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投行分析師猝死 父親寫了這樣一封信
鉅亨網新聞中心
all street oasis 文 / sunilgupta 譯 / 胡禛
導讀
在投行分析師兒子猝死后,這位印度父親寫了這樣一封信。
作為同齡人,看到這位生於1992年投行分析師的悲劇,讀著年邁父親的這封信,年輕的你們是否想過多抽點時間與家人共度?日漸年邁的父母們,是否也應該重新考慮一下“我的孩子應該過上我要他/她過的生活”這樣的態度呢?
6月21日,父親節到了,謹以此文獻給所有亞裔子女和父母們。
譯者記:
2015年4月16日,高盛三藩市(san francisco)支行分析師sarvshreshth gupta在連續工作至少兩天兩夜后死去。一個月后,其父親sunil gupta發表了這篇《永生之子》(a son never dies)悼念兒子,並反思了他的一些理念。6月5日,華爾街綠洲網站(wall street oasis)登載了這篇文章。
翻譯文章的間隙,圖書館放起閉館音樂,旋律仿佛給整個圖書館蒙上一層薄薄的霧氣。我的身邊坐著的,是正在看書、算題或碼論文的一張張陌生面孔,是的,這是所謂“學霸”和“學渣”們都會認真一把的期末季。
譯完全文,數院本科生機房里燈火通明,還有十來個同學在寫大作業。世上總是不缺愿意埋頭苦干的人,也是他們的辛勞換來了方方面面的進步,不論這些進步最終的效果是否合意。
然而,當看著這樣一封來自一位印度父親的信,想到此般壓力下的同齡人(sarvshreshth gupta生於1992年)的悲劇,年輕的你難道不覺得應該多抽點時間與家人共度,而日漸年邁的你們,是否也應該重新考慮一下“我的孩子應該過上我要他/她過的生活”這樣的態度呢?
譯者很慶幸自己的家庭中並沒有那么多對子女的的苛求與追求完美,但這種整個家族的希望和驕傲寄托於一人的狀況,卻在亞洲家庭中實所常見。
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擁有自己?我們對自己的評判有多依賴於旁人的目光?我們與家人真的在坦率地溝通嗎?逝者已矣,這些問題正如原文中所說那樣will never be answered,然而對於生者,尤其是越來越多求職於高壓行業中的人來說,這樣的文字不啻為一記警鐘。這也是我想把此文及早譯成中文讓更多人看到全文的原因。文章較長,文中若有一些不連貫或譯錯之處,還請海涵。
永生之子
a son never dies
十六小時的航行,飛過大陸、海洋和群山,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飛抵三藩機場。那是一個無比美好的加州春日,在那天,恐怕誰到了那兒都會花掉身上最後一個硬幣來享受這樣的美好。
而我匆匆趕往機場的到達航班大廳,心里滿是焦急、緊張與憂慮。“快告訴我,他千萬別出什么大事兒!”我使勁推搡著女婿的肩膀說著,直直地看著他的眼睛。“是出了大事,”他頓了頓,“我們失去了他。”
天旋地轉。我的心好像受到了一記重錘,我想著我活不下去了。難以置信的訊息讓我聲嘶力竭地大叫出來:“我兒子,就這么走了?”身后的妻子從背后緊緊抓著我,仿佛我們剛才聽錯了什么,一定是有哪兒弄錯了,這事兒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但瞬息之間,我們已經猛地認清了事實,淚如雨下,跌坐在地上。
我們的世界從此改變,留下了一片此生都無法填補的真空。我們再也不是那個家庭了,傷痛將纏繞我們的余生。
故事的開始
1992年5月19日
新德里
產前陣痛持續了將近廿四個鐘頭,還是沒有什么臨產的信號。產科醫生是我的校友,他從房間里走出來,讓我在剖腹產手術的同意書上簽字。不一會兒,兒科醫生抱來一個襁褓,上面還留著些剖腹產時沾上的血。他把襁褓塞到我手里,“抱著你兒子。”他說到。我退了一步接過來:“醫生啊,您好歹先把他洗洗干凈啊。”
就這樣,我的兒子帶著我性格中不為人知的大男子主義烙印來到了這個世界,把我樂得沒完。
生活就像一個夢。頂尖報社的職位,德里城南邊體面的小屋,有車有房還有個胖嘟嘟洋娃娃一樣的九歲女兒,生活簡直太好了。仿佛生活已經沒有什么再好的東西給我了,而我也沒什么更想要的了。
而這臭小子,皮膚黝黑,細長的睫毛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選美冠軍嫉妒,穹頂般的眉毛神采奕奕,那鷹鉤鼻兒則讓人立刻想起他老爹的那股傲氣。
