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1929噩夢重演?黑天鵝基金經理人:美股環境堪比崩盤前夜 但最後一輪狂歡或許未結束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黑天鵝》理論提出者 Nassim Nicholas Taleb 弟子、避險基金經理人 Mark Spitznagel 最新表示,當前美國市場環境與 1929 年華爾街崩盤前驚人相似,但投資人或許還有一線喘息之機。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1929噩夢重演?黑天鵝基金經理人:美股環境堪比崩盤前夜 但最後一輪狂歡或許未結束(圖:Shutterstock)

Spitznagel 憑藉獨特的尾部風險避險策略,在歷次市場暴跌中逆勢斬獲巨額收益。2015 年,他在市場「閃崩」時,單日為客戶賺取 10 億美元,在雷曼兄弟破產及新冠疫情時引發的市場崩盤時亦表現亮眼。


如今,Spitznagel 再次發出警告,當前股市大幅上漲很像 1929 年初,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繁榮基礎上又大幅攀升。

他指出,這種先狂喜後災難性崩盤的場景,恰是其投資策略的最佳土壤。

不同於多數試圖預測暴跌時機的基金經理,Spitznagel 並不依賴解讀蛛絲馬跡。他坦言:「即便最聰明的交易員也無法預知疫情或交易故障。」

Spitznagel 旗下環球投資 (Universa Investments) 的避險邏輯是:長期持有成本極低的尾部風險避險工具(如特殊衍生品),這類工具在多數時間可能虧損,但一旦市場急跌便能帶來巨額回報。

2024 年 7 月,Spitznagel 便預警市場將出現非常、非常糟糕的情況,但同時也提示股市會有一輪最後的上漲。自那以後,標普 500 指數累計上漲 23%。

對於普通投資者,Spitznagel 傳遞了兩大訊息,不需要過度糾結「擇時」,試圖因恐慌新聞調整組合往往代價高昂,若無法購買複雜避險工具,長期持有資產仍是可行之選,但投資人面臨的最大風險並非市場本身,而是投資者自己。數據顯示,多數人難以做到長期持有。

儘管預警「報應」可能比 1929 年更嚴重,根源在於聯邦政府對市場的反覆救助,如同頻繁撲滅小火導致乾柴堆積,Spitznagel 也承認當前環境對股市短期仍有利。

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等因素有望推動標普 500 指數短期內突破 8000 點(較目前漲 20%)。歷史數據亦顯示,1980 年以來熊市前 12 個月標普 500 年化報酬率高達 26%,1929 年高峰前 12 個月漲幅更是其兩倍多。

目前市場的「反常樂觀」跡象明顯。法人股票持倉比例達 2007 年 11 月來最高,此後不久爆發慘烈熊市,家庭股票配置比例超越網路泡沫時期,投資級債券風險溢價降至 1998 年以來最低,4 月「解放日」恐慌期間交易所交易量險些觸及 4 月紀錄。

Spitznagel 總結道:「市場存在的意義彷彿就是為了『坑』人。」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