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事科技變革:德國援烏、中國技術追趕與川普貿易政策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軍事與科技格局變化:德國援烏烏克蘭、中國縮短技術差距、川普貿易政策受挫
德國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5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並計劃合作生產遠程飛彈,顯示出對烏克蘭防務的強力支持[1]。同時,中國在高頻寬記憶體 (HBM) 技術上縮短至全球領先者3-4年的差距,顯示出美國禁令催化下的技術自主化進程[2]。這一系列動態不僅影響全球軍事與科技格局,也可能重塑相關產業的競爭態勢。特別是在AI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中國的HBM市場前景愈加廣闊,未來將成為全球記憶體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川普無權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關稅,這一判決可能終結其貿易戰政策,並對企業及進口流程造成重大影響[3]。此外,馬斯克試圖阻撓OpenAI在中東的AI資料中心計畫,顯示出科技巨頭在政策與商業利益交錯中的影響力[4]。這些事件反映出美國在科技與貿易政策上的不確定性,可能對市場信心造成衝擊,並引發企業對未來政策走向的擔憂。
AMD收購矽光子新創Enosemi,旨在強化其在共封裝光學及AI領域的技術實力,這一舉措將提升晶片間的傳輸速度與能效,進一步擴展其AI產品組合,增強與輝達的競爭力[5]。同時,特斯拉計劃於6月12日在德州奧斯汀推出自駕計程車服務,這標誌著馬斯克重塑公司的重要一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成功推出自駕計程車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6]。這些動態顯示出科技巨頭在AI及自駕技術領域的積極布局,暗示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美國媒體《外交事務》指出,川普政府低估中國的發展潛力是其最大的戰略失誤,尤其在製造業和電動車領域,中國市佔率持續攀升,顯示出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7]。同時,OPEC+維持產量政策不變,導致原油期貨價格上漲,Brent和WTI原油價格分別收於64.90美元和61.84美元,反映出市場對供應緊張的擔憂[8]。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及夏季需求增強,中國的崛起與油價上漲共同影響全球經濟格局,顯示出美國在多方面面臨挑戰。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