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押注以太坊成為 RWA 首選區塊鏈
金色財經
2025 年 8 月的華爾街正經歷一場悄然而深刻的變革。
當以太坊價格在 8 月 23 日突破 4800 美元關口,創下四年來新高,較今年 4 月低點累計上漲超 200% 時,市場逐漸意識到,這波漲勢背後不僅僅是加密貨幣的投機熱潮,更蘊含着傳統金融巨頭對區塊鏈技術的戰略押注。
以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為代表的華爾街機構正在將數十億美元的現實世界資產(RWA)遷移至以太坊網路,推動這個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
01 機構重兵布局
以太坊網路上的機構級 RWA 布局已呈現多點開花態勢。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於 2024 年 3 月推出的 BUIDL 基金規模在 2025 年突破 10 億美元,並獲得西班牙國家證券市場委員會(CNMV)頒發的投資公司牌照,其核心策略便是通過以太坊實現美國短期公債的合規代幣化。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已悄然囤積價值113億美元的以太坊,占ETH流通總量的2.46%。
這一舉措並非孤例,富蘭克林鄧普頓緊隨其後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則通過以太坊發行了多元化信貸證券化基金,管理規模達數億美元。
在美債代幣化領域,Ondo Finance 已建立起領先地位,其平台總鎖倉價值(TVL)突破 10 億美元,占據全球 50 億美元代幣化公債市場的核心市佔率。
JPMorgan 在最新報告中預測,此類具收益性的穩定幣產品將佔據未來穩定幣市場 50% 市佔率,進一步印證了以太坊上 RWA 模式的增長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均採用 ERC-20 標準發行代幣,確保了與以太坊生態的深度兼容,可無縫接入 Aave 等主流 DeFi 協議進行抵押借貸,實現資產流動性的二次提升。
矽谷知名投資人 Peter Thiel 的布局更顯前瞻性。其旗下 Founders Fund 通過持有 ETHZilla 公司 7.5% 股份及控制 Bitmine 9.1% 股權,深度參與以太坊生態建設。
其中 Bitmine 公司專為購買以太坊籌集 2.5 億美元,自 2025 年 6 月底以來股價飆升超過 1000%,市值達 92 億美元,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以太坊 RWA 敘事的強烈信心。
Thiel 的投資邏輯清晰指向:若以太坊成為傳統金融資產清算結算的替代性渠道,其原生代幣將因網路活動激增而顯著受益。
02 技術升級與監管破冰
以太坊之所以能獲得華爾街青睞,技術迭代與監管環境改善的雙重催化至關重要。
2025 年實施的 Pectra 和 Fusaka 升級為 RWA 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不僅提升了交易吞吐量,更通過優化智能合約安全性和降低 Gas 費,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最為關注的效率與成本問題。
數據顯示,升級後的以太坊網路處理 RWA 交易的平均成本下降 60%,結算時間縮短至秒級,已具備支撐大規模機構資金入場的技術條件。
監管層面的突破性進展同樣關鍵。
2025 年初,美國新一屆政府推動加密資產合規化,SEC 撤銷了限制銀行託管數字資產的 SAB 121 政策,並加速以太坊 ETF 審批進程。
更重要的是,SEC 啟動 "RWA 合規加速計劃",為貝萊德、富達等機構的商業地產代幣化項目提供監管豁免,這種 "監管沙盒" 模式既防範了風險,又為創新留足空間。
香港金管局同步推出的《虛擬資產代幣化實施指引 2.0》則明確了房地產代幣化的合規框架,形成跨地域監管協同效應。
2025年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發表《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標誌着香港的數字資產策略已從「試驗田」階段,正式邁向「制度化、規模化、全球化」的新征程。
技術與監管的雙重利多推動以太坊在 RWA 領域形成壓倒性優勢。
根據 RWA.xyz 數據,截至 2024 年 12 月,以太坊上的 RWA 資產鎖倉總量已達 149 億美元,占全球 RWA 市場 81% 的市佔率,遠超其他區塊鏈平台。
這種生態主導地位形成正向循環:更多機構的加入帶來更豐富的資產類型,進而吸引更多開發者構建工具與協議,最終形成華爾街難以替代的網路效應。
03 繁榮背後的暗流
儘管以太坊當前領先優勢明顯,但 RWA 賽道的競爭已悄然升溫。
高盛和紐約梅隆銀行選擇在自家構建的私有區塊鏈上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試圖保持對資產流轉的絕對控制。
Cosmos 生態的 Noble 鏈也通過支持原生 USDC 和跨鏈發行機制,分流部分穩定幣相關的 RWA 需求。不過這些競爭對手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以太坊憑藉 83.69% 的 RWA 代幣化市場市佔率,仍是機構的首選平台。
行業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合規性與去中心化的內在矛盾尤為突出,多數成功的 RWA 項目如 Superstate、Securitize 等均實施嚴格的 KYC/AML 流程,甚至限制非合格投資者參與,這與區塊鏈 "無需許可" 的初心形成張力。
技術層面,鏈下數據與鏈上驗證的信任斷層尚未完全解決,2024 年曾發生某 RWA 平台因預言機節點遭攻擊導致 1.27 億美元資產估值偏差的事件,暴露了基礎設施脆弱性。
市場結構單一化也是隱憂。目前以太坊上最成功的 RWA 應用集中在美債和美股代幣化領域,更像是 "穩定幣 2.0" 的變種,而房地產、藝術品等非標資產的鏈上化仍處於探索階段。
Nansen 研究分析師 Nicolai Søndergaard 提醒,當前 "華爾街在以太坊上重建金融基礎設施" 的說法可能部分誇大,價格上漲或許更多反映投機者對 Bitcoin 替代品的尋找,而非對以太坊未來的真正認可。
04 未來展望
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到 2030 年 RWA 市場規模將達到 16 兆美元,成為區塊鏈技術最大的應用場景。
在這場價值重估浪潮中,以太坊正憑藉其技術成熟度、生態完整性和機構認可度,確立核心玩家地位。
隨著 2025-2030 年技術路線圖的推進,以太坊將實現更多突破性進展,包括進一步提升交易效率的分片技術和增強隱私保護的零知識證明應用,為 RWA 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撐。
資產類型的拓展將是下一階段重點。除了現有的債券、股票代幣化,房地產、碳信用、知識產權等領域正成為 RWA 新熱點。
深圳亞碳基智能科技的碳信用代幣化項目已將核證減排量轉化為 ERC-20 代幣,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達 10.3 億美元。這種 "綠色資產金融化" 實踐不僅響應了全球碳中和目標,更拓展了以太坊 RWA 的應用邊界。
對於投資者而言,以太坊的 RWA 敘事已從概念走向現實。當上市公司以太坊儲備突破 304 萬枚,當貝萊德以太坊 ETF 單日吸金 2.55 億美元,這個曾經被視為邊緣資產的區塊鏈網路,正一步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
正如 Bitwise 高級投資策略師 Juan Leon 所言,RWA 已成為 2025 年以太坊反彈的最大驅動力,而華爾街的重兵布局,或許才剛剛開始。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虛擬幣行情震盪!教你開年化200%的網格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