必須想辦法確保瀕臨破的地方政府暫時不出現大問題。幾周之前,財政部下發了2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債置換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讓地方政府獲得急需的融資。

換言之,這几乎就是承認中央政府將不得不站出來為地方債和股市損失負總責,面對局面的如此惡化,一些投資者很自然地做出了告別人民幣的決定。

外匯的流失同時還伴隨北京支持人民幣資國際信心努力的兩度受挫。6月間,中國股市未能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基準指數。上周,北京又得知,人民幣恐怕還要再等待一年,國際貨幣基金才會開始評估它是否夠格加入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

盡管迄今為止,中國的資本賬戶依然是封閉的,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都顯示,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國際資金已經日益依賴。

一段時間內,不僅僅是人民幣在升值,而且美國聯儲也在執行量化寬鬆計劃,而后者直接導致熱錢更多地流向中國。中國的影子銀行業之所以會獲得現象級的成長速度,最關鍵的驅動力之一就是尋找更高回報的國際資本。想要吸引外國資本,強勢和不斷升值的貨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2013年,美國聯儲首次暗示將縮減量化寬鬆,引起金融市場動蕩,使得亞洲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遭受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衝擊時,中國也安然無恙。事實是,由於大多數人都對中國政策決定匯率的架構給予了充分信任,人民幣遂成為了當時投資者心目中的避風港。

除開基於美元和港元的套利交易之外,日本開始量化寬鬆,也使得更多資金湧向了中國大陸。人民幣的穩定表現還幫助推動了中國企業離岸高收益率債券融資的繁榮,投資者都拜倒在這些品的回報之下。

現在,人民幣開始走向疲軟,而美國央行則已經做出了准備加息的決定,一切似乎都注定,當初那些針對中國資的大規模套利交易已經走到了解套的時分。

盡管上周的小規模貶值已經讓人有些吃驚,但是分析師們卻覺得,未來或許還有更多事情會發生。瑞士寶盛曾經建議買進離岸人民幣債券,但是現在他們重新評估了自己的推薦,指出當初的理由一定程度上也在於美元/離岸人民幣的波動和緩,但現在這一點已經不再成立。根據匯豐銀行離岸人民幣整體回報指數,以美元計算,這種投資過去兩年時間內累積的回報,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就已經徹底消失。

伴隨越來越多投資者將開始質疑冒險持有人民幣資是否值得,中國的前行之路注定不會平坦。(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