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前夕 意大利威脅發簽證 在《申根公約》下放行難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7 15:47
約250名難民近日在意北海邊露宿,拒絕離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地中海難民危機未見紓緩,歐盟各成員國因收容難民問題分歧日增。由於難民主要在意大利、馬耳他及希臘等南歐國家登陸,其他歐洲國家卻拒絕接收部分難民,使南歐國家面臨重大壓力。在歐盟各國內政部長昨(16)日於盧森堡召開難民危機會談前夕,意大利總理倫齊揚言已就談判失敗擬定「B計劃」,包括向難民發出臨時簽證,讓他們在《申根公約》框架下,自由進入其他歐盟國,變相放行難民,試圖迫使其他成員國讓步。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歐盟委員會上月建議大部分成員國根據人口、經濟規模及失業率等指標分配難民,每接收一名難民可獲6000歐元(約5.2萬港元)補助。不過,方案僅獲德國、瑞典及奧地利等少數國家支持,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態度冷淡,以波蘭為首的東歐國家更強烈反對,要求容許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接收,它們正積極拉攏西葡兩國,希望否決計劃。
意大利對各國「自掃門前雪」態度極為不滿,認為歐盟全體均有責任分擔大量難民。倫齊表明除會向難民發臨時簽證外,同時威脅一旦各國未能達成公平協議,便會暫停接收難民,並禁止拯救難民的外國船隻在意國靠岸,但承認此舉會令全歐洲受害。意國內政部長阿爾法諾承認政府有「B計劃」,但沒透露細節,又批評歐洲各國自私。
有歐盟官員坦言按照目前情況,談判並不樂觀。據悉歐盟會利用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游說波蘭放棄反對難民分配方案。
由於接壤意大利的法國及瑞士近期均關閉邊境,禁止難民入境,不少企圖從陸路前往兩國的難民被迫滯留意國邊境城市文蒂米利亞。約250名滯留的難民近日在當地海邊露宿,拒絕離開,意國警方昨日試圖清場,但部分人威脅跳海,聲言若不獲准進入法國,他們寧願死去,亦有人絕食抗議。意法兩國為此各執一詞,法國批評意大利違反歐盟政治庇護守則,准許登陸難民前往其他國家,但阿爾法諾指難民只視該國為跳板,根本無意停留。
目前有大量難民身處意國,米蘭中央車站擠滿難民,市政府被迫開放9個難民中心,收容約1,350人,大部分來自敘利亞及厄立特里亞。
大部分難民的目的地是德國及北歐國家,這些國家邊境管制寬鬆,但由於從意大利開往德國的火車經過奧地利,後者邊境管制較嚴,難民往往在途中被截獲,無法順利「闖關」。
來自厄立特里亞的難民斯威特表示,家鄉十分貧窮,因此希望前往德國漢堡,與住在當地的家人團聚。他早前乘船抵達意大利後,登上前往慕尼黑的火車,但在意國境內最後一站布倫內羅被趕下車,並送到附近的博爾扎諾。同一班火車上,22歲敘利亞女子卜圖與家人從土耳其乘小船,捱過風高浪急抵達意大利,但始終無法離開意國。
不少難民被趕下車後,不惜長期露宿在車站,亦有人試圖強行攀過邊境鐵絲網闖關,但絕大多數都會被奧地利警察遣返。
另外,國際移民組織(IOM)透露,尼日爾支部職員洛普雷特在撒哈拉沙漠發現18具屍體,估計他們本來打算前往利比亞,再轉乘難民船赴歐,但本月初遇上沙塵暴後迷途渴死。
《文匯報》「環球點評」分析,1985年6月14日,比利時、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等歐洲5國簽訂《申根公約》,開放彼此邊境,此後簽約國不斷增加,成為歐洲一體化重要一步。今年適逢公約簽訂30周年,但各國為求在難民潮及恐襲陰霾中自保,不斷加強邊防,標誌歐洲大陸思潮轉向,甚至回到各自為政的孤立時代。
《申根公約》於1995年正式生效,簽署國間的邊境檢查站隨即廢除,任何人只要擁有簽約國公民身份或旅遊簽證,便可在申根國家間通行無阻。自由出入境令歐洲人更容易接受歐洲一體化,亦節省邊境管制成本和時間,但同樣令偷渡客及不法分子自由流竄,難民亦可無視歐盟的庇護政策,逕自前往任何申根國家。
德國本月初舉辦七國集團(G7)峰會,為此重設邊境檢查,保障各國元首安全,結果警方在不足一個月內,於邊境截獲逾萬名非法入境者,顯示偷渡活動猖獗。總理默克爾執政盟友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秘書長朔伊爾指出,歐盟外圍國家邊境管制不足,變相助長走私及人口販賣等不法行為。
右翼思潮近年席捲歐洲,多國均有疑歐政黨冒起,衝擊申根體制。意大利北方聯盟領袖薩爾維尼上月要求暫停執行公約,以適應難民與恐襲危機日增的歐洲新形勢。明日舉行的丹麥大選中,支持收緊邊境的人民黨可望獲得20%選票,法國的民調亦顯示,60%受訪者對申根體制有懷疑,處處表明歐洲民心正逐漸轉向。
匈牙利位於歐盟東南端,接壤巴爾幹半島。當地右翼政府上台後,隨即推動把南鄰塞爾維亞列為難民第三國,又不排除在兩國邊境建造鐵絲網,阻止難民入境。歐洲各國在難民危機下紛紛重提邊境管制,以免受波及,衝擊的或許不止是《申根公約》的出入境自由,還有歐洲一體化的未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