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84%企業缺工 逾9成勞工憂心被AI搶飯碗、有3成工作會消失尤其是「這些人」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疫後景氣復甦,人才招募面臨困境,是否讓企業轉型人工智慧 (AI) 或自動化的生產與服務?yes123 求職網「企業缺工潮現況與 AI 自動化計畫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 84.3% 的企業目前屬於「缺工狀態」,有九成一的上班族擔心自己工作被 AI 取代,目前看來最危險的前五名依序是:「翻譯人員」、「記者」、「銀行櫃檯行員」,以及「保險業務員」、「金融交易員」。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84%企業缺工、逾9成勞工憂心被AI搶飯碗、有3成工作會消失尤其是「這些人」。(圖:shutterstock)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發現,有高達 84.3% 的企業坦言,目前屬於「缺工狀態」,比例略高於去年調查的 82.7%。


近期 AI 掀起產業革新風潮,勞資雙方的看法又是如何?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顯示, 合計有 51.8% 的公司透露,「有考慮」以「自動化」或「人工智慧」方式,進行生產或提供服務,比例略高於去年調查的 49.8%,而且又分成:29.3% 屬於「計畫尚未進行」;22.5% 屬於「計畫進行中」。

在硬體端,出現機器人的自動化、全天候生產;再到軟體端,有人工智慧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高速運算,恐怕將有工作、行業消失。預估在「十年後」,因為發展「機器人自動化」或「AI(人工智慧) 系統」,企業方面平均認為,目前的工作機會,將大約消失 30.9%。

難怪預估在「退休前」,有高達九成一 (91.1%) 的勞工透露,「會擔心」自己的工作 (職務) 被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取代,比例略高於去年調查的 89.6%。

同樣以十年後來看,在機器人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的職場,預估哪些「勞力型」工作消失機率較高?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為:「售票員」(56.6%)、「客服人員」(55.6%)、「產線作業員」(54.6%),以及「加油站人員」(37.2%)、「飯店櫃檯人員」(36.2%)。

至於第六到第十名,又分別是:「量販店、超商店員」(35.1%)、「電銷人員」(34.1%)、「餐廳服務生」(33%),以及「保全人員」(31.8%)、「門市銷售員」(29.9%)。

若也以十年後來看,在未來的 AI 職場,預估哪些「勞心型」工作消失機率較高?同樣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是:「翻譯人員」(40.5%)、「記者」(39.3%)、「銀行櫃檯行員」(38.3%),以及「保險業務員」(31.4%)、「金融交易員」(30.3%)。

在第六到第十名部分,又分別為:「秘書」(23.3%)、「產線工程師」(22.4%)、「金融分析師」(21.3%),以及「會計師」(20.3%)、「金融授信人員」(18.4%)。

yes123 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並指出,從科技業的無人產線,到無人商店、無人車、無人機等試驗,以及與「FinTech」相關的理財分析,自動化、人工智慧已同時衝擊到勞力密集與資本密集型工作:代表藍領和白領階級的勞工,都需要正視這場由 AI 浪潮掀起的「職場革命」。

只是楊宗斌也認為,人類工作並不會完全被取代,因為勝過機器的部分,在於「人性」這兩個字:像是關心、同理心、人際互動。比如說醫護工作,不是光靠治療儀器,「醫病關係」更需要靠溝通;還有社福照護工作,不僅僅是陪伴,銀髮族更需要來自內心的「噓寒問暖」;媒體工作也不會消失,因為需要查證與深度報導分析,透過「有溫度」的文字、影音力量來影響社會。

楊宗斌進一步預測,最終將走向「人機協作」的概念,也就是 AI(機器人) 與勞工,未來在職場範圍內,為了達成任務目標進行直接合作:前者從事精準度、重複性高的工作,後者在前者輔助下,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