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Gecko | 加密貨幣中的分叉是什麼?
金色財經
什麼是分叉?
分叉是指當一個區塊鏈的治理社區決定修改其基本規則或協議時發生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對原有區塊鏈協議進行更改或升級而觸發的。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叉(forking)」,會導致出現硬分叉和軟分叉兩種形式。
關鍵要點
最經典的案例是早期比特幣社區內部,因意見分歧引起的一次硬分叉,最終導致了兩種著名加密貨幣的誕生:BSV(比特幣中本聰的願景)和BCH(比特幣現金)。某些特徵保持不變,例如總供應量、流通供應量以及各個賬本帳戶的資產記錄。這意味著每一位比特幣持有者都會按照持有的比特幣數量,獲得等量的 BSV 和 BCH。簡單來說,如果你當時持有 1 枚比特幣,你還會額外獲得 1 枚 BSV 和 1 枚 BCH。該過程催生出新的區塊鏈網路,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比特幣分叉」。此後,比特幣出現了許多分叉。在本事件後,比特幣的其他分叉項目也相繼出現。本文將探討分叉的具體含義,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分叉是如何運作的?
分叉是指將區塊鏈網路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一部分,從現有系統中剝離出來並進一步開發。它是對區塊鏈網路代碼基礎或運行規則進行修改的過程。這種更改會對網路的運行方式或用戶交互方式產生顯著影響。改進後的區塊鏈或應用程序「切割」部分可以與原始系統合併,創建新版本,也可以保留為獨立系統。改進後的這條區塊鏈或應用,可以與原系統合併形成新版本,也可以獨立存在成為全新的系統。在去中心化體系中,分叉可能出於多種不同原因而發生。
為什麼會發生分叉?
中心化系統很容易通過直接的系統升級來改進。而區塊鏈應用或網路的改進則更加嚴格,社區共識在網路升級或更新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區塊鏈網路由其主要參與者維護,以確保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任何對網路的擬議變更都必須獲得這些核心成員中至少多數人的批准。在中心化系統中,此步驟並非必需,但在區塊鏈分叉中卻至關重要。此處的「參與者」指的是工作量證明 (PoW) 區塊鏈中的礦工或權益證明 (PoS) 區塊鏈中的驗證者。這些參與者以及任何其他有資格參與核心共識的社區成員構成了這一群體。
當區塊鏈發生(實質性的)變更時,就會創建一個新的區塊鏈。如果新的變更被網路上的礦工和驗證者接受,他們會將自己的節點升級到新版本的區塊鏈,並繼續維護網路。如果社區無法達成一致,社區中的一派可能會決定繼續維護舊網路,而其他成員則遷移到新鏈。這會導致網路分裂,並出現一個新的區塊鏈網路,它繼承了原鏈的歷史,但運作方式略有不同。前面提到的比特幣分叉就是很好的例子。
總而言之,分叉可能由於以下一個或多個原因而發生:
引入區塊鏈代碼中嵌入規則的變更
某些既定規則,例如運行節點的要求、社區提案系統和代幣經濟學,可以通過分叉進行修改。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技術本身並沒有改變,但指導社區管理運作的規則發生了變化。
技術改進或優化
隨著區塊鏈網路的發展,可能需要對核心代碼庫或支持某些基礎設施的代碼進行更改。這可以使其更好地運行或滿足用戶社區的主要需求。
創建新的獨立區塊鏈或應用程序
區塊鏈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可能會被分叉,以創建一條獨立於母鏈運行的新區塊鏈。這可以由區塊鏈社區中的一些反抗者或獨立開發者實現,他們希望改進母鏈的技術或規則,而不是從頭構建一條新的區塊鏈。
分叉的類型
根據分叉的方式和結果,區塊鏈分叉可以分為:
軟分叉
軟分叉是對區塊鏈網路的溫和升級,是對區塊鏈代碼或規則的簡單改進,使區塊鏈仍然保持其基本外觀和功能,並可以輕鬆地與原始版本合併。軟分叉中對區塊鏈軟體所做的新更改與升級前的記錄和系統兼容。這些更改被稱為「向後兼容」。一旦網路參與者同意這些更改,升級後的版本將被集成到舊網路中,並產生一個新版本。
硬分叉
硬分叉對區塊鏈的更改不具有「向後兼容」性。區塊鏈軟體的修改程度使其無法與現有記錄和系統集成。但是,如果進行此升級的決定是一致的,則網路上的礦工或驗證者將將其軟體升級到新版本,並維護統一的區塊鏈,而不是分裂網路。硬分叉可以僅用於分裂區塊鏈。
意外分叉
意外分叉並不像軟分叉和硬分叉那樣常見。意外分叉也稱為臨時分叉,因為它們並非計劃之內的。當網路上的兩個礦工或驗證者同時或幾乎同時挖出不同的區塊時,就會發生臨時分叉。
此類事件會導致區塊鏈暫時分裂,因為其他網路參與者難以確定區塊鏈的最新有效版本。為了保持區塊鏈版本的統一,礦工必須確定其中一個版本進行識別。一旦確定,他們就會將軟體更新為單一版本,從而確保網路保持完整。
如果未能實現這一點,將導致區塊鏈最終分裂,因為參與者將轉向他們認為當前和最有效的版本。
值得注意的分叉
比特幣社區分裂導致了網路分裂,BSV 和 BCH 應運而生,這是最早、最明顯的因社區分歧而導致的分叉案例之一。我們在其他章節中也提到過這一事件。以下是其他在加密貨幣領域掀起波瀾的熱門分叉。
以太坊經典
以太坊於 2016 年推出了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旨在為當時尚不成熟的以太坊網路上的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DAO 在上線三個月內就籌集了超過 1.5 億美元的以太幣,用於項目融資。
