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天使」癲追 「風險」瘋捧 新創企業恐爆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7 12:50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新創科技企業近年紛紛冒起,它們循私人市場集資,部分成功發展並賺取豐厚利潤,因而吸引「風險投資公司」(Venture Capital, VC)和「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大舉注資,冀押注有潛力的新創科企。縱觀全球,新創科企的風險投資在美國較成熟,亞洲區則增長迅速並取代歐洲。這固然反映新創科企擁有龐大投資機遇,但過多資金追捧,令部分企業估值升至不合理水平,集資市場輕則出現調整,嚴重則可能觸發新一輪科網泡沫爆破。
香港《文匯報》報導,電召應用程式(app)Uber和民宿網站Airbnb等均是新創科企的佼佼者,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科企創業潮。畢馬威及CB Insight數據顯示,亞洲新創企業今年第2季吸納105億美元(約814億港元)資金,按年增長45%,超過歐洲的32億美元(約248億港元),僅次於美國的192億美元(約1488億港元)。今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Echelon Asia Summit」有多間新創企業參展,吸引2100人入場,打破歷年紀錄。
日本軟銀(Softbank)去年一擲2.5億美元(約19.4億港元)投資電召的士app GrabTaxi,這種「巨無霸」交易今年更明顯,軟銀5月宣佈向韓國網上商店Coupang投資10億美元(約77.5億港元)。約會網Match.com共同創辦人王炳晉稱,亞洲幅員廣闊,而且具人口優勢,區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普遍達3000美元(約2.3萬港元),具一定市場規模,有利新創企業。
然而,資深投資者開始憂慮亞洲新創企業估值過高。日本風險投資公司Gree Ventures總監徐冠華指,過去3年亞洲新創科企估值上升2至3倍,企業表現或收入卻沒相應改善,估計市場未來會出現溫和調整,企業的第二輪集資將較以往遜色。
美國業界也有同樣憂慮,除了風險投資公司外,愈來愈多富豪以個人名義投資新創企業,他們一般被稱為「天使投資者」,投資決定往往不及機構般審慎,加上私人集資市場監管有限,進一步增加新創科技行業陷入泡沫的風險。在美國,值逾10億美元(約77.5億港元)的新創企業有「獨角獸」(Unicorn)之稱。《福布斯》雜誌調查顯示,由於風險投資公司和天使投資者的追捧,全美「獨角獸」企業在今年初已逾80間。
矽谷投資公司Benchmark合夥人格利指出,不少新創企業以高集資額維持其「大花筒」開支,財政並不穩健,認為目前市場有泡沫,更大膽估計或有「獨角獸」企業於今年內倒閉。
與基金等傳統投資相比,投資新創企業的風險高得多,但同時有機會帶來豐厚回報,近年印度愈來愈多富豪看中這一點,紛紛搖身一變成為「天使投資者」,試圖為龐大資金找更好的出路。
要在印度參與天使投資,方法之一是加入由「天使投資者」組成的網絡。這些網絡只能透過內部推薦加入,成員會傳閱有意加入的申請者資料,如投資經驗、經所有成員同意符合資格,方能加入。 (接下頁)
[NT:PAGE=$]
facebook共同創辦人薩塞林去年投資新加坡網店redmart。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另一方法是通過網上交易平台進行天使投資。以LetsVenture平台為例,當投資者申請進行天使投資後,LetsVenture會透過電話聯絡或約見投資者,了解其所持資本是否符合要求。一般來說,投資者須擁有35萬美元(約271萬港元)以上資產或年收入達1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才符合要求。
印度天使投資發展迅速,去年錄得283宗投資個案,是2011年的2倍,當地最大投資者網絡「印度天使網絡」會員達325人,是亞洲最大同類網絡。
投資新創企業的風險頗高,為了更緊密觀察企業表現,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以往只願注資矽谷企業。然而投資者近年逐漸注意到東南亞的市場潛力,可望刺激該區創新科技發展。不過相對於美國,東南亞新創企業生態仍未成熟,管理、人才及法律等配套不足,故大部分外資仍只集中在司法較健全的新加坡投資。分析指,區內政府需建立市場主導的企業環境,才能確保新創企業投資熱持續。
美國紅杉資本3年多前已在新加坡開設辦公室,去年底與日本軟銀合作,向印尼網上商店Tokopedia注資1億美元(約7.75億港元)。英國市場調查機構Preqin數據顯示,去年東南亞國家新創企業獲得的總投資額達10.4億美元(約80.6億港元),是2012年的5倍以上,資金主要來自日本。
與此同時,矽谷的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和Fenox風險投資正逐漸增加東南亞業務。新加坡和越南的本地風險投資公司亦愈趨活躍。天使投資者也加入風險投資「大軍」,facebook共同創辦人薩塞林去年投資新加坡網上商店redmart,便是一例。
美國矽谷過去有多間科企創出巨額財富神話,包括社交網站facebook(fb)及twitter上市,吸引大量天使投資者爭相向新一代新創企業出資。科技公司Apptimize的華裔女創業家南希.華(Nancy Hua,譯音)表示,她向潛在投資者講解創業計劃後,過了兩日,婉拒其中數十人,仍可從21名「天使投資者」籌得200萬美元(約1,550萬港元)。
編碼科企CodeFights及數據分析公司Amplitude去年各獲30名投資者注資,CodeFights現在希望爭取較知名的投資者捧場。
風險投資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顯示,去年美國逾2960名「天使投資者」參與新創企業融資,是2010年的3倍以上。Felicis Ventures創辦人申庫特表示,以前新企業一般只有約5至10名天使投資者支持,現在每個人只要手頭寬裕,都想成為「天使」。由於這類投資者愈來愈多,彼此之間競爭也趨激烈。部分人未仔細考慮新企業的計劃和合作條款,就急於出資。 (接下頁)
[NT:PAGE=$]
然而,投資者太多亦帶來問題,例如企業不景氣時沒人肯主動出頭承擔責任。有企業負責人指,投資者不斷就企業發展提出意見,讓她疲於應對、無所適從。
近年美國矽谷新創企業風頭一時無兩,但其實歐洲也不失禮,接連有串流音樂程式Spotify、音樂分享網站SoundCloud及《Candy Crush》遊戲開發商King Digital等公司冒起,吸引愈來愈多風險投資公司着眼歐洲,可能改變市場生態。
投資者指出,新創企業初期要籌到10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不難,上軌道後籌到逾1000萬美元(約7752萬港元)亦很常見,中間的過渡階段才是歐洲科企最常面對的難關。近年歐洲不少新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便主力發展數百萬美元的投資,填補這個空缺,而這些創辦人不少曾在Accel Partners等龍頭公司工作,如今自立門戶。
全新風險投資公司Felix Capital上月初宣佈,已集資1.2億美元(約9.3億港元),將投資時裝、健康及食品等業務的科企;總部設於德國的新企業Point Nine Capital亦表示,將投入5500萬歐元(約4.7億港元)投資軟件公司。
紅杉資本及Benchmark等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亦對歐洲極感興趣,Google去年宣佈成立風險投資部門,對歐洲方面撥款1億美元(約7.75億港元),上月又參與投資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創新公司。由於投資期長達15年,有報導形容Google此舉是「放長線釣大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