這孩子晚上不睡覺,發出最美妙的種種噪音。我就一連幾個小時抱著他在屋里走來走去,哄他入睡。最後我們終於找到了辦法。我們一家四口開車出去兜風,他姐姐在腿上放個枕頭,然后像個經驗豐富的老奶奶一樣哄他睡覺,這招一般都管用。
我妻子和我晚上輪流給他準備牛奶。如果花了太長時間(考慮到我們睡眼朦朧的狀態,有時候確實如此)或者我們把牛奶熱得太燙了,只好再用涼水沖奶瓶來降溫,這孩子就會鬧騰個沒完,讓我們又著急又愧疚。
我們天堂般的生活持續了整整四個月。這生活好得過了頭,終於沒能繼續下去。我的公司由於一場惡意的蓄謀撤換了所有崗位,我丟了工作,沒有社保,沒多少積蓄,只有一個脆弱的家庭和我四個月大的兒子。
接下來的三個月是最艱辛的時光。沒活可干,無處可去,我就呆在家里,把兒子放在腿上,等待著發生些什么。補助越來越少,不多的一些吃的支撐著我們過下去。兒子出生的優越感正在快速消失,我的上司和同事們對我施舍般的態度讓我又驚訝又受傷,失去了重回主流生活的勇氣與決心。
兩個跟我一樣境況的密友也是這一厄運的受害者。他們借酒消愁,陷入深深的壓抑與無助,最後離開了他們天堂般的家庭,把妻兒老小托付給自然與社會的恩典。
我決定繼續戰下去,而我的兒子,這世界上最幼小最脆弱的人兒,成立我的希望、熱情與行動的源泉。我會每天早上去附近的健身房,定期去公園散步……有時候聽上去簡直難以置信,我會坐在車里,搖上車窗,關掉空調,邊流汗邊發抖,用最大的音量仰天長嘯,問一句生命的答案。
為了能有生火做飯的錢,我開了一家小制造廠。專業經驗和訓練幫我掙到了養家糊口的錢。我的虛榮,我的自大,我的狂傲都已煙消云散,但我執著的那股勁兒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兒子兩歲時,我們送他去了社區學校。我醉心於他的每一次搗蛋,每一絲歡喜和每一分幸福。我每天給他洗澡,一邊還坐著給他念東西。我不規律的職業生活有個極好的地方——我有了充足的時間陪兒子。在那段日子里,他養成了對印刷字的興趣,這種興趣一直延伸到長遠的后來。
兒子不斷長大,進了正規的精英學校,我的任務也成了接送他去公交車站。當我們等車的時候,我會給他念百科全書上的東西。這些等車的片刻是我們陪伴彼此處的美好時光。我兒子有時還會責怪我下午去接他:“爸爸,下午就別來了,人人都覺得你像是沒工作一樣。”
那些下午,我們一起閱讀,讀那些我到處買來的書。那些陪伴他,親近他,督促他,愛他的寶貴時光,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我的失業之苦。
晚上我們過得很特別。我們會去社區公園玩——蕩秋千,還在草坪上又跑又跳。從他很小我就不斷告誡他,要有競爭意識,要有贏的精神,要學會團隊合作,還有最關鍵的,需要有強壯的身體和身心健康。
我們家的第一次遠行是去那原始、瑰麗、銀白色的果阿海灘。盡管我女兒以前有過坐飛機旅遊的經歷,對我兒子來說那是一次新奇的體驗。
豐裕的物產,靜美的海灘,一月的涼風輕撫海面。而最關鍵的是那種闔家團圓的感覺,造就了這次難忘的旅行。那些擁有這般生活品質和美滿家庭的人真有福分,當然,那時的我們也真有福分。兒子一開始害怕海浪,害怕濤聲,但慢慢就愛上了阿拉伯海。他在沙灘上奔跑,看著躍起的海豚,坐進水艇潛入深海,還第一次嘗到了椰子汁。
不愛家的人永遠無法度量一個完整的家庭有多歡樂。兒子是給我這種滿足感的核心人物。美好的時光終究結束,我們的假期也到頭了。我們曬得黝黑,心滿意足回了家。
后來我又過上了公司上班的生活,更少回家而更多地待在單位。然而,我還是幾乎每天晚上給他念東西(只要不出差),和他擁抱著入睡。他均勻的呼吸、柔軟的身子,以及他仍留有的嬰兒香氣是我的靈丹妙藥。每周六晚,我們家一定會出去玩,那時我們最喜歡的是野餐。奶球、妙芙蛋糕和湯羹,都是我們翹首以待的美食。
兒子繼續成長,而且漸漸擁有了我想要他有的那些品質。他酷愛讀書,我也到處給他找書看。不管我是出差去美國、英國、南非,還是去古加拉邦、孟買,我都會給他買關於歷史、科學、民俗和文化的書。我給他買傳記、短篇故事集、小說,還有通識類的書。我會在書的頁碼邊標上日期,作為給他布置的閱讀任務,而他總能讀完。回過頭來,我們也會一塊兒討論書上的內容。
這些就是我們的“私人往來”環節。他很聽話,也很真誠。他總是想證明:“爸爸,我愛你!”
