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小跌外資持續買超航空股,企業創新與社會責任並重,AI投資潛力增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小跌外資買超航空股,企業持續創新與社會責任並重,科技投資潛力不斷增強
台股今日小跌9點,收在23364點,但外資持續展現對傳產股的強勁信心,特別是航空雙雄長榮航 (2618-TW) 和華航 (2610-TW),共計買入2.5萬張,顯示出對航空業復甦的期待[1]。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05.46億元,其中外資獨占73.61億元,已連續九日買超,顯示資金流向的明顯趨勢。隨著教師節連假即將來臨,民航局也宣布將開放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航線的航班訂位,預計提供8.45萬座位,進一步刺激航空需求[2]。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於航空股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尤其是在假期出行需求上升的情況下,航空業的復甦潛力值得關注。
康和證券 (6016-TW) 最近捐款新台幣 80 萬元以支援因丹娜絲颱風受災的民眾,顯示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3]。同時,華碩 (2357-TW) 旗下的 ROG 品牌推出新款 4K WOLED 電競螢幕,強調技術創新與市場擴展,並計畫透過與初音未來的聯名合作,將品牌形象轉型為生活態度品牌,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4]。這些動作不僅反映出企業在面對社會責任與市場競爭中的靈活應對,也顯示出台灣企業在多元化發展與社會貢獻上的努力,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在經濟部推動的亞灣 2.0 方案中,成功吸引鴻海、和碩等 ICT 大廠在高雄亞灣設立 AI 研發中心,三年內將帶動 77.5 億元的投資,顯示出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強勁發展潛力[5]。鴻海計劃投資 60 億元於 AI 算力中心,並開發「CityGPT」平台,顯示其在智慧城市應用上的前瞻布局,而和碩則專注於 AI 及 5G 應用,預期將創造可觀的海外商機[5]。另一方面,泰福 - KY (6541-TW) 宣布擴充聖地牙哥廠的產能,計劃於 2026 年啟用,這不僅滿足業界需求,還將助力其進軍美國市場,並力求在 CDMO 業務中實現由虧轉盈[6]。這些動態顯示出台灣企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積極應對,並顯示未來在 AI 和生技領域的持續成長。
根據上海航交所最新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運價連續七周下滑,反映出全球航運市場的疲弱狀態,尤其是遠東至美西和美東的運價分別下降3.5%和6.5%,而遠東至歐洲的運價僅小幅上漲0.53%[7]。這一趨勢顯示出傳統旺季的需求尚未顯現,貨攬業者擔心運價若持續下跌將低於成本,可能迫使航商採取控艙措施以穩定市場價格。貨主則持觀望態度,期待即將實施的關稅政策對運價的影響,顯示出市場對未來需求的謹慎態度,整體航運業面臨的挑戰仍然嚴峻。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指標剛跌破
#下跌三黑K線
#法人看衰股
#偏弱機會股
#波段回檔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