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時論〉人才的價值

錢震宇


上海高樓管理來台挖角      (圖:AFP)
上海高樓管理來台挖角 (圖:AFP)

大陸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跨海挖角台灣人才,開出超過兩倍高薪,挖走台北一○一大樓事業處總經理楊文琪,在台灣商界及租賃界造成不小震撼。其實,大陸土豪式挖角已經不是新聞,不管是企業界、影視界,還是在新創及電商等產業,砸重金狠挖,這種「目標導向」型的獵人頭方式,對台灣來說是一大隱憂,流失優勢人力,恐也賠上整體競爭力及GDP。


對於被挖角,一○一方面對外說是「力量的延伸」,董事宋文琪直白地說「人有長腳」,此話固然沒錯,卻也消極。更深一層看,其實透露出幾個後續效應,包括人才斷層、薪資停滯、產業吸力不足,總總因素導致留不住人才,而市場的誘因又不如對岸來得大。這點同樣發生在其他包括電子產業、影視產業上。

獵豹移動董事長雷軍年初來台挖角趨勢科技資深工程師,同樣引起討論。雷軍豪氣的說「錢,不是問題」,如果他們不挖,他們的兄弟公司、同業也會來挖,話說得非常實際;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也宣布砸下百億元,要協助台灣年輕人創業,張開雙手歡迎。

而當高階的企業人才被挖角,絕非單純的輸出人才這麼簡單,而是後續能否有適合的人才能夠接續或是被挖角的人是否已經將經驗傳承給接替的人;原本企業投入資源在培力人才是否因此中斷,know-how是否整個被挖角的公司所接收,而為其所用?

面對大陸伸手挖台灣的「腦礦」,企業或政府有能力或說有辦法做出回應嗎?還是眼睜睜看對方取走?

要說政府沒有看到,也不盡公平。早在2011年中央研究院就發布了「人才宣言」,看見台灣已成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導致人才失衡,要求政府高度重視,研擬對策。宣言中提到,台灣的環境對外籍人士不友善,留不住好的人才;另一點則是台灣的薪資不足以吸引國際人才。

國家發展基金會於是提出了「育才、留才及攬才整合方案」,規劃9項推動策略,並於103年4月29日奉行政院核定。只是內容仍流於文字,對於整體產業發展轉型以及實際的薪資目標少有著墨,導致市場持續弱化,留人誘因不足,人才持續出走,至今尚未看到實績。

台灣過去以製造業及中小企業起家,產業的轉型及再進化勢在必行。面對大陸大力挖角,台灣應該找出優勢產業,重點扶植,緊抓人才,避免重點技術外移;再次者尋求跟競爭者(挖角者本身)合作的空間,縮小衝擊面。

留住人才務必從產業的本質改變,提升戰略層級,拉抬產業競爭力,例如大陸「中國製造2025」、德國「工業化4.0」等就非常具體明確。若只想單從薪資跟培訓上著手,落實學訓考用,根本緩不濟急,更搞錯方向。

人才挖角沒有對錯,更是企業生存發展殘酷的現實。人才的價值除了可以映照出被挖角者本身的成就外,也讓人看到企業及政府的不足,只是自己看不看得到而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