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遏制融券套利 中信帶頭暫停融券
鉅亨網新聞中心
8月3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佈公告修改融券交易規則,將原來的當日可還券修改為下一交易日才能還券,這意味著融券賣出及還券的交易閉環從此前的“T+0”變為“T+1”。
上海某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目前融券餘額看似僅為35億元左右,但此前因可實現T+0套利交易,因此日內買賣實際成交量可高至百億規模。
截至昨日(8月4日),包括中信、華泰、國信、長城等多家券商先後跟進暫停融券賣出。據記者了解,券商此舉除了穩定市場需要,主要是因“相關係統需要改造”。
融券T+0放大日內成交
8月4日,中信證券發布通知即日起暫停融券賣出功能,其餘功能不受影響,理由是“為落實新的交易規則,我司相關係統需要做改造,以實現次一交易日才可以進行直接還券、買券還券的交易檢查。在系統改造完成之前,為了防止對當日融券合約還券行為的發生,從即日起,暫停融券賣出功能,其餘功能不受影響。待系統改造完成後恢復相關功能。”
華泰證券官網則顯示,因交易所融券交易規則變動,公司將於2015年8月4日起暫停全部融券標的的融券賣出資格。
從目前的融券存量數據來看,8月3日兩市融券餘額為34.80億元,較5月下旬的近百億已下滑近六成。“與A股日均七八千億元的成交相比,融券業務35億元的存量數據看似微不足道。但由於可進行T+0運作,單日內買賣成交量實際可上至百億規模。”上述上海某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此前滬深300ETF為主要套利對象,投資者可在同一交易日內,通過高位融券賣出標的證券,出現差價後,再當日進行買券還券,如此反复,便形成日內T+0的套利交易模式。
上述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還透露,“從事上述交易的多為程序化交易機構,券商券源向來緊張,中小投資者難以獲得,多數券源被機構包攬。”
一位具有海外交易經驗的機構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事程序化高頻交易的機構可以利用這一策略T+0進行波段套利,相較多數A股投資者只能進行T+ 1交易而言優勢明顯,而在弱市環境下,此類交易也十分容易影響市場。
程序化交易監管待加強
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融券規則修訂主要對投資者融券賣出後了結負債的相關條款進行了調整,明確要求投資者融券賣出後,自次一交易日起方可通過直接還券或買券還券的方式向會員償還融入證券,對於目前利用融券業務變相實現日內多次迴轉交易的投資者進行了一定限制,主要為防止部分投資者利用融資融券業務,變相進行日內迴轉交易,加大股票價格異常波動,影響市場穩定運行。
上證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當前市場情況下,過於頻繁的此類交易行為可能會對市場秩序造成不利影響。
事實上,上述融券賣出+還券的交易閉環的日內T+0交易行為,實為程序化交易的一種。
一位上海金融工程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程序化交易一般是指根據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買賣信號,並由計算機自動執行指令的過程,包括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等多種交易形式。程序化交易雖在正常情況下可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定價效率,但也存在助長投機交易、影響市場穩定的消極作用,容易帶來技術風險和操作風險,特別要警惕程序化交易與異常波動、操縱市場疊加的風險。
“兩融業務、程序化交易,均為金融創新。監管措施也處於摸索階段。如何結合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來加強監管,如何平衡好監管與創新間的關係,將是一個長期課題。”上述金融工程業內人士認為。
據記者了解,針對近期一些賬戶盤中連續拉抬或打壓權重股、尾盤大額集中拋售股票等異常交易行為,以及在異常波動期間,一些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徵的賬戶頻繁報、撤單,對正常價格信號形成乾擾的情況,滬、深交易所依據交易規則、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細則、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實施辦法等規定,分三批對存在異常交易行為的38個證券賬戶採取了限制交易的措施。中金所也採取市場化手段對報撤單頻率加以限制。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