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房地產稅不可能向美國學 中國多項改革困難重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07 08:20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經濟研究》雜志社、《經濟學動態》雜志社、香港《經濟導報》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於2015年7月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在演講中表示,當前,改革的確進入了深水區,一些重要的改革可能涉及比較重大的利益調整,阻力比較大,因此困難重重。首先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緩慢;二是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壟斷行業的改革阻力很大。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卓元: 很高興參加到第九屆論壇,我發言的題目是: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穩步進入新常態。中國的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怎么樣認識新常態,怎么樣使中國經濟穩步的進入新常態,現在正在討論。我的發言著重想通過怎么樣深化改革來推動中國經濟順利進入新常態,發表一點個人的看法。 第一個題目是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但是還沒有很好的進入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的含義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我想最權威的還是總書記在2014年10月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演講時有一個很好的概括,當時他說: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第一個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第二個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第三個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講了這三條,去年年底中央工作會議從九個方面來分析中國進入新常態的表象,我認為那九個方面還是這三個特點的表象。從這三個特點來看,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但是還沒有很好的進入新常態。
首先,中國經濟正從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但是經濟還是在探底過程中,經濟下行的壓力還不小,還沒有在年均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中穩定下來,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今後5—10年有可能降到年均5—6%的中速增長。最近中國科學院有9個院士組織了一個給中央的報告,也請了我們社會科學院的一些專家參加,他們認為今後是中速增長,原來說中速增長是5%,報到中國科學院黨組研究以后,把5%去掉了,就說是中速增長,沒說具體是多少。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的改革發力、政策得當,7%或者6.5%左右的增速應該能夠維持到2020年,甚至更長一段的時間,但是如果說希望持續時間更長,7%左右,我個人認為恐怕很難。
其次,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總書記講了,新常態下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但是目前離這個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我體會,成為主體一般應該占60%以上,而2014年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8.2%,今年一季度剛剛超過50%。2014年最終消費需求對gdp的貢獻率超過投資4個百分點,也是剛剛到50%,但是離消費需求的主體地位還有相當距離。
第三,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沒有五年、十年的持續奮斗,難有實質性的進展。而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談不上實現經濟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所以,新常態不是指短期的狀態,也不是管幾十年的長期階段,而是指大致十年左右的中長期狀態,是涵概從現在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進入高速度國家行列,為逐步實現現代化打牢堅實物質基礎的時間。大概到2025年左右的時間,主要是要看到,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時間不可能很長,能維持十年左右就很不簡單了。關鍵就看個提質增效,實現轉型能不能在這期間做到。在這以后,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要再下一個臺階。最近比較雜志上說慢慢向均值靠攏,再下一個臺階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進程加速,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以后,中國改革包括經濟改革進程加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推動下,改革呈現明顯的加快勢頭,在被認為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其中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的有50個基本完成。這一年改革力度之大,頻率之高,比以前有很大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是中央政府帶頭推進審批制度的改革,下放了很多權利。二是近年來由於推進工商注冊制度的便利化改革,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把注冊資本實繳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大大改善了創業環境,調動了大家創業的積極性。上市制度改革最明顯的變化,大概是從2014年3月到現在到5月,大概每天有1萬個新的企業注冊,其中主要是私營企業、民營企業,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這對解決就業問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財稅改革總體方案已經中央深改小組通過,繼續推進營改增的改革逐步擴展到第三產業的主要行業,這對服務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這方面減稅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減了3700多億。另外,擴大了小微企業稅收減免的優惠,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繼續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的支出,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項目傾斜。 