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凱基金法說〉台壽、三商壽若結親將超車凱壽 楊文鈞:凱基走自己的路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凱基金控 (2883-TW) 今 (2) 日召開第二季法說會,總經理楊文鈞表示,上半年台幣暴力升值的幅度與速度相當罕見,不論是對凱基或整體金融業都是挑戰,但若扣除匯率影響,除證券外,其他子公司都有所成長。外界關注三商美邦人壽招親案,若最終花落中信金併入台壽,屆時資產、市占將會超越凱基人壽,對此,楊文鈞強調,併購案要從策略性及綜效性去評估,凱基有自己的策略,「市占評估排在最後、不是唯一考量」。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凱基金控總經理楊文鈞。(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攝)

三商壽 RBC 連續 7 期未達標,面臨龐大的增資壓力,終於決定出售,若是最終與台灣人壽合併,總資產規模將達 3.73 兆元,一舉超車凱壽。楊文鈞會後受訪時指出,無法評論個案,但以併購壽險來說,會考量投報率、CSM、資產品質、資本適足性等指標,市占率則排在最後,不是唯一的考量,凱基也有自己的策略。


楊文鈞說,如果併購只是為了增加量,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併購要花錢或是換股,股權就會稀釋,因此不能用併購來增量,會想併是因為平台的需求,例如分行數不夠,分行變多便可壯大保險事業,有必須要買的綜效,也有可能是為了買執照、買業務、買人才。

楊文鈞以證券業為例,很多時候證券業併購就是買平台,市占率一下子就衝高,但也可能很快流失,例如原先市占率 8% 的公司去併一家 2% 的公司,當下雖變成 10%,但一年以後可能回到 9%、8%。楊文鈞表示,不知道其他公司併購策略為何,但凱基金要做 M&A,一定是從策略性與綜效性去考量,而不是為了衝量或市占率。

法人關切凱基金股利政策,楊文鈞表示,現在才剛進入 9 月,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最大的未知數在於整體市場與公司表現,不過,7 月是下半年好的開始,子公司營運仍屬健全,未來展望還是令人期待,能夠回饋多少給股東有二大關鍵因素,包括市場期待與資本適足率的需求,管理層將會找到最好的平衡。

楊文鈞指出,ONE KGI 的發展已具成效,並進一步拓展到海外跨平台的銀證合作。凱基人壽運用多元通路優勢及豐富產品線,積極擴展業務規模;凱基證券憑藉長期市場領導地位,深化財富管理及海外業務;凱基銀行加強跨子公司合作,全力拓展成長動能;凱基投信持續擴大客戶基礎,以多元創新的產品,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中華開發資本擁有豐富產業經驗,持續擴大資產管理業務,並發展適合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的私募資產類產品。

楊文鈞揭露 2025 年上半年推動成果,首先,銀證雙關係客戶比例達 53%,他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至 100%;第二,凱證綁定凱銀交割戶餘額成長 19%;第三,凱證轉介凱銀開戶數成長 135%;第四,凱壽開立證券帳戶成長 69%。

法人關切美國聯準會降息對於銀行利差的影響,凱基銀行財務長表示,目前外幣負債以存款為主,天期較短,相較外幣資產包括債券、放款,天期相對較長,如果降息成真,預期存款成本會下降得比較快,對 NIM 影響數是正面的,期待降息的發生。

至於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凱基銀是否有評估法金客戶影響程度。對此,凱基銀總經理林素真說明,大型企業客戶財務結構及帳上現金都相對穩定,不過,統計輸美比重超過 30% 的傳產客戶信用曝險合計約 49 億元,占法金授信比重約 1%,風險仍可控,會持續關注這些客戶帳上現金及結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同時聚焦政府如何支持企業出口轉型及補貼政策。

凱基銀行上半年稅後純益 33.8 億元,年增 17%;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年成長 31%,營收占比持續增加,各類放款動能穩定成長,餘額較去年同期成長 14%;存款同期成長達 12%,活存比達 44%。凱基證券上半年稅後純益 37.1 億元,年減 33%;股東權益報酬率 12.0%,仍優於同業平均水準。凱基證券近年專注深化財富管理業務,總資產管理規模年成長 7%,財管業務相關營收年增 12%,有效發展多元化的獲利模式。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