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打亂全球供應鏈!惠譽將亞太科技產業展望下調為「惡化」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全球關注美中貿易談判後續,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於 6 月 9 日宣布,將 2025 年亞太地區科技產業的展望從「中性」下調為「惡化」。此舉反映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尤其是關稅政策對硬體需求的直接衝擊,以及消費信心下滑對整體經濟成長的次級影響。

關稅與供應鏈壓力加劇
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科技硬體的主要組裝與零組件製造中心,對全球供應鏈變動的敏感度極高。惠譽指出,近期美國針對科技產品加徵關稅,將導致亞太出口企業面臨成本上升與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
此外,供應鏈瓶頸問題仍未解決,包括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原材料短缺(如稀土金屬)、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如台海與南海局勢)等,都可能導致生產延誤與成本結構惡化。
全球消費疲弱,需求分化明顯
惠譽預測,2025 年歐元區、日本與英國的消費支出成長將分別僅有 1%、0.7% 與 0.9%。中國雖預估達 3.3%,但仍低於 2024 年 12 月預測的 4.3%。美國市場則因零售與消費品部門展望惡化,對亞太科技產品的需求預期將持續疲弱。
半導體與 AI 需求呈現兩極
在半導體領域,AI 相關晶片與伺服器需求仍保持強勁,但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筆電)需求疲弱,導致供應鏈資源配置困難。企業需在高毛利 A I 產品與低需求消費產品間做出策略調整,增加營運複雜度。
企業評級與風險分布
惠譽指出,獲評的亞太科技企業通常規模較大、業務多元、財務彈性強,因此相對具備抗壓能力。然而,Renesas(瑞薩電子)與 LG Electronics(LG 電子)在評級空間上最為有限,面臨較高的下調風險。
中國與印度子產業展望維持中性
中國網路企業雖具備強勁的業務基礎與現金流,但在消費疲弱、競爭激烈與 AI 應用擴展的多重影響下,表現可能進一步分化。印度 IT 服務產業則預期仍將維持正成長,但全球經濟放緩將使客戶支出趨於保守。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