我們一起玩耍的時光很有趣,很快樂。周末早晨,我們會在院子里玩蟋蟀,有一種看上去“披著睡衣”的蟋蟀特別有意思。隨后我們就去附近的小吃攤上買兒子最喜歡吃的曲奇餅干,叫“小甜心”。買完餅干就去公園里,秋千上或是長凳上坐著享用我們的大餐。世上沒有哪兒的頂級餐廳里的七道菜大餐①能比這更寶貴。整一周,我們都會等待著這樣的早晨,簡單而快樂。
兒子十歲出頭了,我開始帶他去我們的體育社團,叫做siri fort社。在社團里,我帶他了解壁球、網球、乒乓球和慢跑運動。我雄心勃勃,滿懷熱情,想要我兒子學會所有這些運動,而我的努力要讓他在生活的任何一個節點上都很充實。他確實成了人盡皆知的人物,成了“全能手”。我們一起打球,有時我會故意輸給他,這樣他會很有自信心。這種詭計很快就不奏效了,他會彬彬有禮地抗議:“爸爸,請不要故意輸球,讓我靠自己本事來贏吧!”這就是我兒子,拼盡全力要靠自己去贏,這也其實是他老爹心里最想要的方式。
他的游泳課試一次慘敗。耳朵的問題總是困擾他,而他開始逃避游泳。他確實進行了階段性的嘗試,去上了游泳課,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童年的兒子在很多方面並不像我,這讓我五味雜陳。盡管他聰明太多,善於沉思,做事耐心,但卻沒有我身上的那種活躍,我那種與人攀談的能力,我那種自信(有時快要達到自負的邊緣)和我那種與陌生人交流的能力。我觀察到了這些差異並決定不去理會這些,讓自己相信他的那些長處對於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是更重要的,而我的那些則是膚淺的,不必要的。
我是多么沒有遠見啊!多么鼠目寸光、不可饒恕,以致最終向這個家庭證明我那是毫無洞察力。常言道:“事后諸葛亮。”這句話我到今天算是明白了。那時候,我忽視了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一面,以致最終給我帶來了今日的無盡痛苦,折磨我的余生。
那時候我給他準備著大江大海的生活,要他去贏得一切的戰斗,卻忘了給他釘上那個馬掌釘②。然而“正因為一個馬掌釘……”。
兒子獲得了去首都最好的公立學校上學的名額。他成了王牌辯手、犀利寫手,對詩歌有著天然的鑒賞力,最後當上了那所精英學校屈指可數的學生領袖。那就像是他要向一個人,也向所有人證明,他那青春期早期的性格問題是一次需要立即得到糾正的越軌。在青春期后期,他的生活充滿了自信、成功和滿足。他在學術上成績出眾,作為學校辯論隊的一員代表學校擔架全國性和世界范圍的論壇,是受學校老師矚目的焦點……我們那年輕魁梧的兒子啊!
