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巴隆周刊:蘋果加入AI大戰 時機正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06-14 22:29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巴隆周刊:蘋果加入AI大戰 時機正好。(圖:REUTERS/TPG)

OpenAI 推出 ChatGPT 近 560 天後,蘋果 (AAPL-US) 終於在 2024 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上發布 AI 合作消息,趕上生成式 AI 的末班車。

蘋果將其 AI 能力命名為「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智能)」,根據內置大語言模型 (LLM) 來理解、執行用戶的語音或文字指令,覆蓋自有及第三方應用。同時,該公司也宣布與 OpenAI 合作,接入 GPT-4o 支援的 ChatGPT 完成更高階任務。

由於多數 AI 功能已被市場預判,蘋果股價周一 (10 日) 下跌 1.92%。不過兩天後,該股連續上漲 7.26% 和 2.86%,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兩天內市值增加 3059 億美元,反超輝達 (NVDA-US),重新奪回美股市值第二桂冠。

分析師對蘋果估值的擔憂主要來自兩個面向:手機銷售成長放緩、AI 前景不明。如今,在蘋果堅定 AI 策略後,市場期待 AI 能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空間,特別是營收占比過半的手機業務,進而拉動估值成長。

目前來看,蘋果 AI 計畫的戰略意義高於實際價值,下一個關鍵節點在於 9 月即將上市的 iPhone 16 系列。高盛硬體分析師 Michael Ng 認為,生成式 AI 不一定對蘋果短期財務產生重大影響,關鍵要看它能否隨著時間推移,提振硬體銷售。

蘋果並不是一個站在第一線的創新者,但它善於在適當的時機將逐漸走向成熟的技術整合,為用戶提供出色的使用體驗。

自 2017 年以來,蘋果就在其 iPhone 和 Mac 晶片中加入「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用戶可使用 AI 臉部辨識解鎖 iPhone,或是在 Mac 上進行指紋掃描。之後,蘋果也發表了 LLM 的相關論文。

直到今年初,蘋果 AI 戰略的具體方案依然模糊。在最新財報電話會上,蘋果 CEO 庫克只提到:「我們相信 AI 的變革力量和前景,相信我們擁有能夠在這個新時代脫穎而出的優勢。」

蘋果猶豫背後,是當前 AI 技術無法為硬體設備帶來革命性創新。AI 手機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 AI 應用階段,各類大模型做成 App 產品;二是 AI 功能化階段,大模型初步融入手機應用;三是 AI 原生化階段,AI 智能體成為連結數位生態的入口。

目前,AI 應用階段相對成熟,市場正從 AI 功能化過渡至 AI 原生化。這意味著用戶其實可以直接下載 App,而不是購買 AI PC 或 AI 手機。

TechInsights 新興設備技術服務副總監烏科納霍 (Ville Petteri Ukonaho) 對《巴隆周刊》表示,多數對 AI 功能有興趣的用戶,都是透過 App 下載使用相關功能。對蘋果等手機廠商而言,AI 不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銷售賣點。

在 AI 硬體應用場景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蘋果選擇此時入局,主要因為已有業務的市場空間正在收縮。

其中,iPhone 銷量下滑是拖累收入的主要原因。TechInsights 數據顯示,2023 年第 4 季 iPhone 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微增 1%,低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 7.1%;今年第 1 季 iPhone 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11%,而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9.7%。

就在蘋果陷入銷售困境之時,「AI 概念」卻瘋狂崛起。輝達因其 AI 晶片需求激增,第 1 財季營收年增 262%;微軟智慧雲端部門 (Intelligent Cloud) 最近一季營收年增 21%,成為表現最好的業務。

從已有業務成長性、AI 成長潛力等角度來考量,蘋果都需要加入這場 AI 大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