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聚焦電商、雲端運算與AI!蔡崇信:過去5年阿里巴巴經歷很多挫折 現已重回正軌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近年來,中國和亞洲周邊國家合作以及跟歐洲的合作越來越引發各界矚目,阿里巴巴 (09988-HK)(BABA-US) 集團主席蔡崇信最新也表示,亞洲企業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尋求成長,可尋求亞洲內部機會和歐洲市場來實現成長。他還提到,阿里巴巴過去五年經歷了無數挫折,目前已重回正軌。
蔡崇信上周六 (24 日) 在澳門一場活動上說,阿里巴巴在過去五年學到一個重要的道理,也就是要有韌性,始終想著再多活一天。「正是這種韌性,讓我們有機會反擊,也給了我們恢復的機會」。
在談到成功商業夥伴關係的關鍵時,蔡崇信答道,「一切都是為了人們齊心協力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並指過去 26 年以來,阿里的首要使命始終如一,「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當被問到企業應如何應對貿易緊張局勢和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動態時,蔡崇信回答說:「溝通和達成理解是最重要的。」他並建議企業不要採取消極態度,並敦促企業主動與政策制定者聯繫,解釋他們究竟是如何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的。他還將當前中美之間的關稅波動描述為一種新模式,企業「仍在學習如何應對」。
展望未來,蔡崇信也提到,阿里巴巴將專注於幾大核心業務;一是電商業務,這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優勢;二是雲端運算;三是 AI 在業務方方面面的應用,無論是面向客戶的前端業務,還是內部的運營流程。「我們希望 AI 無處不在,從而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同時,他還談到阿里巴巴在國際化方面的經驗。「如今,在 AI、消費互聯網及雲端運算等前沿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目前,阿里巴巴 80% 的收入仍然來自中國市場。」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火熱。蔡崇信認為,一方面當 AI 注入機器人時,現有的機器人會變得更加聰明,甚至能夠進行思考。機器人可以以一種由推理和思考驅動的方式移動,而不僅僅是按照預先編寫的程式執行任務。這種技術不僅侷限於工廠的自動化生產,還有著更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機器人能掃地、煮咖啡、彈奏樂器,這一切都讓人驚歎。
蔡崇信指出,目前大多數場景用在機器人或智慧機器人方面都是適用的,但當涉及到人形機器人時,真正需要考慮的是那些人們希望擁有外觀和感覺像人類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其實並不多,「因為在這些場景中,我可能更傾向於與真人互動,而不是與機器人互動」。
他還認為,雖然 AI 現在已能夠理解知識並進行推理,但在空間智慧方面,仍需要更多的進步,這是機器人產業要向前發展時需要克服的挑戰。
在蔡崇信發表上述言論之際,阿里巴巴在 5 月 15 日也公佈了最新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在 2025 財年第四財季裡,阿里巴巴營收 2364.5 億元人民幣,年增 7%,略低於預期的 2379.1 億元,調整後凈利 298.5 億元人民幣,年增率 22%,優於預期的 293.9 億元。
上述業績發佈後,阿里巴巴股價大跌,5 月 15 日當天在美股 ADR 下跌 7.57% 至 123.9 美元,下跌 7.57%,隔天繼續下跌 4.27%。摩根士丹利等機構認為,雲端收入增速不及預期是阿里巴巴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該投行 5 月 15 日出具研究報告指出,阿里雲端收入年增 18%,雖與預期相符,但低於市場預計的 20%。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