那幾年的家庭出游,我們去了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果阿邦,次次都是愉快的家庭團聚。我們在海灘上奔跑,逛商場,去遊戲城,還暢游在太平洋(601099,股吧)和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他的冷幽默和即興評論是我們一家最歡樂的時刻。對於我和店員、出租車司機、守門人和售貨員們有趣的閑談,他則會挑起眉毛,用略帶惱火的聲音表示抗議。
他最厲害的地方是給我指方向。我們常會走在陌生的城市,找地標,然后來來回回地走。我總是不服輸,不去看地圖,甚至不去問路,結果總是原地打轉。他給我造了個詞,叫“路癡”,還告訴所有人,別跟著他爸爸,要跟著他。從那以后,他就隨身帶著導游手冊和地圖,成了我們的向導。
一個普通的中產印度人,還要祈求什么別的呢?一個完美的家庭,有妻有兒有女,健康能干;孩子上了最好的學校,課內課外都超棒;工作上,在全球最好最大的美國企業有一個好職位,一家四口過得富裕而和氣。
生活如歌、如夢、如一場歡宴,讓我得意而自傲。誰能比我們更接近永恒的幸福?命運稍后就會奉上答案。
當兒子泰然自若地搞定他高中的所有考試,我們去了他校長家,關於他未來的職業選擇尋求建議。校長是一位全國大獎的獲得者。“別送他去那些培養人才的工廠,”她說,“他太有天分了,送他去美國的常青藤大學吧。”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真要帶著后悔和愧疚而哀嘆了。他的歿難早已注定,他的宿命在那兒召喚著他,在那片他再也沒有從那兒回來的土地上。
這是生活的諷刺,是生活最大的悖論。當你覺得你什么都贏得的時候,當你擁有一切快樂、心滿意足的時候,你忽視了大自然那不可思議的告誡:“今日之歡樂孕育著明日之悲傷。”
勝利與預兆
2010年秋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10年夏天的印度。差不多是在午夜,兒子闖進我和妻子的房間,揮著他的拳頭說:“搞定了,沒錯,搞定了!我拿到了沃頓的offer!”
我們一開始呆著說不出話,隨后跳下床,淚流滿面,先擁抱兒子, 再互相擁抱。對我來說,那是夢想成真啊,我可一直盼望著、希冀著有一天我兒子能在常青藤大學學習。夢想一個接一個地實現。我們的女兒那時已經成了一位工程師,正在加州一所名校攻讀管理學學位,嫁給了一名常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學畢業的碩士。
我們的喜悅簡直沒有邊兒。那時候看來,我們仿佛是被老天的善意和超能力選中。我們當然是被選中了,然而並不是善意的。幸福是多么具有欺騙性啊,后面才會知道。
整個大家族通通都知道了。我和家族里所有人的交談都帶著字號、滿足、快樂和狂傲。“為什么不呢,”我想著,“誰能吹噓自己有這樣的壯舉!”
兒子把我帶到了我成功和喜悅的巔峰。最熱心的準備開始了。妻子把大小物件列好清單,清單上的東西是她那親愛的孩子在千里之外零下的溫度里所需要的。那里文化不同,人生地不熟,飯也吃不慣。小伙子被數不清的“你要……”和“你不要……”給淹沒了。
我們告訴他,好好享受接下來在印度的是那個月吧,因為他的職業生涯已經規劃得很好了,而大多數年輕人在這個階段所面臨的艱辛他將不會遇到。
然而並不是這樣。突如其來的,他的后頸不知怎的有了強烈疼痛。
會不會是超自然在發出什么凶兆?會不會是上蒼無言的資訊?會不會是一種最終導致無盡痛苦的預兆?
那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正在山巔,沒有什么能讓我們跌到谷底,沒有迷信可以接受,沒有變故會光臨我們家。兒子的問題不過是小事一樁。“哦!這沒什么的,不過是肌肉抽搐而已。”我們這樣自我安慰道。
要是我們聽從了這無言的啟示會怎樣?要是我聽從了妻子小聲的建議會怎樣?“你怎么能讓他帶著這樣傷飭的疼痛周游世界、生活學習呢?”我則魯莽地說:“哦,得啦!這是男人的世界,他要經受這些磨練變得更強!”
生活永遠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只是讓他落下一個學期的課程的話……后面的一系列事情會不會改變?”“我們能重寫命運嗎?”“我們能換掉超自然給我們注定的事情嗎?”
