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驅不在了 萬眾創業憑何引領新經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企業家步鑫生於六月七日在浙江省海鹽縣——他的故鄉去世。這是一位改革先驅,也是登上《人民日報》次數僅次於雷鋒的企業家,因為襯衫廠改革而成為時代先驅。有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盡管現在看來很普通,步鑫生提出的“砸我牌子砸你飯碗”,學習“聯產計酬制”,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簡單粗暴的管理政策雖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效益卻大大提高。
不過成為標志性人物之后,步鑫生的路卻並沒有那么好走,雖然得到了中共中央層面的認同,但是卻因為盲目在指示下擴大生產線導致企業負債六百多萬而被免職,《人民日報》評論他“粗暴專橫諱疾忌醫”。此后步鑫生先后到北京、遼寧、河北等地創業,專挑虧損企業,希望能體現人生價值,但是“改革先行者”這個名稱還是成為了他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如今,國有企業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步鑫生改革的意義再次被主流媒體提及,並且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為一名商人,他也許不算成功,但是老一輩改革的決心,和對國家、家鄉純粹的熱愛,還是令現代人為之動容。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現在的萬眾創業,也是革新的一種,而且比起當年,更加進一步市場化。
但是我們現在和過去也有很多不同。有企業家對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以前的人更加淳樸,除了創業之外,也沒有那么多可以投機取巧的方式。現代創業、改革者面臨的誘惑太多,所以真正想要扎根於社會,想要真正提高社會主義生產力的人太少。“互聯網+”模式固然是好的,但是“互聯網+”也帶來了很多不少隱患,比如概念虛高、企業只講故事不講業績,沒辦法真正把實業做起來等問題。互聯網這個概念很多普通人其實都是一知半解,於是就成為了雙刃劍。
改革是有失敗的可能的,步鑫生的生平就印證了這一點,但是老人說他並不后悔。現在的改革相比此前更是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市場經濟已經逐步形成,容易去除的雜草已經除去,剩下的本來就是比此前難啃的骨頭。如果小富即安,缺少壯志,或者身為利益既得者,很容易陽奉陰違地阻撓改革。中國經濟現在的矛盾已經不容回避,在股票總市值與m2比例超過55%的年代依然有分析師在叫囂這波牛市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這個比例可以高到99%,還有那么多人響應,試問實業怎么辦?創業板市盈率超過130倍的可否還有價值可言?我們都在等待下一個接盤人,忘了概念和故事本身並不創造效應。
原本應該是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現在恐怕已變成了吸血的機器,普通投資者的資金在大機構資金跑出的時候跑步入場,是投機還是危機?一季度經濟數據依然下滑,股市沒有起到晴雨表的作用,反而助長了投機的氣焰:上市公司大股東沒有將融到的資金用於研發、創新,反而大量減持走人;實業產生的所有資金都進了股市,借錢炒股、農民工組團炒股者比比皆是,令有一些良知和專業知識的金融人士感到觸目驚心。有的所謂金融機構不惜發高利息的短期理財產品,動輒月收益超過15%以上來融資炒股或做風投,卻很少有人愿意像宜盛財富這樣這么多年專心只經營上海本地的優質債權,服務那些踏實肯干的小企業家,我們不要看不懂的高收益,我們寧可要看得懂的穩定收益。
所以時代在召喚更多的“步鑫生”,他們愿意沉心靜氣不浮躁地創業,愿意接受可能會到來的失敗風險,他們力量並不大,也不是很會講故事,為了使儀器上一顆螺絲釘更加精細,寧愿花大量成本聘請勞工手工完成,也不愿意用機器替代,哪怕質量檢測根本檢查不出來…但是因為他們不會講故事,沒有媒體幫他們發聲,他們就該被放棄嗎?不是的,我們相信當泡沫破裂的時候,人們一定會最終以企業本身,而不是企業的故事來決定一個企業的去留。
在今天看來,當初打破“大鍋飯”、“鐵飯碗”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年輕人很難想象它居然也會遭遇重重阻力。嘉豐瑞德理財師們希望我們的后輩看著我們,也會覺得我們做了很多“天經地義”的事,而不是覺得為什么我們留了那樣一個烏煙瘴氣的社會給他們。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