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東協出口市場衰退 短期主攻拓銷 中長期鎖定OBM模式
鉅亨網記者趙曉慧 台北
上半年東協出口市場衰退1成,為了短期內急救,經濟部國貿局今(13)日表示,將以協助廠商產品的拓銷為主,中長期的做法包括系統整合輸出、與在地品牌合作的OBM模式等。行政院長毛治國指示相關部會,要落實人才培育、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租稅及關務協定等的洽談工作。
毛治國今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國貿局「新興市場經貿拓展-東南亞」報告。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東協出口出現衰退10.4%,此外,自2004年迄今10年,我國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面臨成長瓶頸,市占率約在4.8%-5.6%之間,仍然有許多成長的空間。因此,需以更多元的創新作法,才能爭取東協10國6億人口市場的龐大商機。
經濟部指出,今年規劃的多元拓銷活動超過70項,其中海外展團拓銷方面,上半年已辦理11案協助273家次廠商爭取商機逾1.6億美元;在協助國外買主來臺採購方面,上半年已辦理6場活動,促成191家買主來臺採購,商機達4.6億美元。
毛治國在聽取報告後表示,我國對當地的出口多以零組件、半成品等為主,除了傳統的出口型態以外,未來應可朝整案或整廠、系統整合輸出、與當地合資生產、在地品牌合作(OBM),以及聯合他國大型貿易商,或與當地大型流通網絡合作開拓等模式進行。
他指出,東南亞市場的特性包括地理位置與我相近,華人、華僑與臺商很多,甚至是我新住民也很多來自該地區,因此,該市場對我有特殊意義。
毛治國表示,未來在東南亞經貿拓展的思維上,應該跳脫利用其廉價勞力的因素,而是看到當地6億人口的龐大商機,也就是從市場面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成功創造在地消費,這也是我出口轉型的方向,希望促使我國產業轉型,調整我下階段的產業結構。
毛治國進一步表示,該案相關工作的落實,包括人才培育、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租稅及關務協定等的洽談等都非常重要,必須積極進行,請各部會投入必要支援,積極協助我國業者,排除市場進入障礙,並隨時掌握東南亞經貿情勢及商機。
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在院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東南亞市場的經濟成長也在調降,為了振興對其出口表現,目前短期的措施以拓銷為主,因為台商的產品研發出來之後,必須加重力道做產品行銷,外貿協會正在做相關拓銷工作,國貿局將會配合。
中長期方面,楊珍妮表示,則包括系統整合輸出、與在地品牌合作的OBM模式等,但她強調,即使做系統性出口,也是要做產品行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