好吧,邏輯和理智占了上風,我們的兒子帶著嚴重的背痛,背上墊著墊子,袋里裝著止痛片,眼冒金星地開始了他嶄新的、前途光明的、令人驕傲的生活。我們都帶著自豪和樂觀的心情看著他離開。“我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我如是想。
至於我錯得有多深,時間會揭曉答案。
兒子抵達賓大,由他姐姐和姐夫接機。他們從西海岸飛過去幫他在沃頓安居。他的衣服、被子、各種小玩意和所有瑣碎物件,凡是這個十八歲男孩提出來的,寵愛他的姐姐和姐夫都能提供。他是要被訓練得堅忍不拔、戰勝挑戰的。兒子不一會兒就適應到可怕的計劃中了。他在執行使命,完成考驗,達成任務。他在沃頓,讓他老爹很驕傲。
現在他也是個大人了,整裝待發,去向一個人、也向所有人證明,我們家現在有兩個男子漢了。
然而,也是在那兒,他遇到了幾個我沒有給他準備過的挑戰。我認為我的長項對於學術圈沒有什么幫助;而這些他所沒有的品質,開始給這年輕的男子漢帶來精神上的痛苦。
他缺乏與人攀談、跟人交友、閑聊隨扯、化小為大的自信。他太單純了,被順本玩弄,靦腆而羞澀,而且用通俗的話來說,他不是那種商海沉浮的精明人。他從不和我談起這些事兒。
他常常向他母親抱怨:“媽媽,我沒法跟其他學生融到一起去。”我們會耐心地開導他,讓他去參加周末派對,或是周末去附近的景點玩玩。他會盡力嘗試,但卻並不舒服。他的背痛還限制了他參加體育活動,不管是跑步還是健身,因此讓他進一步與人隔離。
他的學業一如既往的出眾。吃飯是個老大難問題,不過他會在校外的流動視頻攤上找到些印度菜。我們意識到原本以為的他在大學的“黃金歲月”正成為一場噩夢。體面、執著、頑固的他卻還要拼個勝負。
對他而言最好的放松,要不就是去西海岸找他姐姐,要不就是假期回家和我們相處。
在印度,他回一次家就像是我們的一次慶典。他母親會給他做他最喜歡的菜,他回家五周的全部食譜都會精心安排好。每晚我們都去他最喜歡的餐館,而他會點同樣的菜,關照服務員同樣的話:“要新菜,芝士大蒜面包!”最後,我們總會把最後一口美食留給對方。“吃飽啦。”我們會告訴彼此,卻都很清楚我們並沒吃飽,只是想讓對方吃掉最後一口。於是我們會大笑著再點一份,然后讓新的一份迅速從桌子上消失……直到吃飽。在兒子求學沃頓的四年中,他回來過三趟。有一個夏天他得去德國,在德意志銀行實習。他每次回印度,我們總會計劃好去避暑山莊、鳥類保護區、世界著名的陵墓等等。
這些都是值得留戀的火車或汽車旅途。有兒子在身邊的假期中,那種溫暖的感覺帶給我們安全感、信心、無比的快樂和歡愉。唯一的無助感就是當他要結束假期、飛回學校的時候。
兒子在家期間,他和我經常晚上聊很長時間的天,討論他的課程、他的生活、家長里短和其他一些事兒。我內心總是感到自豪而滿足,我那年輕魁梧的兒子肩並肩搜在我身旁,我們時而跑起來,想要把對方甩在身后。哦,那時怎樣的生活啊!哦,要是能換回這種生活,我有什么不能給的呢!
那些百萬富翁們也許有許多別的方法、別的玩意、別的財產來從各種其他渠道讓他們歡心。但這種純粹的、無價的喜悅,我確是珍惜著且體驗到了。
這些都是過去了,現在只有傷痛。人們都活在當下,都為未來活著,而我現在卻只為過去活著,而且這種不幸將伴我余生。
兒子假期在家的那些天,我們會下象棋下個沒完。我們面對面坐在地上,白天融化進黑夜,黑夜重現為白天,而棋局不斷。關於棋局的輸贏會一直有積分,我們開對方的玩笑,互相嘲笑對方的智商,像朋友、兄弟一樣玩著,而父子之間的界線在歡聲笑語中消退了。
兒子在我眼前的身影,比任何錯綜復雜的棋局都要讓我愉快。他在棋盤上比劃下一步棋時,我會迅速瞄他一眼,看到他就在我跟前,就覺得愉快而滿足。
父子之間能說的話有多少呢?五個星期的時間里,能聊的東西又有哪些呢?我怎么才能保證他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和我在一起?小小棋局給了我答案,它給我接近兒子機會,讓我細細打量他,嗅到他的味道,和他歡笑交談,最重要的是還能和他互相打趣。這簡單、純真而又不昂貴的時光,正是對所有人都無價、極致卻又難以擁有的啊。
可是難道這是真的——那些給予我們極大歡樂的瞬間總是短暫的嗎?
