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迅速崛起,Google與輝達展現全球市場競爭新趨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Google推出NotebookLM App,輝達發布NVLink Fusion,AI技術深度融合成市場新趨勢
Google (GOOGL-US) 正式推出 NotebookLM App,進一步拓展其 AI 筆記助手的應用範疇,支援 iOS 和 Android 平台,顯示出行動學習的趨勢日益明顯[1]。此外,輝達 (NVDA-US) 宣布推出 NVLink Fusion 技術,旨在提升 AI 晶片間的通訊速度,並與聯發科 (2454-TW) 等公司合作,顯示出市場對於高效能 AI 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增長[2]。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科技巨頭在 AI 領域的激烈競爭,也顯示出未來行動裝置與 AI 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成為市場的重要趨勢。
全球AI需求激增,COMPUTEX 2025展現科技競爭新挑戰與台灣經濟發展潛力
COMPUTEX 2025於台北盛大舉行,吸引超過5萬名國際買家參與,創下歷屆之冠,顯示出全球對AI及自動化技術的強烈需求[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到場參觀,將進一步強化展會的影響力,並促進與其他科技領袖的交流[4]。然而,黃仁勳對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表示擔憂,認為這不僅影響輝達的財務表現,還可能使中國在AI生態系統上獲得優勢,凸顯出全球科技競爭的複雜性和未來的挑戰。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相關技術的需求將持續上升,企業需靈活應對政策變化,以維持競爭力。
在此背景下,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指出,儘管美中關稅達成90天休兵,該港口的貨櫃進口量預計不會顯著增加,反映出進口商在關稅上升前的提前採購行為影響了當前訂單情況[5]。同時,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成為未來十年的科技投資主題,中國企業憑藉技術和成本優勢,預計到2050年將占全球產量的近一半,顯示出強大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協同效應[6]。這些趨勢顯示,儘管短期內市場對進口量和科技投資持樂觀態度,但長期挑戰仍需關注,尤其是在消費者面臨實質關稅成本增加的背景下,零售商可能會轉嫁成本,影響商品品項和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計劃於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會議期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進行會談,重點討論外匯政策,特別是匯率市場化及其波動對經濟的影響,這使得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上漲至144.73,顯示市場對兩國貨幣政策的高度關注[7]。同時,美股第一季財報季即將結束,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擔憂達到十年來的新高,尤其是貿易政策及關稅問題成為企業報告中的焦點,儘管財報表現普遍優於預期,投資者仍期待未來政策能帶來更多明朗性[8]。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全球市場的情緒與走向,顯示出當前經濟環境的複雜性與挑戰。
隨著輝達在台北北投士林設立總部的消息,遠百 (2903-TW) 董事長徐旭東對於高科技聚落的形成表示樂觀,並認為這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經濟的發展,尤其在零售業需創造多樣化顧客體驗的背景下,AI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9]。同時,總統賴清德在就職周年演說中強調,台灣經濟需兼顧出口與內需,並計劃成立主權基金以促進產業再造,這顯示政府對於提升國家經濟韌性的決心[10]。在全球經濟變局中,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與內需市場的協同發展,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科技與金融互動加劇:COMPUTEX展現台灣企業創新潛力及全球市場變化
在 COMPUTEX 會議上,聯發科 (2454-TW) 執行長蔡力行與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的互動引發業界關注,蔡力行以小吃表達友誼,顯示兩家公司在車用產品及 AI 超級電腦領域的深厚合作關係[11]。黃仁勳強調「Team Taiwan」的重要性,並指出輝達與台灣的長期合作已涵蓋350家夥伴,顯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及自動化市場中的關鍵角色[12]。隨著 AI 技術的迅速發展,鴻海 (2317-TW) 的 AI Factory 構想也在此背景下逐步成形,預示著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的持續升級與創新潛力。
此外,在 COMPUTEX 展會上,雙鴻 (3324-TW) 與輝達 (NVDA-US) 的合作關係日益緊密,董事長林育申強調液冷技術將成為雲端運算的關鍵解決方案,並指出液冷產品的營收比重將持續提升,顯示出市場對於綠色運算的需求增長[13]。同時,聯發科 (2454-TW) 也在展會中展示其從邊緣到雲端的 AI 技術,強調其在 AI 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並推出5G生成式 AI Gateway 概念方案,旨在打破資訊孤島,顯示出其在數位轉型中的重要角色[14]。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科技產業的快速演變,也顯示出企業在應對未來挑戰中的創新能力,預示著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隨著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美債券殖利率上升至10年期約4.45%和30年期接近5%,使得派息股的吸引力下降,投資者需重新評估其投資策略[15]。然而,專注於股息增長的投資者仍可考慮科技股如蘋果 (AAPL-US) 和微軟 (MSFT-US),這些公司具備持續提高股息的潛力,能有效降低債券相關風險[15]。同時,方舟投資創辦人伍德看好AI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指出新藥研發成本將顯著降低,並提到瑞士-美國生技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 (CRSP-US)及美國合成生物學公司Twist Biosciences (TWST-US)為潛力股,顯示出科技與醫療股的成長機會[16]。整體而言,市場正面臨債券殖利率上升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具成長潛力的派息股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驅動的背景下。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營收創高股
#低股價淨值比起漲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