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財報兩樣情!專家:騰訊的護城河 阿里巴巴望塵莫及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中國兩大網路巨頭騰訊 (00700-HK) 與阿里巴巴 (09988-HK) 上周相繼發布 2024 年度財報,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前者以「高品質成長」刷新市場預期,營收年增 13% 至 1800.2 億元 (人民幣,下同),毛利與經營利潤連 10 季跑贏營收,阿里則因營收 2365 億元遜於預期、自由現金流同大幅年減 76%,陷入策略搖擺的質疑漩渦。這場財報對決,折射出中國數位經濟賽道從「野蠻生長」到「存量博弈」的深層裂變。
手握 14 億每月活躍用戶數微信的騰訊,正以「社群 + 內容 + 支付」循環建構牢不可破的生態壁壘。影片號商業化提速推動廣告收入激增,且遊戲業務擁有 60% 高毛利,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則貢獻穩定現金流。
更值得關注的是,騰訊長期持有美團、京東等企業股權的「賦能式投資」策略,既降低管理風險,也強化生態控制力。目前騰訊市值 4.67 兆港元已等同於阿里 2.36 兆加上三個美團 (8028 億),印證其「數位生態帝國」的統治力。
反觀阿里,核心電商業務正面臨拼多多、抖音、京東的挑戰,下沉市場被拼多多以低價社群裂變蠶食,中高階用戶流向京東自營物流體系,內容電商則分流平台流量紅利。
更致命的是即時零售衝擊傳統貨架模式,美團閃購、抖音生活服務加速「萬物到家」進程,迫使阿里倉促推出淘寶閃購應對,卻暴露組織架構分散的弱點。
數據顯示,阿里本地生活業務在今年第一季虧損 23.2 億元,零售業務毛利率持續承壓。張勇卸任後的「多元化治理」雖激發業務活力,卻難掩戰略失焦的困境。
專家認為,兩家巨頭的背離軌跡在本質上是商業模式的終極對決。騰訊憑藉微信生態形成「社群 + 內容 + 支付」鐵三角,用戶時長與場景黏性構築護城河,阿里卻深陷「流量爭奪戰」,從傳統電商到興趣電商、即時零售,始終在被動追趕流量紅利。當騰訊透過投資佈局坐享生態紅利,阿里仍困於「既要又要」的戰略搖擺,既要穩住電商基本盤,又需追逐 AI、雲端運算等新賽道,最終導致資源分散與利潤擠壓。
此外,當流量成本攀升至邊際效益遞減的臨界點,阿里的「中心化貨架」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價值重估,而騰訊的「生態賦能」路徑,則為網路下半場寫下註腳。
專家指出,真正的護城河,從來不是流量,而是用戶離不開的「日常」。
- 長期投資還靠譜嗎?
- Meta還能繼續爆發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