當他來到最後一個學期,而我們也繳完他的最後一筆學費時,他打電話來:“你們倆都去神聖的恒河取一瓢飲吧。”他說,還補充道:“你們用印度的錢為我花費了這么多了,現在我要掙美元了,把一切都回報給你們。”我們大笑著告訴他:“你還是好好存著你的錢過日子討媳婦吧,我們好得很。”
在他三次回印度的假期中,除了回母校,他還兩次來到我們在比卡納的學校。他在校園里驕傲地走著,打網球,和年輕的學生們熱烈交談,分享他的經驗、他的成功和他的理念。他會跟學校員工打交道,我也非常欣賞他的談吐、他展現出來的學識和他思想的深度。
我的妻子,雖然不怎么愿意常來比卡納,卻也兩次都自豪地陪著兒子來了。作為一位母親,沐浴在兒子的光輝之下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喜悅。我們兒子常常半開玩笑地說:“要是我沒能謀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我至少還能來我們學校混啊。”他2014年5月從沃頓畢業。無巧不成書,我們由於一些其他原因沒能去參加他的畢業典禮,而他也正巧沒怎么鼓勵我們去參加。
2014年5月,我妻子來到加州的pleasanton,因為我們的女兒給我們帶來的無價之寶,我們的第一個孫輩。而我們兒子已經在那里享受他年輕人生活的“黃金時期”了。他是精英學校的畢業生,有著令人艷羨的工作,因為他那時已經拿到了高不可攀的高盛三藩地區投行部的offer。
還能有比這更極致的快樂與成功嗎?我是不是開始把自己想成上帝了?我有沒有徹底勝利?世上誰還能在比我更接近永恒的幸福?
嗯,命運當然在嘲笑我。我的驕傲,我的自負,我的那種“我早就說過”的態度正是咎由自取,讓我的傷痛永遠不能愈合。
黃金夏日
2014年6月
加州,pleasanton
我在六月中旬的炎炎夏日中降落在三藩機場。
我們的女兒在六月的最後一周就要臨產了。兒子和兒媳婦已經在那兒了。女兒加坐落在與pleasanton下城區相對的群山之間,整個dublin城,就在bart station的另一側遙相呼應,我頓時就愛上了這如畫的景致。女兒家后面是一條小溪和幾座公園,那兒有供人慢跑的道路,有自行車道,還有陡峭卻誘人的險峰。
兒子和我進行了第一晚的力量走行。他步履矯健,帶我領略了魅力的公園風景、慢跑路線和崇山峻嶺。第一天,他一直在教我認識那座城市的交通和路況。他提醒我什么時候過馬路,什么時候要停,什么時候按過街鈴,以及什么時候過馬路不能抄近路。
為了讓他興致高漲,我故意忍住沒提醒他,我已經在可口可樂印度分公司干了五年,拜訪過亞特蘭大的領導辦公室無數次了。
我們走走跑跑,挑戰彼此的精力,一邊還饒有興致地欣賞周邊美景。我在美國和兒子度過的第一晚是何等難忘!我們有這么多(情感)要彌補;他有這么多東西要跟我說。我能從他的臉上看到一種自信和滿足的感覺,那是一種你不用再跟你老爹借錢,而是反過來站在一個為他花錢的位置上的感覺。
他想給我買雙慢跑鞋,一身新運動服,入時的t恤,還有一部iphone。我溫和地提醒他:“可你的第一筆工資還沒打到帳上呢。”他嘲笑道:“哦,別擔心!我正在把要給你,媽媽還有姐姐、姐夫買的東西列張單子,這樣我才能計劃好我的花銷啊。”這樣一個正在成長的投行新秀,真是不容易!
我們的一天從繞健身房環行開始,四英里遠,剛剛好。在自行車道上騎車的時候,我們倆中要是哪一個騎在前面,回過頭來看后面的人有沒有跟上,騎在后面的就會喊道:“我沒問題,別回頭看,注意你自己的平衡吧。”我們一起舉啞鈴,我是個熱情滿滿的老師,而它是個熱心的學生。他清楚地知道健康的實體是職場上努力工作的敲門磚。他是個小心翼翼的人,每種練習中器械的傾角和位置、挺舉的重量、重復的次數還有訓練計劃,他都仔細學習。夏日的傍晚,陽光還很明媚,我們會出去騎車。我們會一路騎到pleasanton的bart station,帶著自行車乘電梯,越過人行天橋,到達dublin城的市區。我們一騎就是好幾個小時,我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山腳邊的自行車道。
這種陪伴,這種歡樂,這種趣味是難以說盡的。我年輕的兒子和我一起騎著單車,欣賞自然,呼吸著新鮮純凈的空氣。時不時的,我們會停下來在星巴克喝罐飲料。我們還特別喜歡dublin城safeway超市里的水果酸奶。生活勢如破竹,生活正在高峰,沒有更好的了。
但是有沒有更糟的?
