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提前出清銀行股 龐大ETF如何處置引關注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5-02-17 18:00

據《彭博》報導,日本銀行 (BOJ) 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處置其在 20 年前金融危機期間從困境銀行手中購入的數百萬美元股票,這一進展讓人們關注到其所持有巨量 ETF 的潛在命運。
根據日本央行帳戶的最新報告,截至 2 月 10 日,其持有的股票帳面價值為 528 億日元 (約 3.45 億美元)。考量到過去幾年央行每月持續出售約 100 億日元,預計可在 5 個月內處置所有剩餘資產。日本央行於 2015 年表示,將在 2026 年 3 月前完成出售這些股票。
許多日本央行觀察家認為,當局不太可能同時出售從銀行和 ETF 購買的資產,因為擔心可能擾亂市場。
提前完成銀行股票操作,增加了日本央行可能最早在今年與市場參與者展開討論,釋出有意出售 ETF 的訊息。
ETF 持有量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政策拼圖的最後一塊。在尋求解除其前任實施的超寬鬆政策設置之際,植田和男在加息和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機制的同時,沒有提及具體的 ETF 計畫。
植田和男在過去 12 個月內已升息 3 次,並宣布了一項透過出售大規模政府債券來進行量化緊縮的計畫。他上個月重申,需要更多時間來考慮 ETF 的命運,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根據最新的帳戶數據,日本央行持有約 37 兆日元 (約 2,420 億美元) 的 ETF(以帳面價值計算)。根據央行報告,截至 9 月底,這些資產的市值為 70.3 兆日元。
日本央行於 2010 年 12 月開始購買股票基金,作為刺激通膨的貨幣刺激計畫的一部分。前總裁黑田東彥擴大了資產購買規模,使央行成為日本股票的最大單一持有者,其繼任者植田和男於去年 3 月正式停止了這項操作。
與 ETF 相比,購買銀行股票的規模約小 15 倍。日本央行於 2002 年 11 月開始收購這些資產,並持續購買約兩年,旨在透過協助銀行解決其嚴重的壞帳問題來維持金融體系穩定。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央行於 2009 年 2 月至 2010 年 4 月期間恢復了購買。
雖然銀行股票的規模相對於日本央行的 ETF 持倉來說相對較小,但央行花了約十年時間才接近擺脫其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股票。央行最初於 2007 年 10 月開始出售這些股票,但在一年後因全球金融危機而暫停出售。在 2015 年底,它表示將在 2016 年 4 月恢復出售,並將出售期限延長至十年。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