不幸的是,DAO 錢包在上線僅五個月後就遭遇了一次價值 6000 萬美元損失的駭客攻擊。此次事故給 DAO 及其貢獻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挽回被盜資金,以太坊社區的一部分成員同意將區塊鏈回溯到駭客攻擊前,以刪除包含駭客攻擊後記錄的區塊。此前,一系列事件導致社區未能推進 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軟分叉,以防止攻擊者轉移被盜資金。社區中的另外一部分成員堅持要求保留區塊鏈的現有記錄,這意味著 DAO 的資金將全部損失,這對於社區的其他成員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這場爭議導致以太坊區塊鏈分裂為以太坊區塊鏈和以太坊經典(ETC)。以太坊經典社區保留了舊鏈,記錄了丟失的資金,而以太坊社區的其他成員則分叉了舊鏈,並回溯記錄以挽救DAO的資金。
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硬分叉
早在 2017 年,可擴展性和效率問題就已開始困擾以太坊區塊鏈。開發者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僅僅是對以太坊的軟體和通用網路規則進行一系列高級升級。但事實上,以太坊區塊鏈並不足以支持這些新的協議和算法。以太坊區塊鏈演進的大都會時代,包括一系列軟分叉,用於安裝以太坊改進協議(EIP)。大都會階段又分為兩個階段:拜占庭階段和君士坦丁堡階段。拜占庭階段的軟分叉增加了帳戶抽象、難度炸彈、ZK-SNARKS(零知識簡潔非交互式論證或知識)等特性。
繼拜占庭軟分叉之後,2019年,以太坊網路礦工達成共識,進行了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君士坦丁堡升級於2019年2月28日完成。儘管區塊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於網路參與者一致接受升級,以太坊區塊鏈仍然保持完整。君士坦丁堡升級通過 EIP-1052 引入了一種更快的智能合約驗證方式,並改進了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
以太坊 Fari 與以太坊 POW
隨著以太坊區塊鏈遷移到權益證明 (PoS) 共識算法,社區再次出現分裂。幾派礦工希望維持最初的工作量證明 (POW) 鏈。隨著以太坊完成向POS的轉換,以太坊Fair和以太坊POW社區及區塊鏈應運而生。這兩條鏈運行在工作量證明共識算法上,並希望與新的POS鏈不同,繼續沿用這一設計。以太坊持有者將獲得以太坊Fair (ETHF) 和以太坊POW (ETHW) 中持有的以太幣 (ETH) 1:1 的空投。
比特幣的Taproot軟分叉
Taproot 升級可以說是 2021 年最後兩個季度加密領域最熱門的話題。此次升級預計將為比特幣區塊鏈添加重要功能,提高網路的安全性,並向包括 DeFi 和智能合約在內的新型去中心化用例開放區塊鏈。2021年6月,比特幣區塊鏈上的礦工就此次升級達成了多數共識。高達90%的礦工同意在升級部署後將其軟體升級到Taproot版本的區塊鏈。升級計劃於2021年11月14日進行,屆時區塊高度將達到709,632。Pieter Wullie 於 2020 年提出了此次升級。Taproot 升級增加了對 Schnorr 簽名的支持,改進了智能合約功能,並優化了比特幣的閃電網路。此次升級具有向後兼容性。礦工有 6 個月的時間來升級他們的軟體以支持 Taproot 升級。
Terra 基金會的 LUNA 分叉
LUNA 的崩潰是 2022 年第第二季加密貨幣領域多事之秋的一部分,詳情可查看 Decrypt 對此事的報導。Luna 區塊鏈見證了Terra 的儲備貨幣(LUNA)和穩定幣(UST)分別從 100 美元以上和穩定的 1 美元水平跌至極端水平。
為了挽救網路並減輕投資者的損失,Terra 創始人 Do Kwon 提議將區塊鏈硬分叉至崩潰前的版本。新鏈將保留 Luna 名稱,並發行原生 LUNA 代幣,但不包含算法穩定幣。舊鏈的原生代幣和穩定幣將更名為LUNA Classic (LUNC) 和UST Classic (USTC)。這兩條鏈的誕生,源於LUNA Classic社區繼續維護舊系統,而Do Kwon和LUNA的核心開發者將嘗試在新鏈上進行全新構建。此外,還為崩盤前的LUNA投資者和USTC持有者進行了空投。
UniSwap 分叉
前面提到的值得注意的分叉僅涵蓋了區塊鏈網路的分叉。但分叉並不僅限於區塊鏈網路。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也可能分叉。然而,大多數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分叉是由獨立開發者完成的,目的是創建一個獨立的項目,其應用程序的運行方式與現有應用程序類似。Uniswap交易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款去中心化應用最初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布。Uniswap 的去中心化掉期和自動化做市方法獨具特色。支持該應用的代碼已被許多其他項目採用。這些項目本質上是對 Uniswap 的分叉,並在用戶界面、代幣經濟學以及其他一些技術或治理方面進行了改進。
最後的想法
區塊鏈系統由於結構,任何升級都需要共識機制。如果你好奇為什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項目的數量增長如此之快,答案很簡單:「分叉」。與普遍認知不同,分叉並非僅僅是對舊鏈的複製;它們通常代表着技術創新或政治觀點。以太坊區塊鏈的 POW 分叉代表了後者,而其他盛行的智能合約區塊鏈則代表了前者。當前的嘗試已經構建了超快速且安全的網路,但每個網路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這些獨立的系統將努力將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或在可能的情況下租用基礎設施。無論如何,分叉將使技術保持活力。這些網路旨在整合其功能或利用共享基礎設施。分叉在這一演變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着技術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財務建議。內容轉載自CoinGecko,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疑問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