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也在加速,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這方面有很大的進展,而且實行了存款保險制度,五家民營銀行已經陸續開業,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的確在加速進行。還有一個是自由貿易區建設向前推進,從上海到了廣東、福建、天津等等,今後還要繼續拓展。國有企業改革也在推進,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在中央企業啟動了四項改革試點,分別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董事會授權試點,向央企派駐紀檢組試點,關於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個是國有集團,一個是中建材。還有中央企業,像中石化,去年把油品等銷售板塊拿出不到30%的股權轉讓給包括民營企業在內搞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高管人員薪酬,特別是行政任命的高管人員薪酬降低,已經開始實行。這些改革都有利於穩增長,有利於為經濟進入新常態提供新的動力源(600405,股吧)[-10.00% 資金 研報]泉,弱化了原來主要由政府和政府官員為追求短期gdp增速最大化形成的惡性競爭。這是我想講的第二點。
第三點,改革的確進入深水區,有幾項改革困難重重。當前,改革的確進入了深水區,一些重要的改革可能涉及比較重大的利益調整,阻力比較大,因此困難重重。
首先,我認為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緩慢。前一階段由於地方政府公司化比較嚴重,地方政府之間為追求gdp短期增速的最快化,一個勁的搞粗放擴張,結構趨同,造成了一些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環境嚴重惡化,地方債務負擔很重。現在要轉方式、調結構、去產能,修復生態環境,減少債務,就需要首先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不再充當資源設定的主角,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服務環境,著力改善民生,讓老百姓(603883,股吧)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但是現在還看不清楚地方政府職能的轉換究竟有哪些舉措和取得哪些實質性進展。看樣子政府的改革,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改革,仍然是今後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二是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壟斷行業的改革阻力很大。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比如對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要逐步放開,但是這方面進展很慢。比如去年中石化拿出油品等銷售板塊搞混合所有制,也是個非常初步的改革,因為還是由中石化控股,但是有關負責人卻指責中石化搶先改革,沒有及時請示報告,對改革表示不滿。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和適時推進改革,決定已經作出了一年半多了,至今看不到加快的影子,一直說要在去年建立起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但是至今也看不到建成的日子。根據報紙上記載,現在仍然有90%以上的縣市沒有動作,理由是沒有部門能夠協調這項工作,實際上是在消極抵制和應付這項工作,而沒有這個平臺,所謂房地產稅的征收就是一句空話。三中全會決定說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還要逐步提高直接稅的比重,我記得三中全會檔案起草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提高個人所得稅,向個人直接征稅真的太難了。為什么流轉稅為主,流轉稅從企業中直接扣,要向個人直接征稅,現在很難,阻力非常大。比如稿費,工資,這些扣稅很容易,但是有的人一下子暴富的怎么增稅,比如有一些大股東,一下套現多少億,幾十億,這個稅怎么征收,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好的辦法。這方面的改革據說財政部最近要考慮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這方面我覺得也是一個非常緊迫需要推進,但是難度又非常大的改革。
第四點,既得利益的固化以后,改革越來越難,深水區改革之所以困難重重,有認識分歧問題,有怕擔風險的問題,但是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因為在既得利益由於幾十年來改革停滯不前、固化以后積重難返,改革越來越難,風險越來越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我剛才說的,不動產統一平臺的建設,一再后推,就是要求太全面,太高,九個方面不動產一一登記,而且從城市到鄉村,做起來的確很麻煩,也很費時費力,應當逐步建立,不宜一步到位。
更重要的是,我估計由於要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不積極,因為這項工作可能損害他的利益。在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開會時有的領導說,他到地方去調查,問地方的干部,據他所接觸的,每一個地方干部差不多都兩三套房子以上,因此他主張征房產稅從第四套征起,這樣征房產稅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為什么不動產統一平臺難建立,恐怕工作是難,另外布置要求太高太全,最重要的是可能觸犯到他們本身的利益。
由於不動產包括房地產稅現在根本看不出出臺的前景,在深圳一些地方炒房地產又開始了,炒房地產對資源浪費是最嚴重的,大家都一套房,結果蓋了很多空置房,是要用磚頭、瓦、鋼筋、水泥弄起來的,是真正的物質財富,這樣造成的空置房或者鬼城,消耗的物質財富太可惜。
另外壟斷行業的改革也是阻力重重,我想主要是壟斷行業的人,特別是其中的管理層,多年來享受高收入、高福利,改革以后如果引入競爭機制會使他們的收入和福利不能夠輕易維持原來的高水平,因此他們會本能的采取各種手段來阻撓改革。大家都知道,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已經討論了很多次,都已經成型了,但是我知道最後一次討論是4月底,現在已經7月了,到現在下不來,我想還有沒有協調好的東西。同樣的道理也可以說明,為什么一些政府官員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審批權利,因為那里有自己的利益,放棄審批權利等於放棄自己手中的利益。所以政府改革很重要,很緊迫。但是絕不是短時期就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沒有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動很難推進。也由於既得利益的固化,使得改革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改革的余地越來越小。 可以想像,像征收房地產稅,不可能一下子像美國那樣對所有的房產都征收,很可能采取比較擇中的方案,讓受損利益的人縮小點,對高收入的群體征稅,分布實行才行為。要到2020年像三中全會決定所說的那樣,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336項改革舉措和任務,將是困難重重的歷程,稍一放松就可能會打折扣。當然,折扣打得越低越好。謝謝。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