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面對美國債務危機仍顯信心,企業積極轉型AI與能源創新展現成長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因美國債務問題低走 三大法人仍買超21.65億元顯信心
因美國債務問題及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台股在22日開盤即遭遇低走壓力,失守五日線,顯示出投資者對於市場前景的擔憂[1]。儘管如此,三大法人在此波動中仍然表現出買超21.65億元的積極態度,顯示出對於台股長期基本面的信心,尤其是台積電 (2330-TW)(TSM-US)等權值股的吸引力依然強勁。市場分析指出,儘管短期內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台股仍具備結構性成長潛力,特別是在科技產業的持續創新與升級背景下,未來的資金流向值得持續關注。
台股市場多元成長潛力顯現,企業紛紛轉型AI及能源創新應對挑戰
微星 (2377-TW) 在 COMPUTEX 2025 展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企業級 AI 伺服器解決方案,計劃於第三季開始出貨,這一策略顯示出其對 AI 訓練需求的敏銳洞察,尤其是 4U 版本可支援多達 8 張 GPU 卡,適合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2]。此外,擷發科 (7796-TW) 與 Axelera AI 建立戰略合作,將於展會展示高效的邊緣 AI 解決方案,這一合作不僅強化了雙方在無人機及監控等應用領域的競爭力,也預示著市場對於即時視覺辨識及 AI 聊天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增長[3]。隨著 AI 伺服器需求的上升,HBM4 新規格的推出將進一步提高製造門檻,溢價幅度將超過 30%,這將促使輝達 (NVDA-US) 和 AMD 等公司加速產品升級,並可能改變市場競爭格局[4]。整體而言,這些動態顯示出 AI 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其對相關技術的強烈需求,未來將持續吸引資本投入與技術創新。
神準 (3558-TW) 在第一季業績發表會中強調,轉型至 AI 邊緣運算已顯著推動營收與淨利成長,這類產品將佔全年營收的 20%,顯示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美洲市場貢獻高達 88%[5]。同時,采鈺 (6789-TW) 透過出租廠房給母公司台積電 (2330-TW),期望深化合作並提升技術競爭力,尤其在智慧眼鏡及微透鏡技術的布局上,展現出中長期的發展潛力[6]。此外,台泥 (1101-TW) 在廣東英德廠推動的「羊電共生」計畫,結合光電與儲能系統,展現出企業在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上的創新思維,旨在應對氣候變遷及土地退化的挑戰,並促進生態平衡[7]。整體而言,這些企業的策略轉型不僅反映出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也顯示出在全球競爭中持續提升技術與永續發展的決心。
台股市場動態顯示出多元化的成長潛力,昶瑞機電 (7642-TW) 在掛牌上櫃首日即飆漲26%,顯示出市場對其無人機及機器人業務的高度期待,尤其在獲得AS9100航太品質管理認證後,未來獲利成長可期[8]。與此同時,台灣投資人對美債ETF的熱情卻遭遇挑戰,因台幣強升及美債崩跌,導致5月虧損達12%,引發贖回潮的風險,顯示出資金流動性及市場情緒的脆弱[9]。裕融 (9941-TW) 則在東南亞市場展現穩健成長,尤其在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的業務增長強勁,並獲得公司治理的高度肯定,顯示出其在地化創新及風控策略的成功[10]。整體而言,台股在面對外部挑戰的同時,仍有內部企業透過創新與擴張策略,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未來市場的資金配置及風險管理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