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2兆美元的債務缺口要靠盟友 川普急 日歐中俄不急

理財周刊 2025-04-18 07:30


文.洪寶山


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發現,美國太依賴中國製造,特別是製藥業,認為讓中國加入 WTO 並給予最惠國待遇是個錯誤的決定,過去 25 年來,數百萬的工作機會流失 (美國中西部鐵鏽帶的工人),對中國出口減少,美國的工業基礎被削弱和掏空了,現在無力生產無人機、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美國把整個供應鏈和製造基地都轉移到中國,於是 MAGA 喊出製造業回美的口號。

日本承諾投資美國一兆美元

現在反對者提出的觀點是,在 4% 的失業率下,驅趕數百萬人,而且工廠自動化,就算各行各業的工作機會回到美國,誰來做?缺工問題要幾年後才會顯現,關稅談判是當務之急。

上周十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 0.5%,流動性變差,逼得川普不得不暫緩對等關稅 90 天,原以為是跟美國撕破臉的中國幹的,結果媒體證實美債賣壓來自日本,而且日相石破茂鄭重表態:「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於在與美國進行的關稅談判中達成協議。」好 Man!

4 月 16 日到 18 日第一個與美國談判關稅的日本,石破茂表示:「我們將考慮如何才能最有利於我們的國家利益,如何才能最有利於世界的利益。」希望日本能帶頭給全世界樹立榜樣,特別是作為第一個響應川普關稅的盟友,承諾對美國投資一兆美元,雙方就日本擴大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達成共識,而且引發日美爭議的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的計畫,石破茂在 2 月與川普會面時便表示:「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計畫將是投資,美國鋼鐵仍是美國企業。」但 4 月 9 日川普表示仍不希望看到美國鋼鐵公司去日本。好處都要,讓利別想,這就是川普。

中國對美國發動報復性關稅

日本作為美國的頭號盟友,每次美國有難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相信也吃過不少悶虧,這一次,川普雖然暫緩對等關稅,但基本關稅 10% 不變,而且美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汽車出口即占日本對美國出口總額約 28%,結果 25% 汽車關稅仍然有效,川普的做法令石破茂相當難堪,也難怪日本這回劃下紅線。

不過跟中國硬槓美國不同的是,作為美國的頭號盟友,石破茂表示不會將拋售美債作為談判籌碼,而且,日本也不打算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石破茂的做法,至少在回應民意上站得住腳。

中國對美國發動報復性關稅,日本賣美債警告美國別踩紅線,回頭看,事出必有因。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前三天,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 3 月 30 日在韓國舉行,三方都同意加強供應鏈合作,日、韓希望從中國進口一些半導體原材料,中國也希望進口日、韓的晶片產品。

中日韓結盟應對川普關稅

此次中日韓會議有一個共識,是希望在這些領域保持供應鏈的暢通,另一個訊息,是要對抗貿易不確定性,需建立一個暢通的溝通機制。原來,中日韓在應對川普關稅一事,已經組成同盟了,這就難怪,日本在談判前賣美債,韓國 4 月 15 日被美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

面對川普關稅遲遲不給具體措施,並且透過政策威脅給市場製造恐慌,達到個別擊破、美國優先的目的的談判手段,可預期其他國家為了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球自由貿易進入區域性自由貿易,即國家間可能形成更多區域性貿易協定,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例如,中日韓將加快自貿協定的談判。習近平本周展開東南亞三國行,首站抵達越南,並簽署 45 項合作協議,涵蓋農業、人工智慧、媒體等多個領域。

歐盟畫紅線:科技監管與增值稅

中國與歐盟也有可能開啟合作,因為歐盟已經畫下明確的紅線,即科技監管與增值稅不容觸碰。如果 90 天內談判失敗,將對美國服務貿易徵收關稅,特別是針對 Meta、Google 和 Facebook 等科技巨頭的數字廣告收入。

美國的回應是,暗示美國對歐盟徵收的大部分關稅將不會取消,而川普表示科技監管不能由歐盟單獨制定規範,必須跟美國一起制定規範。從雙方已釋出的訊息來看,各自有不退讓的堅持,可想見 90 天寬限期大概率談不下來,對美貿易的高關稅會持續一段時間,於是歐盟願與中國重新開啟電動車價格協商。

美國倒債時鐘倒數中

日本、歐盟、中國的立場皆傾向關稅談判急不得,因此川普曾對俄羅斯說時間不多了,這話乍聽像似對普丁喊話:「趕快簽訂烏俄停火協議」。但也可以解釋為,再不簽停火協議就 (美國) 時間不多了,為什麼美國時間所剩不多了?美國的年收入大約是四兆美元,但今年 6 月債務到期是 6.3 兆,缺口約是二兆美元,一兆美元靠 DOGE 裁員,另一兆美元靠關稅及盟友捐款。

但還不夠,因為還有一兆美元利息要承擔,一共三兆美元的財務缺口,不單單是各國馬上就要面對美國高關稅,美國的倒債時鐘也在倒數中,這就可以理解川普急著要普丁談和平協議 (牽扯到烏克蘭的五千億美元礦產協議),以及把中國關稅拉高到 245%(持有 7900 餘億美元的美債)。

4 月 16 日傳來輝達針對 H20 晶片出口到中國提列一筆 55 億美元費用,是出口管制許可費,而且無限期,等於是額外的成本,這點嚇到市場,盤後主要晶片股大跌,輝達跌 - 6%、AMD 跌 - 7%、博通跌 - 3%、台積電跌 - 2%。上周末黃仁勳去海湖山莊晚宴,後來便傳出川普同意 H20 銷售中國,接著傳出輝達聯手台積電、鴻海、緯創等大廠一同在美國生產價值五千億美元的超級電腦。

一筆歸一筆 同意了還是要抽稅

感覺上好像是黃仁勳帶著伴手禮去跟川普協商成功,輝達 H20 可以出口中國,川普也收割了五千億美元的投資案,怎知等輝達五千億美元投資案公布後,又迸出個 H20 要出口管制許可費,而且無限期。這是第三次川普在對手承諾大手筆投資美國,市場以為皆大歡喜之際,冷不防地來了一箭,例如日本的一兆美元投資、台積電的 1650 億美元都沒能換來最低對等關稅 10%,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計畫也是懸著。

所以市場算是初步認識了川普的談判技巧,一筆歸一筆,每一筆都要交易,提供好東西只能換到同意,同意只代表可以繼續做,但稅還是要交,簡單說,同不同意是一筆交易,同意了,還是要抽稅。

美國貿易逆差只會隨時間擴大

這樣來看,關稅談判的結果可能是生意雖然能做,但利潤沒以前好,各行各業的利潤大概率是往下修,直到美國的債務黑洞平衡。什麼叫平衡,就是美國的債務黑洞是無底洞,而且在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提下,美國的貿易逆差只有隨著時間擴大,沒有縮小的一天。換言之,當累積的債務缺口大到無以為繼,現在各國金援美國的場景,還是會再發生。年輕的時候不懂為什麼大家都稱美國為爸爸,原來是提醒要多準備一筆孝親費。

來源:《理財周刊》128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