晚上我們就下象棋,他讓他的姐夫也對下棋感興趣了。於是我們三個輪換著下棋,贏的繼續。隨著女兒產期的臨近,我們不再外出去餐館,而是守在家里客廳的棋盤邊了。
白天,我兒子和我就下山去附近的stoneridge超市,吃些零嘴,面點東西,或者就干脆坐在大廳里感受著彼此的存在。
最終,超自然力給了我另一份禮物。一個仙子般、胖乎乎的小寶貝來到了我們家。生活正向著完滿走去,快樂多得要滿溢出來。我兒子要做舅舅了,激動得不得了。現在,整個一家子都圍著小寶貝團團轉,她成了關注的焦點,每個人的掌上明珠。
我的假期也到頭了,得回印度工作了。兒子來機場送我,我們互相擁抱,他碰了碰我的腳,這是印度的傳統習俗。然后,我就登上飛機離開了。
最後的告別
2014年9月
美國,pleasanton
我回到美國與家人團聚。我親愛的兒子現在已經是高盛的光榮一員了。一下飛機,我就去三藩市見他。
我還真切地記得他朝我走來,走出他那宏偉華麗的辦公室。他朝我走來時我心里的那種五味雜陳的滋味,真是太難形容了。我緊緊地擁抱著他,不讓他離開片刻。他碰了碰我的腳,我們四目相對淚縱橫。
我要做些什么才能重拾生命中這樣的瞬間啊?為什么生活要給我這么寶貴而難忘的瞬間,卻又不能停留心中呢?
這是了無公平、毫不公正而又深不可測的啊。
我們一起喝了咖啡,吃了披薩。從他那兒能聽到的事兒真多:他的經歷啊,他的同事啊,他的感受啊,工作的滿意度啊,不一而足。顯然,他又高興又激動。密集的交談間,我們吃著大蒜面包,就當是主食披薩了。當我們大嚼完大蒜面包而服務生端著豐盛的披薩走來時,我們都為自己的愚蠢而放聲大笑,真是太有趣了。吃過飯,兒子提出去下棋。我的棋子都洋溢著驕傲,情不能自已。愛、自豪與歡樂交加,濕了我的眼眶。
由於是在上班,他現在只能周末來pleasanton。就算他來,也重視又累又困。“爸爸,我沒有睡夠。我一連工作了廿個小時了。”有幾周,他周末也加班。
我抗議道:“兒子啊,你這樣會毀了自己的身體的。”我這樣抱怨時他就說:“行啦爸爸,我年輕力壯,投行本來就是累活。”別的我也說不了什么,但我們老倆口顯然不喜歡事情這么來。
秋天就不如夏天那么好了。他的時間越來越少,身心俱疲,最關鍵的是還沒怎么睡覺。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度過了最愉快的共處時光。我們出去散步,騎騎車,偶爾還去健身房。
我在美國的最後一天,他沒能來見我,他太忙了。於是我就去三藩找他,我們喝了杯咖啡,沉重地訴說了發自內心的告別。我依然記得我走下bart station地下時,他跟我揮手告別的樣子。
那是一幅……我現在僅有的畫面。
內有什么能帶給我內心的平靜,沒有人能喚回我的歡喜瞬間。我無處尋找心靈的安寧,也永遠不會那樣有活力。
自然萬物是否真有其法則?當然有。不然我們怎么解釋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那么當大自然繼續這場維持世間平衡的遊戲時,這法則又將如何運轉?寒來暑往,豈能四時倒轉?那么何苦破壞這歲月的法則,而超自然又何苦為難生靈,萬物芻狗乎?
