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EMBA雜誌 2024-01-31 11:49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


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

俐落短髮、純樸踏實的外表,勤誠董事長陳美琪就像是女性創業者故事中的經典主角。

一九八三年,她和先生、弟弟一起創立了勤誠興業。從接別人不要的少量多樣訂單開始,勤誠在電腦產業的劇烈波動中不僅存活下來,還跟著時代一路突破成長。今天,勤誠已經是全球電腦和伺服器機殼解決方案的領導企業。近年,公司更成功拓展至資料中心和產業解決方案等新領域。

勤誠去年的營收一一二.四七億元,創下新高,公司連續兩年營收突破百億元。特別是在AI伺服器市場需求激增的推動下,業績更是突飛猛進。

除了多年前就延攬外商專業經理人接班,近年,勤誠最受矚目的是在嘉義斥資二十七億元蓋的新廠。二○二○年,陳美琪在中國設廠多年後,回頭在嘉義設立工廠,這是公司成立以來在台灣最大的一筆投資。「我自己回想這四十年,我們真的有點像失根的蘭花,外表漂漂亮亮的,可是我自己會覺得,這個底不夠扎實。」她說。

她跌破眾人眼鏡,新廠不僅在一年內開始運作,還結合了綠色和永續的理念,獲得了設計大獎的肯定。但這背後,不只是建築的理念,還有她重新建構公司管理能力的決心。陳美琪導入精實管理,希望用全面的觀點為公司整體把脈,建立起更高效的系統和流程,以便帶領公司走向永續。

年幼時家貧,大學時期扛下家裡經濟重擔,她回頭看著來時路,仍然爽朗地說:「所以我常說,Impossbile 就是 I’m possible。」

陳美琪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你們這十年營收持續成長,翻了三倍,你認為主要關鍵是什麼?

□這四十年來,產品變化實在太快,我們從個人電腦外殼做到工業電腦外殼,產品大量變成少量,少量又因為量很少,也做NCT混合式的生產。因為我們沒有大公司的包袱,卻有小公司很大的彈性跟韌性。

現在是AI當道,我們本來就習慣做少量多樣的客製化,量都沒有很大,但非常複雜。我們轉型也轉得很快。二○○四年,我們PC外殼佔營收的九八%,我們在美國的總經理來一個月之後跟我說,PC不能做。為什麼?那一年戴爾電腦有一個聖誕促銷活動,五九九美元的電腦送十七吋螢幕,那你的機殼值多少錢?以後一定個位數。他說PC不能做,而且一定要有三到五年的轉型,要轉到伺服器外殼。

那十年的成長,都是因為轉型到伺服器。早期也繳很多學費,因為規格和量都不一定,所以彈性速度感要有。而且這些客戶都是新起之秀,有點狼性,速度很快,他要的東西都需要你昨天就想好、做好。這是客人的習性,可是你去抱怨客人,你吵輸了沒面子,吵贏也沒訂單。我們這十幾年就是跟著客人一直轉。

■你原先計畫要去東南亞,但二○二○年決定回到台灣設廠,那時主要的思考是什麼?

□我自己回想這四十年,我們真的有點像失根的蘭花,外表漂漂亮亮的,好像也還不錯,公司有成長有獲利,可是我自己會覺得,這個底不夠扎實。基礎該做的東西,我要建立起來,因為四十年來我們就是一直畫圖,一直開模,可是如果只是畫圖、開模,我的核心價值到底會在哪裡?

其實無形的成本最高,在台灣設廠,我們去上課,也導入精實管理,但那只是在看生產排程的順暢,只是解決一部分製造的問題。模具決定成本,別人如果開二十套模具,你要開到三十套,你成本就增加,這個功力就在這邊。

我們以前是貿易出身的,我們設計產品委託別人生產,最後拿回來組裝,因為很多工廠都不願意做我們這種少量多樣又客製化的訂單。二十年前自己搞工廠,哪知道這樣做有哪些浪費? 

現在都談ESG,省碳省水是必要的,可是最大的浪費在源頭。如果你的策略、市場、客戶沒有選對,你的產品沒有開發好,養了一堆人做出來的東西賣不動,變成庫存,這是最大的浪費。ESG應是要從源頭看,你有沒有做對事情,做對產品,選對客人。

我們過去做D(發展)很多,R(研究)沒有做。我們的競爭力在模具,因為我們的模具很大、很多,而且做到AI伺服器。回到台灣也發現,台灣的老師父很多,有很多的模具都用傳統的方式做,整合時要花很多的人力。未來我希望三年之內,能成立模具中心,有很多的標準化建立、很多的模塊建立。

■你們這幾年在推動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主要的概念是什麼?

□以前公司很小,沒有理論基礎,只是為了要活。後來公司越來越大,請了很多人,你會發現每個人開很多會,一直持續投資RD,可是做了很多東西都賣不動,工廠又一直在蓋。

要用全流程去看

我們導入低成本智慧製造,要全流程地去看,不只是生產,一定是從策略、人、客戶、產品去看,只生產必要的東西,然後再來是品質。就像公司大了以後,分工分細,討論事情容易抓不到點,因為員工可能一進來就做PM,不了解製程也不了解客戶,這樣就是沒有全流程在看。

另外,組織一大,在前端如果訊息不完整,像是客人要什麼,要用在哪裡,沒有追根究柢問出來,沒辦法系統化地了解,很多時候做出來的東西變成叫好不叫座,就不能落地變成營收。

你要對全流程相當了解,才能夠給客戶一個解決方案,也不會再誤導工廠。十四年前,我開始做董事長,開始管工廠,我才發覺業務太厲害的時候,工廠相對弱勢。工廠知道問題,可是沒有系統地去溝通,到底碰到什麼問題,需要怎麼做?

■所以你現在如何花時間建構系統?

□在公司第三個十年時,有一位高階主管加入,我講得很高興,他就會拿筆寫下,問我是不是一、二、三點,然後說,所以這是我們的行動一、行動二、行動三。他永遠用一頁報告,我才發覺,收斂真的很重要。因為自己是創辦人又是主管,然後又是自己跑業務,所以有這樣的強勢和自信。周遭人有時候就會變成習慣跟著你,但我們又沒有那麼英明,也會有不懂的時候。

我也發覺這個建構系統的思維,建立標準,會變成公司要長治久安的一個重點。因為生意一直在擴大,一直在跑,有很多系統和制度要建立。

這種邏輯系統概念很重要,談事情要全流程地看。就像精實管理在產品的開發階段,例如分析市場時,那個考慮點非常嚴密。大家不能只用形容詞,你要用一、二、三點考慮業務面、考慮生產面、考慮法務面,每一個就像是新制度展開。你要怎麼去連結,所有東西一定是全面盤點,才能做到全流程。

另外,現在的員工要是多能工,我們大陸的員工,不同的製程都要會,可以做量大的,也可以做量小的,因為生意有高有低。二○二二年中國市場不景氣,我們的生意有衰退,但獲利沒有下降。因為以前加班加很多,還有加班費,現在只生產必要的。公司除了要活下來,還要活得健康,這才是關鍵。

來源:《EMBA 雜誌》45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EMBA 雜誌


Empty