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成第二成長引擎!京東Q1營收利潤仍俱優預期 新業務虧13億人民幣仍被看好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京東集團 (09618-HK)(JD-US)今 (14) 日開盤上漲 4.2%,因該公司今年首季營收與利潤俱優於市場預期,收入年增 15.8% 至 3011 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公司普通股東凈利 109 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71 億元。在這場業績盛宴中,京東外送業務的首秀成為最大亮點,新業務收入 57.53 億元,年增 18.1%,日均訂單量即將突破 2000 萬單。
財報顯示,京東零售業務貢獻 2638.45 億元收入,成長 16.3%,創近三年新高,其中電子產品及家電收入成長 17.1% 至 1,442.95 億元,日用百貨商品收入成長 14.9% 至 980 億元。物流業務營收 470 億元,經調整後淨利 7.5 億元,較去年成長 13.4%。
儘管虧損擴大至 13.27 億元,高於去年同期 6.7 億元,但 57.53 億元的營收規模和 18.1% 的增速,標誌著外送業務正式扛起成長大旗。京東零售執行長辛利軍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外賣業務日均訂單量很快將突破 2000 萬單,並強調其對平台流量轉化率的拉動效應,用戶平均購物頻率提升 12%,跨品項消費佔比增加 8%。
值得關注的是,京東生態系員工總數突破 70 萬人,較上年末淨增 3 萬人,人力資源支出較去年同期大漲 10.7% 至 1288 億元,印證其「重資產」策略的持續加碼。
自 2024 年試行外送業務以來,京東以「免佣金」策略和騎手保障體系迅速撕開市場缺口。今年 4 月,劉強東親自配送外帶並與騎士同桌共飲的影片登上熱搜,將這場「攪局者」戰役推向高潮。
財報顯示,外送業務雖處虧損擴張期,但「品質化 + 社會化保障」模式已顯露差異化競爭力。零佣金吸引超 10 萬家餐飲商戶入駐,全職騎士「五險一金」涵蓋率達 65%,用戶重購率較業界均值高出 23%。
網經社分析師陳禮騰指出,京東外賣的「三毛五」理論 (只賺合理利潤) 正在重建產業規則。相較於美團、餓了麼依賴佣金抽成的模式,京東透過物流協同降低配送成本,同時以零售業務反哺本地生活流量,形成「商品 + 服務」的閉環生態。這種「不燒錢賺口碑」的策略有望引發產業從「補貼大戰」轉型為「價值競爭」。
就在財報發布當晚,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五部委約談主要外賣平台,直指「演算法壓榨騎手」「佣金畸高」等痛點,這被解讀為對京東「高舉高打」策略的潛在警告。儘管承諾騎手社保全覆蓋,但日均 2000 萬單的擴張目標下,勞動權益保障與成本控制的平衡難題亟待破解。
花旗則出具研究報告指出,外送業務虧損擴大可能拖累整體利潤率,但長期看好京東「零售 + 服務」的綜效,摩根士丹利則預期京東外送若能達到 20% 的市佔率,將為其貢獻超過 200 億元的年收入。
此外,財報也透露京東更深層的變革脈絡。自去年底劉強東回歸一線後,公司加速推動組織架構扁平化改革,將原有 28 個事業群精簡為 12 個,並重啟「低價心智」策略。今年首季日用百貨品類透過百億補貼實現銷售成長 21%,驗證了「下沉市場 + 品質升級」的可行性。
但挑戰依然嚴峻,零售業務經營利潤率雖提升至 3.8%,物流業務淨利成長率卻放緩至 13.4%,新業務虧損率仍高達 23.1%。在即時零售賽道,美團、餓了麼合計佔據近九成市佔率,京東能否複製其在物流領域的「後來居上」神話,仍需觀察第二季的旺季表現。
專家認為,隨著監管趨嚴與競爭白熱化,京東這場價值戰能否跑通「規模 - 效率 - 體驗」的正循環,或許將決定能否在電商下半場實現真正突圍。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