我知道,沒有人將能回答這些問題。
終結的開始
2015年春
三藩市
新的一年悄悄開始。它沒有給出任何暗示,卻孕育著一場大難,一次災變,這災難,沒有一雙父母能在有生之年正視。
外孫女茁壯成長,女兒職場順利,女婿的公司也運轉良好。我們在比卡納的學校進一步鞏固著它的地位。
我的心尖兒寶貝兒子也很好地適應了工作。他很少遠隔萬里打電話來,他無比忙碌,不過郵件和簡訊還維持著我們之間的往來。
從一月中旬起,他開始抱怨:“這工作不適合我,太多活兒要干,時間又太少。我真想回家。”
正如也許所有父母都會那樣反應,我們開導他繼續下去,因為這種艱難時期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是難免的。“兒啊,這一切都是因為你還年輕,你雄心勃勃,加油接著干吧。”我說。
逐漸,他對工作的抱怨和不適感越來越深、越來越頻繁。我們仍然在郵件、簡訊和電話里跟他交流,但對於離職退出,我們沒有給他一個完全的允諾。也許,他真是想要這樣的允諾吧。
2015年三月的第三周,他沒有征詢我們意見就遞交了辭職申請,然后打電話給我們。我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兒啊我不希望你退出,但事已如此,我們跟你站在一邊,回家吧。”他的聲音聽起來又悲傷又難過:“爸爸,退出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人力那邊得花一些時間來辦離職。”我問道:“那你現在想干些什么?”“嗯,我要讓自己重回青春,吃點家里做的事物,散散步,去健身房,最後來我們學校工作,提升我們的學校。”他回答道。
這可不是我想要他在這個時候做的事。我希望他在高盛待滿一年,學一些公司上班生活中的事情,然后再做決定。
命運為這個家的時間打了個記號。我們毫無察覺,我們將被一場海嘯連根拔起,再也不能回返。命運詭譎,公司問他要不要重新考慮離職請求;在我的壓力下,他重新加入了公司。
現在,我這哺育了他,培養了他,擁有了他的人,為他做出了致命的決定。我干嘛要讓他繼續下去呢?我為什么不讓他回來?要是我沒有強迫他繼續會怎樣?要是公司沒有給他重新考慮的機會會怎樣?
這些令人悲傷的問題再也不會有答案了,世間實在是沒有后悔藥的。
可憐的兒啊,他重回公司,為了達成妥協而持續努力地工作,沒有停歇,沒有睡眠,沒有緩期!
2015年4月16日印度時間下午3點10分,也就是加州時間凌晨2點40分,他給我們打電話說:“活兒太多了。我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明早還有一個客戶會議,我得完成一次展示,副總已經不高興了,而我正在辦公室里一個人加班。”
我急壞了。“休半個月假,回家來。”我說道。他嘲諷說:“他們又不讓。”我說:“那就告訴他們把這當作你的辭職信好了。”
最後,他同意在大約一小時內完成他的工作,回到離辦公室所在街區半英里遠的公寓樓,然后早上再回來。
黎明再也沒有在我們的生命力出現,我的兒啊,再也沒有回到他的公寓樓。
死神在他的車廂里,吸走了他的生命。
我的兒子,那個骨肉血脈都來自我身上的人,成為了一個殘忍的、一瞬間的疏忽的犧牲品。而造成這個疏忽的罪魁禍首,必然也是另一個人的兒子。三藩市的警察也許最終會找到那個人,法律也許會給其以最嚴厲的懲罰,然而死者吾兒豈能復生耶?
誰來和我下棋?誰來陪我騎車、健身?那種“我有一個高學歷又能干的兒子在此世間”的自信又從何而來?誰能給我妻子以兒子的溫暖,她又為誰做飯,給誰挑媳婦?我們女兒又將在誰那兒尋找陪伴、友情與支援?兒子曾經想我們女兒許諾兩年內要帶他們一家去迪士尼樂園,現在呢?
所有人都在跟我們說,要繼續相信上帝,要堅強,時間會治療一切。
然而他們並不理解,或許也不能理解我們所失去的不僅是一顆心,而是生活的全部,那是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的存在啊。妻子固執而堅定地相信我們的兒子還會回到家里來。來年早春,她說,自然的法則會給我們家帶來轉機。
那么我的兒啊,在我不在身邊時繼續你的路途吧,我追不上你年輕有力的步伐,我會等著你回來,擁抱我,給我買些東西,還陪我下棋。
注:
①西式菜肴中,包含開胃菜、湯羹、副菜、主菜、時蔬、甜品和水果等七道菜的大餐是正式場合的用餐。
②馬掌釘的經典故事見於英王理查德三世的典故。其因為一個馬掌釘而失去了鞋,繼而丟了馬,丟了戰役,丟了王國。后以此喻因細節疏忽而全盤盡失。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