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回暖,AI驅動電子股成長,能源供應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動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股市回暖,電子股強勁成長,AI技術推動市場變革與供應鏈重組挑戰
隨著美中達成關稅協議,全球股市回暖,台灣電子股如台積電 (2330-TW)、川湖 (2059-TW) 及台光電 (2383-TW) 表現亮眼,顯示出AI需求驅動的強勁成長潛力。根據報導,2025年電子類股每股盈餘年增率可達20.56%[1]。然而,廣達 (2382-TW) 在智慧醫療領域面臨挑戰,董事長林百里指出需十年磨一劍,強調國際市場的重要性及高毛利潛力,顯示出該領域的長期發展仍需時間[2]。整體而言,電子產業在中長期資金配置中仍為優選標的,投資者可透過市值型ETF把握AI相關股的成長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動用冷戰時期的「國防生產法」以推動稀土發展,這一政策使得美國唯一的稀土供應商 MP Materials (MP-US) 股價大漲,顯示出市場對於美國加強本土供應鏈的期待[3]。同時,華航 (2610-TW) 因航班未符塔台要求啟動調查,強調飛航安全的重要性,並對旅客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4]。這些事件反映出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企業必須更加注重合規與安全,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引發了職場技能需求的轉變,吳恩達教授指出,GenAI應用工程師的崛起意味著這類工程師需具備用戶同理心及產品設計能力,以適應AI輔助編程工具的進步,顯著提升開發效率[5]。此外,印度波音787客機墜毀事件引發全球關注,這起事故不僅造成265人遇難,還是該型號自商業運營以來的首次致命空難,初步調查顯示可能存在系統異常,對航空安全及波音公司的未來影響深遠[6]。這些事件反映出科技進步與安全風險之間的微妙平衡,企業在追求創新時必須同時重視風險管理。
Meta以143億美元重金投資Scale AI,並招募汪滔以強化其人工智慧計畫,顯示出對AI領域的重視與焦慮,儘管CEO祖克柏對進展感到失望[7]。同時,中東局勢緊張導致國際油價飆升8%,摩根大通警告若衝突擴大,油價可能達每桶120至130美元,凸顯市場對能源供應脆弱性的擔憂[8]。這兩大事件反映出科技與能源市場的動盪,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局勢對市場的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