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操控匯價 匯控高盛巴克萊法巴傳再賠20億美元和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滙控等跨國大行官司如潮,傳至今再賠近約155億港元。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滙控(0005-HK)(HBC-US)(HSBA-UK)、高盛(Goldman Sachs)(GS-US)、巴克萊(Barclays)(BCS-US)(BARC-UK)和法巴(BNP Paribas)(BNPQY-US)等跨國大行,自支付巨額罰款,和解英美監管當局的調查以來,民間民事索償的官司如潮水湧至,傳至今再賠近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
《星島日報》報導,《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滙控等4行近期與興訟向它們民事索償的數個美國退休基金,達成總額達10億美元的和解案,滙控、巴克萊和高盛分別支付2.85億、3.75億和1.295億美元,法巴支付的和解金不詳。
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FTC)正就這些跨國銀行操控美元、歐元匯價及衍生工具,對當地企業的損害調查,對象包括花旗(Citibank)(C-US)、巴克萊、瑞銀(UBSN-CH)(UBS-US) 、美銀(Bank of America)(BAC-U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US)(RBS-UK)6家大行。《首爾經濟日報》報道,FTC昨向國會交代,上月調查有關匯價及衍生工具操控行為,對當地企業和銀行的影響,並透露調查對象包括上月遭美英司法當局判罰合共58億美元(約450億港元)的銀行。
據當地法律界人士稱,這類對企業實際損害的調查或耗時數年。去年12月,香港金管局結束為期1年的調查後,未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有銀行合謀控制匯率。新加坡監管當局亦稱,一直有和外國監管機構聯繫,留意任何「不當行為」。
據《金融時報》報導,一群韓國公司正計畫發起集體訴訟,就上述6行涉及操控匯價的行為所構成的損害索償。當地有律師行已同意代表其中8家中小公司,就他們在用以對沖韓圜匯價波動的外匯期權衍生合約,因前述銀行操控行為而蒙受的巨額損失索償。
- 千元即可入手高評等基金,退休帳戶上路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