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拉升 大陸CPI創年內新高 學者仍憂通縮重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0 08:15
7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7%,是拉動當月CPI上漲的主要原因。圖為市民在江蘇省無錫市朝陽農貿市場購買豬肉。 圖片來:香港文匯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6%,高於預期的1.5%,創下今年以來新高,且漲幅較前一月擴大。國統局專家分析指出,7月豬肉價格同比大漲16.7%,是拉動當月CPI上漲的主要原因。市場分析師認為,儘管CPI數據有所回升,但未來經濟仍處於通縮風險中。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7%,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1.1%;消費品價格上漲1.4%,服務價格上漲2.2%。1-7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
具體來看,7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9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6.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48個百分點。7月份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
據測算,在7月份1.6%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指出,前期豬肉價格較低,養殖戶積極性不高,生豬存欄量減少,豬肉供應緊張,價格出現連續第三個月恢復性上漲。
余秋梅表示,7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7%,比上月擴大9.7個百分點,對CPI總指數的影響從上個月的0.2個百分點擴大到0.48個百分點,是拉動當月CPI上漲的主要原因。此外,掛號診療費、鮮菜、家庭服務、煙草和學前教育等價格同比漲幅較高,漲幅分別為12.2%、10.5%、7.7%、6.8%和5.6%。
國家統計局當天還公佈了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7月份PPI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5.4%,連續41個月同比負增長,顯示實體經濟復甦依然乏力。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6.1%。1月-7月平均,PPI同比下降4.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6%。
余秋梅表示,7月份PPI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降幅擴大,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價格環比分別下降2.3%、3.0%和0.7%,比上月降幅分別擴大2.1、0.9和0.5個百分點;二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價格環比由升轉降,由上月上漲6.0%轉為本月下降2.1%。 (接下頁)
[NT:PAGE=$]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對於CPI超預期增長,市場分析師指出,儘管豬肉價格拉動整個物價上漲,但總體看來,預計下半年物價可能溫和上升,料全年CPI不會超過2%,所以通貨膨脹不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跌、原材料價格持續下滑等因素的影響,工業領域通縮壓力仍然較大。豬肉價格上漲不應阻礙政策寬鬆,未來寬鬆應加碼以抗通縮。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指出,CPI有一個向上抬頭的趨勢,食品價格的上漲帶動了整個物價的上漲,但總體看來,預計今年CPI不會超過2%,所以通貨膨脹也不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回暖已較為明確,將帶動下半年相關行業消費價格上漲。綜合判斷,預計下半年CPI將緩慢上行,不排除部分月份同比漲幅高於2%,但預計全年物價上漲1.5%,低於去年。
儘管7月份CPI創下年內新高,但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當前通脹壓力不大,且7月份PPI降幅有所擴大,並創下2010年以來最大降幅,顯示出當前中國經濟通縮壓力加大。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黃文濤稱,工業領域通縮已持續41個月。未來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仍將長期壓制PPI,預計短期內PPI難以轉正。應該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通縮風險而不是通脹風險。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認為,CPI錄得1.6%,基本符合預期。但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低加之國內需求不足,PPI降幅擴大至-5.4%,顯示出當前通縮形勢依舊嚴峻。豬肉價格上漲不應阻礙政策寬鬆,未來寬鬆應加碼以抗通縮。
曹遠征預測,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物價上漲又不是很嚴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維持目前的方向,穩健、略微寬鬆的中性貨幣政策會是一個長期的政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