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靠比特幣賺翻!華爾街加碼:兆美元資金擬配2%-4%加密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比特幣現貨 ETF,被視為加密貨幣歷史上的分水嶺。不到兩年時間,此決策不僅徹底改變了市場格局,更為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帶來了驚人的回報。如今隨 ETF 的巨大成功得到驗證,一場更為龐大的資本遷徙似乎正在醖釀之中。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為首的頂級投行,正悄然為其管理的數萬億美元資產開啟一扇通往加密世界的大門。

要理解華爾街態度的轉變,首先必須看到比特幣現貨 ETF 所創造的財富效應。其中,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推出的 iShares 比特幣信託(IBIT)無疑是全場最耀眼的明星。
數據顯示,IBIT 自 2024 年 1 月推出以來,其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逼近 1000 億美元大關。更令人咋舌的是,它憑借每年超過 2.44 億美元的管理費收入,已成為貝萊德旗下最賺錢的 ETF 產品。這一成就,甚至超越了那些運營長達 25 年、管理資產規模數倍於己的傳統明星基金,例如追蹤標普 500 指數的 IVV。
IBIT 的成功不僅體現在盈利能力上。它吸引資金的速度也創下了歷史紀錄。例如,在 2025 年 10 月的第一周,所有比特幣現貨 ETF 單周淨流入高達 32 億美元,其中 IBIT 獨佔 17.8 億美元。10 月 6 日單日,ETF 市場更迎來了 11.9 億美元的淨流入,這是自 7 月以來的首個 “十億美元日”。這種驚人的吸金能力,直接將比特幣價格推向了 12.5 萬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也向整個金融界證明:市場對合規、便捷的比特幣投資渠道,存在著真實且巨大的需求。
華爾街的共識
貝萊德的成功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整個華爾街的漣漪。投資銀行巨頭摩根士丹利迅速做出反應,其全球投資委員會(GIC)發佈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正式建議將加密貨幣納入客戶的資產配置版圖。
這份指引極具分量,因為 GIC 為旗下約 16000 名理財顧問提供策略指導,這些顧問管理著總計高達 2 萬億美元的客戶資產。報告的核心建議如下:
- 積極型投資組合(Opportunistic Growth):建議配置最高 4% 的加密貨幣。
- 平衡成長型投資組合(Balanced Growth):建議配置最高 2%。
- 保守型及收益導向型投資組合:則建議維持 0% 配置。
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將比特幣形容為 “稀缺資產,類似於數字黃金”,承認其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的長期價值。這標誌著比特幣在頂級投行眼中,已從純粹的 “投機品” 轉變為可供配置的 “價值資產”。
Bitwise 執行長 Hunter Horsley 將此舉形容為 “巨大的突破”,他表示:“我們正在邁入主流時代。” 若以摩根士丹利管理的 2 萬億美元資產估算,即便只有一小部分客戶採納 2% 至 4% 的建議,也意味著可能有高達 400 億至 800 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湧入加密市場。
摩根士丹利的立場並非孤例,華爾街似乎正在形成一種 “加密共識”:
- 貝萊德(BlackRock):先前表示,1% 至 2% 的比特幣配置 “合理”。
- 富達(Fidelity):研究指出,2% 至 5% 的配置能在牛市中顯著提升整體回報。
- Grayscale:其模型分析顯示,最佳配置比例約為 5%。
就連長期對加密貨幣持反對態度的先鋒集團(Vanguard),近期也傳出正在重新評估其禁止客戶交易比特幣 ETF 的政策。華爾街的風向,顯然已經變了。
華爾街的集體轉向並非偶然,其背後是深刻的宏觀經濟動因和市場邏輯。
首先是全球範圍內日益盛行的 “貶值交易”(Debasement Trade)。隨著美國政府持續的財政刺激與聯准會的降息預期,市場對美元的長期信用產生疑慮,“去美元化” 的趨勢正在發酵。Citadel 證券的肯恩 · 格里芬(Ken Griffin)警告,投資者正掀起規避美國主權風險的浪潮。在這種背景下,黃金價格突破 4000 美元 / 盎司,全球央行持有的黃金價值首次超過美國公債。
比特幣,因其固定的供應量和去中心化的特性,被視為 “數位黃金”,成為這場對抗貨幣貶值的交易中的另一位主角。資金從美元資產中流出,尋求黃金、比特幣這類稀缺資產作為避風港,已成為一種顯著趨勢。
其次,傳奇投資人的公開背書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衝基金巨擘保羅 · 都鐸 · 瓊斯(Paul Tudor Jones)近期重申,在一個 “財政不斷擴張的世界” 里,比特幣的固定供應使其比黃金更具優勢。他透露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仍保有 “個位數” 百分比的加密貨幣曝險,並認為當前市場類似 1999 年網絡泡沫破裂前的爆發式增長階段,股市和風險資產仍有巨大上漲空間。
儘管黃金大多頭 Peter Schiff 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黃金的強勢預示著衰退而非繁榮,但瓊斯的觀點無疑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強大的信心支持。
從貝萊德 IBIT 的巨大成功,到摩根士丹利正式將 2%–4% 的加密貨幣配置寫入投資指南,再到背後深刻的宏觀避險邏輯,一個清晰的圖景正在浮現: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正從過去被視為高風險的邊緣資產,轉變為現代投資組合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戰略組成部分。
華爾街的行動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對於能夠承受波動性的投資者而言,問題已不再是 “是否應該配置加密貨幣”,而是 “應該如何配置”。隨著兆美元的傳統資金開始認真審視這一新興資產類別,加密市場的下一輪結構性變革,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